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光清 《人民论坛》2020,(10):24-26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率先创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在公共卫生方面投入巨大,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预防在先、主动服务"的原则.英国公共卫生体系有其特点及优势,在传染病防控方面曾取得显著效果.当前新发传染病呈现出新的特征,全球疫情的蔓延对英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英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和分析,提高防控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同时,针对新发传染病的特点,发挥优势和特长,适时调整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
马奔 《人民论坛》2020,(5):24-27
新发传染病是国家治理中的一种新兴风险,对其监测和预警是一个复杂过程,其中不仅涉及到检测技术水平,更与风险认知、专业地位、法律规定、决策机制、领导担当等多种因素相关。新冠肺炎等传染病属于渐变型危机,虽然在临界点爆发,看似突如其来,但从危机生命周期看,都经历了酝酿期、不断升级和最终爆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防控实践凸显了中国之治在组织指挥、应急动员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卓绝能力,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新发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存在的不足。针对问题与不足,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和完善新发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传染病监测主体以预警发布权;适当扩大预警主体范围,明确预警含义和分级划分标准;优化疫情直报流程,明确首诊报告人法定职责和义务;健全和优化新发传染病风险研判的相关制度性安排;建立"吹哨人"制度,营造支持性社会环境机制。  相似文献   

4.
王萍 《中国人大》2013,(17):14-15
谈到中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是当之无愧的亲历者和见证人。2003年"非典"刚开始肆虐,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陈竺就敏锐地组织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国家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领导小组成立时,陈竺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并因此被任命为副组长。2003年5月13日,陈竺曾亲率12名  相似文献   

5.
微观天下     
<正>"三位一体"筑起传染病"防疫大堤"72小时内筛查300种已知病原体,重大突发、新发传染病病死率明显降低……3月21日,科技部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发布会表示,我国启动实施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以来,在传染病防治的关键核心领域抢占制高点,从"监测、筛查、救治"环节三位一体初步构筑了保障亿万人民健康的传染病"防疫大堤"。(据新华社)【评论】"胡喆":与时间赛跑,才能挽救更多生命。72小时对于普通人来说,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6,(2)
正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这是一个月内中央第二次提到"化解房地产库存",而且,这次明确提出要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来扩大需求。鼓励有购买力的农民进城买房是消化房地产库存的一个重要路径。怎么鼓励?各地各显神通:河南省政府出台的"豫九条"中明确对商品住房库存较大、消化周期较长的县(市、区),当地政府及其房管部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的推进,云南、广西地区还将持续和长期面临东南亚新发、突发传染病输入的极大风险,从巩固祖国南疆公共卫生安全的战略高度,亟须从国家层面加强与东盟相关国家重大疾病联防联控和提升云南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为此建议:一、建立云南、广西与东盟陆地接壤区域在重大疾病领域信息共享平台,努力构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框架下,建立云南广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发出警告,未来数月,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会以"猛烈攻势"再度归来.北京市突发卫生事件与重大传染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崔小波近日称,本次疫情显现出新发传染病的典型特征--暴发猛、毒力强,他还认为,"这次病毒已经经过了变异,直接进人了人一人传播,这就构成了高风险疫情."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卫健委权威发布,本次疫情起源于野生动物蝙蝠、穿山甲、蛇。近年来,全球因食用野生动物引发的疫情频发,研究表明人类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表示已部署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构造基础,必须是基于对我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和对疾病、传染病,特别是新发传染病的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也是构造任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基础。加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应重点考虑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庞昕  牛瑞芳 《人大建设》2013,(12):10-12
10年前那场突如其来、蔓延全国的SARS(非典型性肺炎),还有近年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让国人对传染病有了切肤之痛。亡羊而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2013年11月底,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传染病防治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锁定”传染病防治这个话题进行专题询问,“会诊”新形势下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对传染病防治体系进行集中“检修”。  相似文献   

12.
罗清泉 《中国人大》2013,(17):22-22
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发布制度,加强疫情发布工作。传染病疫情的发布,贵在及时、准确。如果发布不及时、不准确,不仅会耽误疫情的防控,甚至导致疫情快速蔓延,而且小道消息会满天飞,造成社会恐慌甚至混乱"。非典"以后,疫情发布制度和发布工作已有很大进步,但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疫情发布既要保障新闻媒体对疫情的披露权,同时又要对媒体进  相似文献   

13.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重要形式。国家通过设立项目基金的方式鼓励科研人员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通过对1993—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伦理学立项项目总体数量、项目类型、学科分布、单位系统、成果形式、研究内容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探讨伦理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伦理学研究工作者课题申报和伦理学学科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传染病防治基金是中国目前惟一专门用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放式、非盈利专项基金,近日启动了“卫康行动——世纪百万传染病防冶志愿者工程”,在全国招募了1650万名志愿者进行传染病防治宣传,以提高全民对传染病及其防治工作的认识。 据统计,20年来国际上出现了30多种新发的传染病。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也使得地方性传染病流行、暴发的可能性大大提高。2003年SARS的暴发、2004年的禽流感以及肝炎、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都让我们意识到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5.
<正>学生搞了一场辩论赛,笔者忝列评委。论题是"大学生创业"。正方持论: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反方持论:大学生创业弊大于利。双方进入"攻辩"环节,正方二辩向反方抛出一个问题:如果如反方同学所认为的"大学生创业是弊大于利",那么国家为什么还要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呢?反方哑然,全场鼓掌。最后,正方胜出,二辩临机这一问,功不可没。姑且不论这里的"国家"其实应为"政府",正方二辩的这个问题根本就是个伪问题,背后的逻辑更是不能成立,因为它隐含了一个不大能够靠得住的预设:凡是国家(政府)制定的政策,肯定不会错。那么试问:当年的"大跃进"是不是"国家政策"?"文化大革命"是不是"国家政策"?国家政策正确与否同样要经由实践来检验  相似文献   

16.
赵静 《政策》2012,(9):68-6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部分国家对如何发展实体经济进行了深入思考,如美国的"再工业化"和德国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就是很好的例证。去年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牢牢地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可以说,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大部分国家加快经济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幻电影要走向世界、走进观众,需要在互联网特性、宏大宇宙观、动画特效、IP设计、经典场景构建和网络文学培育等方面着力。国家应该推出各项政策优惠,增加投资鼓励、教育支撑、舆论鼓励、国际合作等,激励中国动画特效产业高速发展,使中国文化真正以全球观众都能接受的形式"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张宝山 《中国人大》2013,(15):13-14
2003年突然暴发的一场"非典",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传染病防治。传染病防治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作为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各级政府对传染病防治承担着重要责任。构建防控体系在总结抗击"非典"经验的基础上,2004年8月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出台。随后国务院相继发布了一系列配套行政法规,各地各部门也制定、修订了多  相似文献   

19.
郭隆 《北京观察》2014,(11):52-54
正"认识一种语言最好要有实际语感,没有几轮反复记录分析谈不上较准确地认识一种语言的基本面貌和特点,因此要多调查、注意核实语料,而且还有可能根据不同研究任务不断补充调查。"汉朝时候,一个地处西南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其国王竟不知天高地厚地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成语"夜郎自大"世人耳熟能详。但古代的夜郎国疆域在哪?谁是夜郎  相似文献   

20.
黄宇蓝 《桂海论丛》2005,21(1):46-48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目前正处于一种复杂的结构变化过程。中国社会资源的扩散和重新配置,引起社会结构的变迁,出现 数量不多的"富人"和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底层。国家既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在初始分配后通过法律、法规、财政 税收和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缩小初始收入分配的差距,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