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沧济 《中国监察》2013,(19):35-35
解决好“三公”消费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管用的管理制度和有效推动制度落实的督查、问责机制。近年来,浙江省苍南县积极规范“三公”消费管理,探索建立起“三公”消费管理联合监测站,形成动态监管、实时控制、全程预防的监测体系,切实加强部门单位“三公”消费管理。  相似文献   

2.
曾颖 《政府法制》2012,(12):27-27
今年3月,在贵州茅台酒厂举行的“茅台成龙酒”发布会上,当有记者问及茅台方面对“三公消费禁喝茅台”提案的看法时,茅台高管刘自力反应激烈,他反问记者:“三公消费禁止喝茅台?那么我请问你,三公消费应该喝什么酒?”  相似文献   

3.
游宇明 《政府法制》2013,(27):20-20
在现代社会中,官员的“三公消费”最容易引起争议。现代社会中所谓“三公消费”指的是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表面上看,“三公消费”似乎都出于公务需要,实际上彰显的是官员的贪婪和权力的霸道,这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意识有着内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竹立家 《政府法制》2011,(23):10-10
要真正遏制“三公消费”现象,监督是重要的,不能只通过政府部门自身监督,而是必须引入第三方监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各个部门的“三公消费”的预算、决算,必须通过人大常委会审批,  相似文献   

5.
陈晓娟 《法制与社会》2013,(28):179-180
当前,“三公消费”治理已进入实质化操作阶段,本文针对治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信息公开不到位,衡量标准不清、缺乏问责机制、经费转嫁现象严重等问题进行分析,探求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提出应从调整权力结构、重塑官场生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构建多维监督机制等方面着手,以期从根本上解决“三公消费”的不断膨胀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出台以来,一些高端餐饮企业的经营和高端白酒的销售大幅度下降,便有人认为,高档餐饮消费出现负增长,说明虽然公款吃喝下来了,但影响了整体消费。“三公消费受限,市场需求不足”也被媒体热炒。  相似文献   

7.
“三公”腐败(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费旅游)久刹不绝,已成为尽人皆知的老大难问题,已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年年都是热点,但却年年破题乏力。“三公消费”何时不再被热议?这甚至成为新闻报道的标题,也说明在这个问题上遭遇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移花接木     
明明是私人消费,偏偏公款报销;入账虚报瞒报,企图“瞒天过海”……近来,“公款买私单”现象频频曝出。中央严控“三公”消费,但个别党政下部利用职务之便将因私花费“变着花样”藏人公务报销之中。专家认为,严查“入账腐败”应成为反腐败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陈磊 《法治与社会》2009,(11):42-44
王清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是在今年3月份。 2008年年底,26岁的他向上至南阳市政府,下至蔬菜办公室,共181个行政部门,提请了政务信息公开申请,其中包括“三公消费(公款吃喝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仅收到18份回复。  相似文献   

11.
从近年来民众迫切要求公开三公消费以增加财政透明度,到中央为公开三公消费确定时间表,再到中央及地方即将公开三公经费,可以说,众所瞩目的公开三公消费目标,已距我们愈来愈近。这种契合民意的政府行政公开,不仅是现代公共财政的应有之义,更是树立政府公信力的必需之举。特别是,对于久为民众所诟  相似文献   

12.
温家宝总理接受媒体专访时,曾经就治理“三公消费”现象给予明确指示。他认为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要让任何一,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13.
卫强 《法人》2012,(4):12
"三公消费"话题再次于全国两会期间升温,而一向以奢侈品标榜的茅台也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禁止使用公款消费茅台酒的提案》。而贵州副省长慕德贵则在3月6日表示,三公消费一定要控制住,但三公消费高不是茅台的错。  相似文献   

14.
"不差钱":公务消费奢侈豪华 "三公"消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出境,-直以来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三公"消费所耗费的资金规模是十分庞大的.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曾综合过各方面数据,推算2006年的"三公"消费规模在9000亿元左右,其中公车消费4000亿元左右,公费出境3000亿元左右,公款吃喝2000亿元左右. 天文数字般的财政资金,确实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5.
理论前沿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如何从制度上确保三公消费的监督要真正遏制三公消费现象,监督是重要的,不能只通过政府部门自身监督,而是必须引入第三方监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各个部门的三公消费的预算、决算,必须通过人大常委会审批,必须在以后的制作安排过  相似文献   

16.
有媒体称,全国三公消费总额突破9000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0%。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回应称,三公经费没有9000亿元这么多,从近两年的预算来看,三公经费在逐年下降。"经费"与"消费"显然是两个不同概念,不是所有的"消费"都一定来自于"经费",统筹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也可能为  相似文献   

17.
继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发布三公消费数据后,7月7日,国家文物局也在其网站公开“三公经费”。数据显示。国家文物局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总共667.43万元,比去年决算的593.53万元,高出近74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的预决算相差103万元,增加两倍多(7月8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8.
一语惊人     
《法治与社会》2011,(8):80-80
公布"三公"消费涉及政府部门的自身利益,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防止公布"三公"经费走过场,不仅应该公布使用情况,还应该公布预算的具体数额(包括分项数额)及编制理由。只有这样,公众才能全面掌握有关信息,并作出科学评判。当前,比走马灯式公布各部委"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更重要的,是以全面、准确、规范公布"三公"经费管理有关信息为核心,  相似文献   

19.
张克 《检察风云》2012,(6):13-14
又到一年两会时。每年两会代表热议的三公经费法治化依然是条漫漫长路。政府部门过高的行政成本,一直为人们所诟病,由此公开"三公消费"也成为多年来社会各界的呼声。所谓"三公消费",主要是指国家职权部门、政府的企事业单位等用公款支付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中透露:我国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开支一年9000亿。主持人柴静很吃惊地问:  相似文献   

20.
信息动态     
《法律与生活》2011,(8):2-3
4月初,“公共财政”、“三公消费”、“公车改革”等关键词成为热点话题。财政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国家部委陆续晒出了自己的2011年部门预算,而北京率先公布了公车数量,从推进阳光财政的意义上看,无疑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