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解决“两委”矛盾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票制”是近年来村民自治中的一个新名词。这是一种用不同以往的选举程序,产生农村党支部的新办法。简单地说,即在农村党支部的换届选举中,先组织民意测评,让村民对党支部委员候选人投“信任票”;信任票过半数以上者,才能成为正式候选人,由全体党员投“选举票”。  相似文献   

2.
《求是》2003,(2)
随着村民自治的推进,改革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方式,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顺应这一时代要求,随州市广泛运用“两票制”选举村党支部书记,为新时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基层政治文明建设作出了有益的尝试。“逼”出来的“两票制”从某种意义上讲,“两票制”是被“逼”出来的。所谓“两票制”,即在农村的党支部改选中,先由全体村民对党员投信任票,党支部从得信任票最多的党员中选出前几名作为支部书记候选人,再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由正式党员投票选举。随州市的“两票制”起源于广水…  相似文献   

3.
赵莉 《理论学刊》2004,(4):93-94
在村民自治条件下,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村委会和由党员选举产生的支委会如何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两委关系不协调甚至冲突的情况,这不仅影响到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正确处理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已成为实行村民自治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  相似文献   

4.
《党建》2002,(1)
各地在积极探索协调“两委”关系、推进村民自治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双制度”机制:山西省晋中市坚持权责相对应的原则,实行了村委会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与党支部保障村委会依法行使自治权力制度构成的“双制度”。“双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两委”关系,推进了村民自治。村委会向党支部报告工作的制度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公开、两测评、三报告”。即村委会定期公开村务;接受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代表会议的民主评议和乡镇党委、政府的测评;向党支部、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汇报工作。党支部支持保障村委会依…  相似文献   

5.
2007年,平阴县在部分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实行“两推直选”,由党员和户代表推荐候选人,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书记和其他成员,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普遍感到民主权利得到保障,选举工作更加科学,是对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一个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大家看到或听到一些村"两委"关系紧张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两人配合不好。有些村主任片面地认为,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享有自治权,是独立性较强的群众组织。村主任是经过全体村民选举出来的,能够代表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党支部书记是党员选出来的,代表面不如自己大。  相似文献   

7.
凌启鸿 《唯实》2001,(3):32-36
推行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项内容,其中民主选举最为关键。1988年6月试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江苏大部分地区经历了5届选举,前4届选举基本上由组织确定候选人,村民画圈。1998年底至1999年初进行的第5届村民委员会选举,有部分村按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修改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进行选举改革试点,其主要内容是“两个直接”,即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直接投票差额选举产生村委会。“两…  相似文献   

8.
尹焕三 《理论学刊》2003,(6):99-101
村民自治条件下 ,农村产生了一个由村民直选出来的村委会组织 ,与农村党支部委员会一道 ,构成了以“两委”为特征新的农村基层组织 ,给农村基层组织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必须看到 ,目前 ,许多农村“两委”关系出现了较严重的摩擦 ,正在影响着村级班子的建设和战斗力的发挥 ,危害着农村的稳定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这一问题已成为农村亟待解决的社会焦点问题。本文对农村“两委”关系摩擦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党建》2002,(1)
2000年初,河北武安市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研究制定了《农村“两委”一制三化规范管理办法》。一制,就是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三化,就是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1.积极推进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市委重点建立并狠抓了四项制度。一是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村党支部是全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党支部书记是村里的“一把手”。对村内的重大问题,未经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村“两委”即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一个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一个是村民自治组织,两者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分别是:1999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据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力量,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民自治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顺利进行。应该说,绝大多数村“两委”都能自觉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村委会能主动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  相似文献   

