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展览厅内,有一张题为“1924年7月在巴黎的中国国民党驻法总支部成员欢送周恩来归国时合影”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共有13人,其中前排三位落坐者,从左到右依次为王景歧、周恩来和赵栋;后排站立者右起第一人是李富春,第二位是林蔚,其余不详。这张照片摄于法国巴黎,周恩来在拍过这张照片后,就启程回国,投身于大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而照片上的另一位主要人物,也是这张照片的持有者王景歧,却不幸在拍摄此照的第二年去世了。那么这张珍贵的照片是怎样保存流传下来的,至今鲜为人知。王景歧(又名王晓,…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张许多读者十分熟悉的珍贵的历史照片:国共两党成员在上海孙中山寓所(今中山故居)合影(见上图)。1924年5月5日,在上海国民党执行部工作的国共两党成员为了纪念孙中山在广东就任非常大总统三周年,在莫利哀路孙中山寓所(今香山路中山故居)内举行庆祝集会,这张照片就是当时他们在集合时留下的合影。照片中的著名人物有后排左起:毛泽东(第2人)、罗章龙(第7人)、恽代英(第8人)、邵力子(第9人)等。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在举办展览和编辑历史画册中,都错认为这张照片中的后排左起第10人为戴季陶。例如,北京中国革命博物…  相似文献   

3.
正周恩来和邓颖超都喜欢摄影,但是在革命斗争艰苦的岁月,他们没有条件随意展示摄影艺术和才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因操劳国事、十分忙碌,他们也没时间去拍摄那些值得留念的瞬间。因此,喜欢照相的这对夫妻留下的几张双人合影照片背后都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广州结婚照:最革命的一张照片周恩来邓颖超两人第一张双人合影是1925年8月,那是他俩结婚后拍的。因此被现在的周恩来研  相似文献   

4.
翻开《临川县志》,它的第一张历史照片,是中共早期党员傅烈在法国勤工俭学时与周恩来、邓小平等人的合影。这是我们已知的邓小平与抚州渊源最早的文献资料。傅烈,原名傅见贤,江西抚州临川上顿渡镇人,1928年3月,英勇牺牲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任上。他在就义前留下的诗句“拼将七尺男儿血,争得神州遍地红”,曾经使多少人读后为之荡气回肠。就是这位年长邓小平五岁的傅烈,1921年在法国巴黎与周恩来、赵世炎等筹建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深受这些学长的影响,邓小平很快就成为这个支部的一员。1924年,邓小…  相似文献   

5.
昌平天通苑东二社区住着一位老人。他,修复老照片方面有“绝活”儿,不管年代多久远、破损多严重的老照片,都能在他的手里复原。由他1950年修复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代表于1924年在巴黎的合影,被放大成30寸后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他,12年如一日,免费为百姓修复老照片,至今已修复3000多张。他,就是已有56年党龄,今年78岁的袁宝钧。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胡必成等,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19年4月回国后,周恩来在天津领导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年至1924年先后赴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领导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工作.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后先后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1926年冬去上海,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军事委员会书记.在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1928年7月,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常委、秘书长兼中央组织部长.1931年12月,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5年1月,出席遵义会议,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重要作用.会后,继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参加3人指挥小组.  相似文献   

7.
“我那时还是个年青娃娃”1973年6月9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参观,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延安。当天上午,他不顾旅途疲劳,就陪同外宾一道来到凤凰山麓革命旧址。这是一排三孔窑洞,窑洞外面的大牌上挂着一张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回延安后和毛泽东合影的照片。外宾指着照片问:“‘这张照片是在这里拍的吗?”一位同志回答:“就是在这个地方拍的。”周恩来当即谦逊地说:“我那时还是个年青娃娃!”’西安事变,矛盾错综复杂,各方剑拔管张。周恩来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重托,不顾个人安危,周旋于张学良、杨虎城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之间,…  相似文献   

8.
1924年,旅欧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决定派周恩来等人回国参加革命,并向中央汇报旅欧党、团组织的工作。9月,周恩来抵达香港。这是他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他在香港大学找到了南开时的同学石志仁,老同学久别重逢更显亲切。在彻夜长谈中,对于香港的未来,周恩来充满信心地说:“等革命成功了,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一定会收回香港的!”第三天,周恩来离开香港,前往广州,投身于汹涌澎湃的大革命洪流之中。周恩来再一次来到香港已是大革命失败之后。1927年南昌起义取得初步胜利后,以周恩来任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率起…  相似文献   

9.
三位李林李林(1896—1931),湖南邵东人。1911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后入家乡宝庆中学读书。1919年10月31日,李林与李维汉、李富春等在上海乘宝勒茄号邮船去法国留学。1922年6月3日,由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发起成立旅欧少年共产党,他是"少共"的骨干。1924年9月,李林与聂荣臻等27人离开巴黎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军事,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从苏联回国后,李林被派到冯玉祥的西北军工作,担任国民  相似文献   

