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内,有一座风雅别致的建筑——西花厅。因为是仿北京中南海周恩来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居所西花厅而建造的(中央当时批准的名字叫“周恩来遗物陈列馆”),  相似文献   

2.
去过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的人,稍一留心,就会发现西花厅的院门只有两座墙垛垛,门上边至今空荡荡的没有过顶,令人难以相信这曾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开国总理的“官邸”大门.这是怎么回事呢?位于中南海西北角的西花厅原来是清末为宣统皇帝的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修建的一处西花园,因为园内的一座主要建筑叫西花厅,所以人们也统称西花园为西花厅.但这个西花园还没修好,清王朝就垮台了,加之近代的战乱频繁,到建国时,西花厅  相似文献   

3.
西花厅的党支部 到西花厅后,我就开始同周总理和邓大姐一起过组织生活,但因为周总理工作忙,很多时候党支部的活动他都无法参加,相比之下,邓大姐倒是经常参加支部的活动,还经常给我们讲党课。周总理常为自己不能参加支部大会感到遗憾,但他却明确地告诉过我们,他在家时支部有活动一定要通知他,有些重要的事情他一定要参与,比如党支部改选。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中南海原周总理居住和办公的院内,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小亭,名曰;“不染亭”.这是一个清末建筑,亭名也是原有的.这块地方最早是清王朝专门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修建的西花园,园内一座主建筑就叫西花厅.这个花园还没修好,清王朝就垮台了,留下了如今西花厅等一组建筑.清帝逊位后,西花厅被北洋军阀政府占作国务院,后来又成了国民政府北平(京)特别市市政府所在地.经朝历代,西花厅、不染亭都没变,然而当时有一位好事文人却写过一首打油诗,其中两句说道,“清风明月西花厅,亭虽不染主人污”,是借不染亭对那些贪官污吏们进行辛辣的讽刺.  相似文献   

5.
《新湘评论》2014,(10):6-9
周恩来总理无疑是这个世界土工作最忙、工作最多的一个人。他在西花厅的办公室简朴实用,桌面除了笔墨、台历、小闹钟,还有袖套、老花镜和清凉油。西花厅这个名字好听,其实是座古老迟暮的旧宅,阴暗、湖湿、陈旧。我们这么大个国家,谁能想到总理是在这样的备件下办公?工作人员多次向总理建议,把房子修一修,都被拒绝了。一次,趁总理去南方视察,大家把房屋做了简单的维修。铺了地板,改了顶灯,换了白色窗帘。总理回来看到后发了火,转身就走。此后他不仅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做严肃的自我批评,平常的汇报会、生活会、计划工作会议,大会小会,逢会就作检讨。一直到把能搬走的全搬走,恢复原来的旧貌,总理才搬回西花厅。  相似文献   

6.
孟红 《红岩春秋》2008,(1):32-37
主持修缮中南海,反对翻修西花厅,制止给自己搞故居陈列,在任期间不盖政府大厦……周恩来对待房屋建筑的态度,体现出开国总理令人敬仰的伟人风范。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一生温文尔雅,素有“儒相”之称,他爱憎分明,从不轻易对自己的同志发脾气,但1959年夏,周恩来却因为工作人员为他稍微装修了西花厅而大动肝火。 “我不能带这样的头” 周恩来入城之后,一直和邓颖超住在中南海西北部的西花厅。西花厅是一幢平房式的古建筑,外观极为陈旧,壁漆斑驳陆离,砖制地面,墙皮脱落,各种设施都很差。建国之初,国家百废待兴,自然无法修缮。国家经济状况逐步好转之后,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简修一下西花厅,都被周恩来拒绝了,他说:“怎么能为我花这个钱?你们想都不  相似文献   

8.
秦九风 《党史纵横》2001,(2):F003-F003
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仿建的西花厅里,陈列着一盏锈迹斑斑的马灯。旁边的标签上注有“长征路上用过的马灯”几个字,不由让人顿生敬意。  相似文献   

9.
自从1975年6月1日周恩来总理住进医院的那一天起,我们住在西花厅的所有人的心,都系在了医院,大家都默默地比以往更加认真专注地工作着,盼望着周总理早一天回到西花厅。1975年正是“四人帮”肆虐横行的年代,总  相似文献   

