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丁逾 《当代世界》2012,(5):71-73
提起非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莽莽苍苍的草地、雨林,成群结队的角马、羚羊.实际上,非洲的地貌千姿百态,生物品种多样,这片土地孕育的文化也丰富多彩.正是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所以非洲的政党文化也独具特色.在这里,笔者只围绕非洲国家执政党的党内民主问题展开介绍. 非洲国家有一批大党、老党,如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安人运)、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坦桑尼亚革命党(坦革命党)、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莫解阵党)、纳米比亚人组党(纳人组党)、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乌干达全国抵抗运动(乌抵运)等,他们曾领导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或反独裁斗争,取得政权后长期执政.  相似文献   

2.
叶竹盛 《南风窗》2014,(24):96-96
<正>民主为伺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取得成功,却在南美、非洲的很多国家失败了?民主是平息种族冲突的对策还是煽动种族屠杀的推手?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恨之入骨,而世界上也有不少国家痛恨美国,两者根源有何相通之处吗?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问翘,《起火的世界》给出了统一的答案——一个社会如果存在主导市场的少数族群,这个社会民主化的后果可能是种族仇恨、经济剥夺,甚至是种族屠杀。所以蔡美儿猜测,以色列人肯定不希望中东的阿拉伯国家民主化了,而美国也不会愿意国际社会用民主规则来讨论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逻辑看,是先有现代民主政治与国家民主,后有现代政党与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国家民主的泛化或借喻。在不同国家,历史传统、政党一国家一社会关系、政治理念不同,政党观念存在“国家机关说”、“社会团体说”、“国家一社会中介说”之别;国家民主与党内民主之关系,在理论上也存在“一致说”、“无关说”、“修正适用说”之分野。二战以...  相似文献   

4.
由于国际环境、中国政治发展、政治学主流方向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西方学者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国家治理视角就是近十多年来颇为重要的一个研究视角。其主要特征是:强调民主能为国家建构和有效治理做些什么?反过来,善治对民主政治发展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受国家治理视角影响,西方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政党—国家民主、基层民主、法治民主、弹性威权主义以及非正式制度的民主化几个层面形成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政治学领域,民主转型一直是备受瞩目和争议的话题。透过转型国家喧嚣动荡的政治乱局洞察一波又一波民主化浪潮的实质,对于我们正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有着重大意义。那么,究竟应如何评价转型国家的治理现状与面临的挑战?部分国家转型失败的根源何在?在立宪民主、分权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参与民主等民主形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当前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是什么?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杨光斌教授就转型国家民主治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第三波”民主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了艰辛与曲折,西方学者建构了“民主巩固学”用于分析这些转型民主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根据民主巩固理论可以将“第三波”转型国家的民主巩固模式区分为四种类型,并进一步根据民主巩固模式和转型国家的民主质量和水平将转型国家的民主发展道路划分为五种型式,即顺利发展型、持续增强型、反反复复型、持续停滞型和曲折倒退型.由于不同的民主巩固模式和民主发展道路实质上都是民主巩固诸要素的集合,因此,决定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因素是民主条件各因素的组合与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进行了评析。文章认为,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表现在民主和专政问题上,就是把民主超阶级化。其思想来源是拉萨尔、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国家观。这种国家观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思想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慧芹 《工会博览》2014,(28):31-31
所谓民主政治就是人民决定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最终体现人民意志,人民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决定性环节,这也是“主权在民”或“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正意义所在。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政治要求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没有公民的政治参与,就没有民主政治,同时民主政治要求人民对国家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9.
中东变局是一场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地区性政治与社会运动,既有共性特征,但在不同国家又有巨大的差异性;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存在的积弊,是中东变局的根本原因,但也受到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民主变革和民主转型无疑构成了中东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阿拉伯国家均在进行民主转型和民主改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伊斯兰教、军人干政和地缘政治因素构成了影响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的核心因素。从伊斯兰教与民主转型的关系来看,教俗对立将继续困扰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同时温和伊斯兰力量也将探索伊斯兰特色的民主道路,伊斯兰与民主的关系将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并不断进行调整与重塑。从军人干政与民主转型的关系看,阿拉伯国家军人干政的消解需要经历从民主启动、民主巩固到民主运转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同时有赖于宗教与世俗关系经长期磨合互动后而走向正常化。从地缘政治与民主转型的关系看,阿拉伯国家内部复杂的宗教、教派和族群矛盾,阿拉伯国家间的矛盾、意识形态竞争和地区领导权的争夺以及西方大国的军事干涉和民主输出,都加剧了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的动荡。  相似文献   