11.
一些地方村“两委”之间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有的村委会不服从村党支部的领导,片面强调村民自治;另一方面是有的村党支部书记独揽大权,忽视村委会的法定地位和职能作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切实理顺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无疑给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开始带来的可能是不适应:村委会成员由村民选,选上来的村委会干部与支部“不一条心”,村里的大小事项由村民定……支部失去了大小事情一把抓的权力,甚至有人会提出,由为数有限的党员选出的支部,没有由全体村民选出的村委会有权威。 然而事情都要辩证地去看。村民自治,给农村党支部起码带来了两大好处。 一是摆脱了日常村务琐事的负担,党支部可以更加超脱、有更多的精力去谋划村中的大事。哪些是村中的大事?除了对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村支部可以向村民作宣传以争取村委会、村民会议制定正确的决策外,更重要的是,村支部要担负起村委会组织法给党的基层组织规定的“发挥核心作用”、“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  相似文献   

13.
华蓥市村级党支部的换届选举采取每户村民推选一名户代表,先以党员、户代表无记名投信任票推荐出村党支部书记初提候选人.推荐出来的候选人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发表竞职演讲,现场回答党员、村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后,通过信任投票产生两名支部书记候选人,再交村支部大会由正式党员无记名投票进行选举,选出了村民满意、干部和党员满意、上级党组织满意的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14.
实施村民自治以后 ,我国农村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 ,村党支部和村民自治委员会 (简称“两委”)成为农村基层的领导组织。从目前情况来看 ,在实际工作中 ,“两委”关系不够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安排有缺陷。因此 ,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通过完善工作制度 ,理顺村党支部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民主选举居村民自治四项原则之首,但迄今为止,在我国一些地方村民自治选举环节,普遍存在着选举过场化问题。村民自治选举过场化问题使人们对当地选举产生失望、冷漠乃至敷衍了事的行为,这不仅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神相悖,也困扰着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与村民自治的良性成长。通过进行个案调查和宏观分析发现,村民自治中选举过场化的根源在于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产生和组成上,不适当地理解村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并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民选举委员会主任;在村干部候选人的产生环节,由村民直接提名候选入扭曲为村党支部或村干部提名候选人等。若要破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其次应加强政府主导和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16.
实践平台     
《江淮》2004,(12)
岳西县针对当前农村行政村撤并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新途径,实行“组合制”竞选村干部,受到群众的欢迎。所谓“组合制”竞选,就是先由村民自由推选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候选人,然后由村委会主任候选人在村民推选的村委会副主任、委员候选人中自由提名竞选组合班子人选,并通过村民投票选举。该县制定了选举的具体方案和办法,要求重点把握好竞争提名、合理组合、演讲竞选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广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村委会作为农民的自治组织,直接管理村级事务,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在农村的管理活动中,处理好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实现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合理组合,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就村级“两委”的组合模式提出一孔之见。 一、现阶段村级“两委”组合模式的透视 近年来,各地围绕村级组织构成模式,“两委”之间的工作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尽管各地村级“两委”的组合模式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1、内切式,或称包容式,即党支部与村委会的人员构…  相似文献   

18.
刘青 《发展论坛》2003,(4):41-42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转型期的农村两委(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确保村政管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科学有序地运行,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一当前,农村两委关系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的村党支部越权,包办代替,把持村务不放;二是有的村委会不接受党支部领导,村里的事一概由村委会说了算,甚至故意阻挠和刁难村党支部开展工作;三是村党支部与村委会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扯皮。农村两…  相似文献   

19.
村委会将选举权、罢免权交给了农民。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的选举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推选产生,各级组织不得包办。村委会候选人由本村村民采用投票方式直接提名或者由村民十人以上联合提名,不能由县或乡级政府、村党支部等组织提名。另外,村委会组织法进一步明确规定了选举村委会实行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的方法,选举结果当场公布,选举时设立秘密写票处。当选后的村委会成员如果不称职,村民有权通过民主程序将其罢免。村委会组织法规定了村民会议制度,明确了村委会要接受监督,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村委会组织法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  相似文献   

20.
理顺农村“两委”关系的成功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颁布以后,各地在贯彻过程中注意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建立健全农村“两委”干部产生机制、“两委”工作机制以及加强教育培训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一、创新干部产生机制,增强“两委”协调的基础。村委会实行直接选举后,“两委”干部产生方式明显不同。村委会成员特别是村主任通过公开、平等、竞争产生,村委会的群众基础和威信相应提高。而有的村党支部委员包括书记的产生,还停留在“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模式中,在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