10.
西花厅岁月     
56年前.沈阳市第七女子中学的一位名叫赵炜的普通女学生从未想到.自己会在求学、从军之后走入中南海.走进西花厅。在这座古朴秀丽的大院里。她一待就是37年。和周恩来、邓颖超这对伟大的夫妇结下了一世情缘。在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西花厅岁月》一书中.赵炜满怀深情地叙述了她在周恩来、邓领超身边工作的难忘经历。读之,伟人的音容笑貌、风采风范犹在眼前。让人动心动容。征得赵炜同意,本刊自本期起选载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红岩春秋》2014,(12):69-71
正2014年11月1日,为纪念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红军开始长征70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漳战役83周年,由红岩儿女联谊会、西花厅联谊会和井冈儿女联谊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后代座谈会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90余名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后代参加了座谈活动,座谈会由红岩儿女联谊会和西花厅联谊会总干事童丹宁主持。  相似文献   

12.
位于中南海西北角的西花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长期生活、工作的地方。在这里,周总理为着人民的幸福,为着共产主义理想,呕心沥血,日理万机,渡过了多少个忙碌劳累的日日夜夜。本文介绍其中的一天。 早上,和煦的阳光普照在安静的西花厅,何秘书轻手轻脚地走进值班室,习惯地翻开了  相似文献   

13.
余玮 《党史纵横》2012,(3):22-27
毛泽东在81岁生日那天,支走了王洪文,当晚与周恩来单独长谈,作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长沙决策”。一时间,305医院门前车水马龙,来客不断。周恩来简直是将西花厅的办公室、会客室、会议厅统统“搬”到了病房。  相似文献   

14.
正1959年10月上旬的一天下午,一辆小车驶进中南海,停在周恩来总理办公、居住的西花厅前。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从车里走下来。周恩来和邓颖超站在西花厅的大门前迎候客人。周恩来握着严凤英的手说:"去年在合肥见面时,我就说要请你们来家里坐客,我没  相似文献   

15.
安振常,山东泰安人,1969年从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调入西花厅工作,担任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厨师.1992年邓颖超去世后,回到人民大会堂,直到1994年退休. 周秉宜,周恩来侄女.为了多角度全面地了解周恩来生前的饮食习惯,并把它作为历史资料保留下来,2012年5月21日,周秉宜专程采访了安振常. 周秉宜:安师傅,1971年5月我从河北部队农场劳动锻炼回北京探亲时,到西花厅看望了伯伯和七妈(指邓颖超——编者注).记得那是第一次见到您.您是哪年去的西花厅呢? 安振常:我是1969年秋天进西花厅为总理和你七妈服务的.在这之前,给两位老人做饭的一直是桂师傅(指桂焕云——编者注),桂师傅是江苏淮阴人,1949年刚一建国他就进西花厅了.我去了以后,给总理做饭的主要也是他,我更多是负责你七妈的伙食.另外,像取菜、打扫卫生什么的,做点杂事.我刚去时,对总理和你七妈的生活习惯、各自喜欢吃的东西都不熟悉.后来,跟着桂师傅学习,自己也慢慢地摸索、了解,逐渐地也就熟悉了他们的口味.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11日,是邓颖超逝世5周年纪念日。回忆5年前的7月中旬我随淮安市委领导赴京参加邓颖超的悼念活动,那感人至深的一幕幕往事,至今记忆犹新。“听说淮安的同志来,我们一直在等”7月15日下午3时许,中南海西花厅哀乐低回,一支从周恩来故乡淮安来的吊唁队伍抬着两只花篮,步履沉重地走进西花厅。往日周恩来、邓颖超会客用的西花厅,如今是邓颖超身边工作人员自发布置的灵堂,正中屏风上悬挂着邓颖超亲切、慈祥的遗像,遗像上方横拉着一条“沉痛悼念邓颖超同志”的黑底白字横幅,周围摆满了花篮、花圈和长青盆景。当中共淮安市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17.
张家康 《党史天地》2009,(11):15-20
1972年5月18日.周恩来被确诊患膀胱癌。1974年6月1日,他被送进三○五医院住院治疗。他就要走出西花厅了.这里是他工作生活26年的地方,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寄予真挚的情感,如今就要离开,是留恋还是怅惋,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8.
赵杰 《新湘评论》2014,(9):51-52
贺老总是一位对亲属要求特别严格、从不为亲属谋利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贺老总他那高尚的思想情操、人格魅力,让人无限敬仰。贺老总对子女亲属的严格,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上。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的青少年时代,生活在周恩来伯伯、邓颖超妈妈身边,无忧无虑。当我们长大退休以后,回想起在西花厅的岁月,才感到多么的幸福和珍贵。2007年2月10日,西花厅的孩子们,第一次和健在的叔叔阿姨、周秉德兄弟姐妹们相聚在一起,缅怀周伯伯、邓妈妈。一首《你是这样的人》使我们热泪盈  相似文献   

20.
孟盛 《廉政瞭望》2010,(21):12-15
格力老总朱江洪4000万元、中海油老总傅成玉1200万元、招商银行老总马蔚华960万元……对这些曾经曝光的“天价”高薪,人们应该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