10.
超阶级性和人性化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的两个显著特征.民主社会主义对国家性质的分析,是以他们对现存资本主义国家的认识为基础的.在关于国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上,法国社会党力图突出它和英国工党的区别.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表现在民主和专政问题上,就是把民主超阶级化,认为民主和专政是两个相互排斥的政治范畴,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妨碍了人性的自由发展.民主社会主义还认为,国家和公民社会应当开展合作,每一方都应当同时充当另一方的协作者和监督者.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俞可平先生提出“民主是个好东西”的观点,让人为之一振。但可惜的是,“民主是个好东西”的前提是什么?俞先生没有指出来。一个论述缺乏明确的前提,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教育”不仅是“民主成为一个好东西”的前提,而且在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国家现代化的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主巩固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从维持到深化的长期过程,这一过程包括防止民主中断、避免民主遭到腐蚀、完成民主建设、深化民主等阶段。在民主巩固过程中,不同的战略安排、次序选择,决定了不同国家民主巩固的道路及其结果存在巨大的差异。新兴民主国家必须解决面临的转型问题、情境问题和体制问题,对这些问题作出战略安排,努力消除民主发展中遇到的不利条件,才能真正实现民主的巩固。  相似文献   

13.
在发表于《民主杂志》2010年第1期的《二十五年,十五个发现》一文中,作者回顾了在过去的25年里关于民主和民主政治的15个新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我们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下面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吉列尔莫(Guillermo O’Donnell)和我在1985年曾经写过一本名为《从独裁统治转型:关于不确定民主的初步结论》的书。那时,我没有想到我们在这本书里提到的一些设想、概念、假说和"初步结论",会为包括中东欧和前苏联在内的50多个国家的民  相似文献   

14.
国家能力在民主巩固进程中的角色是双向的。国家能力保障了引导人们行为的规则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从而提供了民主巩固所必需的秩序。有效的国家能力保证了公民的意志和要求转化为社会生活的改变,从而保证了民主政体本身的回应性。但是,以强制力为前提的国家能力所具有的扩张性,方便了国家代理人攫取个人私利和操纵政治过程,从而引发了民主倒退。社会对国家的依附性增加了国家负担,降低了国家行为的有效性,这种依附关系也破坏了民主巩固的社会基础,对民主巩固产生了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则是推进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取得很大成效,同时也面临一些困境,应当加强立法、提高认识、健全制度、完善界别设置、提升政协委员自身协商能力,分别从国家层面、理念、程序、功能、素质上保障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的权威性、自觉性、有效性、合理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郑永年 《南风窗》2008,(1):12-14
从各个方面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民主(developing democracy)国家。或者说,民主政治正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人口国家发生和发展。之所以强调中国是发展中民主,是因为,其一,中国无需像从前那样盲目地视自己已经发展出比西方更为高级的民主,其二,中国有能力发展出民主,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遵循自由主义的逻辑,提出了"后民族结构"、"世界主义民主"等现代国家构建和运行的理想型模型;而后发国家回应全球化的举措则表现为新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努力提升国内实力的现实主义态度。这两方面存在的张力和理论上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现代国家构建。  相似文献   

18.
民主政治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大力加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保证社会和谐,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的著作,泰克西埃在《马克思恩格斯论革命与民主》一书中解读了该书的第一章。在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国家与阶级的关系、民主制与民主共和国、国家消亡等观点上,泰克西埃批评列宁违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思想。泰克西埃的批评是中肯的,但是他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政治思想的理论区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条件下国家权力的增强、列宁研究国家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批评又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不仅要重视研读经典原著,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经典作家的思想,更要结合中国的实践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稳定型民主"是对向民主转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陷入"民主乱象"作出的回应。影响民主稳定的因素主要来自内部客观条件的不成熟和主观上民主化策略和方式的失当;西方国家推行输出民主战略是影响民主稳定的外部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的"稳定型民主"需要在坚持正确的民主发展观、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完善国家现代政治制度、建立和谐的公民社会、培养健康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