10.
在主编《抗日时期北泉慈幼院通讯》时,收集到一张抗日初期,周恩来等14人在重庆沙坪坝的合影照片。照片线索是由一已逝合影者的女儿王赫,告诉上海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的作曲者之一阿克俭提供的。原注是:“抗日时期周恩来、邓颖超和天津朋友们合影于重庆”。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杨世元研究员亦告:该照片收入《南方局党史资料·群众工作》一书时,注记:“1939年1月周恩来到重庆沙坪坝南开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周恩来年轻时赴日求学,回国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后远赴欧洲勤工俭学,通过反复比较,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1921年,周恩来在巴黎参与创建旅欧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确定信仰后,周恩来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1924年7月,26岁的周恩来奉命回国,此时他已经成长为一名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职业革命家.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革命生涯中,矢志不渝,以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0年。当年亲身经历过的许多往事,令我难忘。尤其使我高兴的是一张照片,这是1939年香河正男、滨中政志与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敌工部长林植夫的合影照片。这张照片上的香河正男、滨中政志是我在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一起工作、并肩战斗的三位日本反战同盟成员中的二人(另一位是冈本一夫)。皖南事变后的1941年春,滨中政志、香河正男、冈本一夫随新四军二支队敌工科长谢镇军,从茅山地区来到苏南“江抗”工  相似文献   

13.
傅烈原名见贤,化名贺德、贺泽等,1899年8月27日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上顿渡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17年秋,他考入九江南伟烈教会大学,1920年赴法国留学,投身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巴黎直属支部书记、旅欧总支部委员。1924年,傅烈在法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受中共旅欧支部派遣,与聂荣臻、蔡畅等人前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从此,他由一个普通的爱国青年,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4.
孙果达 《党史纵横》2015,(2):8-10,16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出版了由中共东北军党史组编著的《中共东北军党史概述》,其中有一张周恩来与张学良合影的照片颇为罕见,其说明是"肤施(延安)会谈中周恩来与张学良一起进餐"(图1)。但经考证,这张照片不可能是肤施会谈时的留影。照片认定是张冠李戴之所以认定这张照片不可能是肤施会谈时的留影,主要理由有四:首先,时机不对。当年的肤施会谈不论对周恩来还是张学良,都是最高机  相似文献   

15.
在抚矿集团老虎台煤业分公司的展窗内,镶嵌着好多张“全家福”。这些全家福既有班组成员集体这个“家”的合影,也有员工及其家属的合影。其中的一张照片甚是引人注意:前排正中间坐着一位70岁左右的白发老妪,旁边站着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后排则是一对脸上挂满了温馨笑容的中年夫妻。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矿工之家:矿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20,(1)
正1979年,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旅欧通信》,收录了1920年11月至1924年7月周恩来在欧洲勤工俭学期间采写的旅欧通讯。当时,周恩来被天津《益世报》邀请为特约记者,曾用周恩来、恩来、翔宇、周翔等名字,从遥远的欧洲发回56篇旅欧通讯,先后在《益世报》上刊载,有的也在天津《新民  相似文献   

17.
肖占中 《党史文汇》2001,(11):29-31
192 4年 1 1月组建的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 ,是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并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北伐战争中享有“铁军”美誉的叶挺独立团 ,就是以铁甲车队为基础扩编而成的。1 92 4年 3月下旬 ,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周恩来 ,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由法国启程 ,从海路回国 ,于 9月初抵香港 ,旋即到广州 ,在孙中山的同意下 ,受中共中央委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之职。 1 0月 ,党中央决定重建中共广东区委 ,周恩来任委员长兼区委宣传部长。 1 1月 ,中共广东区委取得孙中山同意 ,决定组建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对幼年的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是旅欧青年团组织的重要创建人。1922年6月,正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李维汉、赵世炎等在巴黎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得知一个月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已在广州成立,他们立即决定加入,并派李维汉回国联络。1923年1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召开临时大会,通过了由周恩来起草的章程,明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本团上级机关”,选出由周恩来等五人组成的执委会,推举周恩来为书记。不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他们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  相似文献   

19.
彭猗兰 《湘潮》2008,(8):30-32
黄埔军校女生队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的长洲岛上创办了一所培养革命军人的干部学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又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地名关系通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亲自兼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育部副主任,恽代英、聂荣臻、萧楚女等一大批共产党人分别担任教官及负责各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晖 《党史博览》2023,(6):19-25
<正>1924年9月,周恩来从欧洲回国来到广州,旋即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11月,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其间,筹组了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此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刚刚3年,周恩来由此开启的军事生涯,应该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开展军事工作的起步阶段。从日后的发展看,周恩来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的军事领导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