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张勇 《刑事技术》2013,(6):50-51
心理测试技术是利用有关仪器设备探查、推断人的个体心理信息。它是一项"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测试技术,心理测试仪器会客观的记录下被测试对象的生理参数,但个体的生理参数在采集的过程中不仅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受到被测人自身生理状态的影响。服用抑制性药物对于生理参数的影响不言而喻,所以在心理测试时,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技术手段将进入司法领域,成为法庭证据。犯罪心理痕迹鉴定技术就是其中一种。犯罪心理痕迹鉴定结论的证据意义犯罪心理痕迹鉴定技术即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它是运用现代心理学和实验心理技术成果以及神经生理学、生理电子学等学科研究成果,通过专用心理测试系统和智能计算机,同时同步记录被测人的多项心理生理反应指标,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度的实验心理技术,它所测试的是犯罪嫌疑人对作案有关情况的记忆痕迹,也就是在国外早已普遍流行而被我国错译为“测谎技术”的多道心理测试技术。国外20世纪初产生的“测谎技  相似文献   

3.
犯罪调查心理测试技术中的心理信息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说明心理信息概念对犯罪调查心理测试技术的指导作用。方法综合分析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功能演变,用信息论的科学原理对心理测试技术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和诠释,详细论述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心理信息探查功能,对心理信息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测试时机提前、测试前对被测人进行生理状态和心理信息受干扰情况评估、案件测试条件选择、测试题目编制、测前谈话控制、测试目的分析和测试技术综合运用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论述。结果每一部分论述里都结合了具体的案件办理实践,充分说明了心理信息新理论对心理测试技术实践的科学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4.
孔得婷 《法制与社会》2014,(11):175-176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依据人心理活动及其与生理活动之间关系,通过言语刺激使被测人的生理指标发生变化,同时运用相关仪器将这种变化记录下来,从而判断被测人与案件的关系。主要包括六大阶段,其中心理访谈贯穿其中,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成功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使心理访谈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了解心理访谈的心理学依据,了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不同阶段谈话的要求、步骤、内容、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测谎技术是借助于生理、医疗仪器,动用生理学、电学、现代医学等相关知识,刺激被测者的心理及思维,根据所获得的图表数据,评断被测对象的陈述是否诚实的一门科学技术。测谎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投入使用。我国于1992年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测谎仪-PG-I型心理测试仪。在案件侦破中取得较好效果。测谎是测试嫌疑人说谎时紧张心理状态下的压力反应。即通过事先编制的问题,对嫌疑人提问,触发其心理反应,引起心理上的差异。具体方法是通过测量人体中最敏感、不易受大脑皮层控制而反映人的本能条件,反映心理矛盾和心理压力的指标——皮肤电阻、呼吸和脉搏。以这三项生理图谱对应率的高低所到达的标准来判别被测人与案件的关系。一、测谎技术在侦察破案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甄别无辜、确定嫌疑使用仪器本身就给被测人心理造  相似文献   

6.
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的心理测量学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测试是运用多道生理记录仪有结构地对被测人进行提问,并记录其生理反应,根据对该被测人生理反应的分析给出其在所调查的问题上是否说谎的意见。虽然世界多个国家在运用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技术,但对测谎结论的证据效力一直存有争议。作者结合研究现状,从行为样本、标准化、难度的客观测量、信度、效度这五个心理测验要素出发,探讨该技术的科学性。通过分析,作者认为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指标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测性;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7.
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测试技术的广泛运用与司法对其结论的态度形成巨大的反差.基于心理测试技术的可靠性及其结论的正确性,被测人与案件和事实的关联,以及针对被测人的生理心理反应所形成的以图谱形式表现出来的痕迹,可以明确心理测试结论具有鉴定结论的证据资格.心理测试结论属于有限可采的补强证据,其证明力由法官自由判断但又对法官心证形成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8.
心理测试技术是对个体就案(事)件相关心理信息进行检测的一种技术,即能检测个体生理指标状况的仪器设备用于或其结果被用于对个体(被测人)就特定事件或特定目的进行的相关心里信息探查、推断的行为。现代心理测试技术建立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并以此构建测试方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在刑事犯罪调查中,是其他检验技术的补充,从而拓展了刑事技术的专业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测谎技术的心理生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情绪、认知、注意和定向反射4个方面探讨了测谎的心理生理机制.认为,CQT技术主要基于情绪反应,GKT技术主要基于认知心理,但两种技术共同的心理基础都是注意.注意的生理基础是定向反射.因此,测谎的实质,就是测试被测人的心理定向反射.  相似文献   

10.
说起“测谎仪”,大多数读者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是提起“多参量心理测试仪”,人们可能就会觉得陌生了。其实,“测谎仪” 的“学名”就是“多参量心理测试仪”。现代测谎技术并不是直接探测人的心灵,而是根据所要调查的内容事先编制好一系列问题,然后逐一向被测人提问,只让被测人作“是”与“非”的判断。由于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测谎主题有关,对被测人形成心理刺激,从而触发生理反应,引起一系列生理参量如皮肤电、脉 搏、血压、呼吸、脑电波、声音、瞳孔等的变化,用电子仪器测量这些生理参量的变化,记录变化图谱,然后进行分析,就可以判断被…  相似文献   

11.
测谎技术的心理与生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测谎技术是在长期的司法工作特别是犯罪侦查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技术。测谎的有效性,已在国内外长期而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得到证实。然而测谎学的理论尚远不成熟,对测谎的心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还很不深入、充分,致使测谎技术带有较强的经验性、模糊性、不精确性。本文从情绪,认知,注意和定向反射四个方面探讨了测谎的心理生理机制。认为,COT技术主要基于情绪反应。OKT技术主要基于认知心理,但两种技术共同的心理基础都是注意。注意的生理基础是定向反射。因此,测谎的实质,就是测试被测人的心理定向反射。  相似文献   

12.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即通常人们所称的“测谎技术”(POLIGRAPHY),就是专业测试人员根据案件情况,用事先编制好的与心理测试相关的题目,向被测试人提问,以形成对被测试人的心理刺激,再用计算机化心理测试系统记录其情绪的生理反应,以此分析判断被测试人与案件的关系,帮助侦查人员甑别犯罪嫌疑人、知情人和无辜者的一种高科技心理鉴定技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目前在我国方兴未艾。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西方国家一直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加之由于认识的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心理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心理测试结论在诉讼中得到接受、推广和应用,然而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准备不充分、立法不明确和缺乏可操作性、测试者整体素质不高、心理测试程序规范缺失、缺乏被测试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机制。为更好地促进和发展心理测试技术,满足和服务司法实践的需要,应积极加强心理测试技术理论的研究,立法弥补法律规定的欠缺,提高测试者的素质,规范心理测试程序,保障被测试者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发挥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的证据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传统、经典的测谎技术,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是指测谎员有结构地对被测人进行提问,并运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其生理反应;根据对被测人生理反应的分析给出其在所调查的问题上是否说谎的意见。虽然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在运用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技术,但在司法实践中其结论能否作为证据一直存有争议。本文首先介绍美国、日本及中国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的证据立法状况,然后提出在当前中国应该如何看待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的证据地位,最后提出应如何推进其证据发展之路。一、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在美国的证据之路美国法院对待多道心理生理测…  相似文献   

15.
付翠 《政法学刊》2008,25(2):37-40
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技术(简称ERP)作为近年来兴起的心理测试方式与传统的多道心理测试技术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基本原理方面,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是根据被试对相关刺激的脑电反应来判别他与所调查事件的关系,而多道心理测试技术则是根据被试对相关刺激的呼吸和血压的变化来进行评判;在测试内容和程序方面表现为行为样本、评分标准和测试结论上的差异;在效度、信度方面,多道心理测试技术具有优于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信度和效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连宗 《政府法制》2014,(24):30-31
2013年12月,北京市刑侦总队心理测试室,微胖的测谎师唐帅穿着警服,一脸和善。对面的人有些局促,不时瞟一眼身上的传感器。虽然对答如流,但他生理指标的变化,已被专业“测谎师”唐帅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7.
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是在对信息加工脑活动的电生理显示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读取案件相关的脑电位变化,来判别被测人是否与案件有关的心理测试方式.文章从心理测量学的角度分析此种测试方式的科学性、客观性并认为该测试方式的指标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测性和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8.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依据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理论,通过设计一定的问题,利用心理测试系统,对嫌疑人进行心理生物反应测试,以帮助甄别嫌疑人与案件关系及案件有关情况.其在犯罪案件侦查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对久侦未破的疑难案件有独特、突出的作用.正确认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要在遵循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用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理论方法研究和应用技巧的开发研究,正确地应用于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1996年9月购进了一台SPS—2000型测谎仪。通过大量的学习和模拟试验,测试人民员已基本掌握了出题、评图方法,并开始对一些案件的当事人进行尝试性的测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仅一年多的时间内,芜湖市公安局测试员共测试案件有关人员17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2名。通过测试,确定有犯罪嫌疑的4人,排除为非犯罪嫌疑的9人,不能确定的4人。另外,我们还协助铜陵市公安局对两名嫌疑人进行了测试,均予以认定,协助破获了两起大案,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心理测试技术已日趋成熟。测试程序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采取了六个步骤。 1.收集资料,制定测试计划和出题方案。主要是了解案情,收集案件有关资料,明确本次测试的目标;同时了解被测人的心理、生理状况;在此基础上编制  相似文献   

20.
张钦廷  黄富银 《证据科学》2004,11(4):305-307,304
作为传统、经典的测谎技术.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是指测谎员有结构地对被测人进行提问.并运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其生理反应:根据对被测人生理反应的分析给出其在所调查的问题上是否说谎的意见。虽然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在运用多道心理生理测谎技术,但在司法实践中其结论能否作为证据一直存有争议。本文首先介绍美国、日本及中国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的证据立法状况.然后提出在当前中国应该如何看待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的证据地位.最后提出应如何推进其证据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