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08,(5):58-59
一个人够不够入党条件,能不能接收其入党,应由本人所在单位的党组织讨论决定。党的上级组织负责人指名让下级组织接收某人入党,是违反党章的行为,因而是不允许的。如果党的上级组织负责人指名让下级组织接收某人入党,觉的下级组织有权拒绝。  相似文献   

2.
咨询台     
《先锋队》2000,(12)
发展党员,可否先办手续,然后再由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党的上级组织负责人,可否指名让下级组织发展某某人入党?  平陆县常乐镇上焦村党员来信问:今年7月,我们村党支部发展了新党员。但是发展新党员,却是先由镇党委和县委组织部批准,然后才由支部大会通过。原来发展新党员就不计划召开支部大会,在党员的强烈要求下,才召开了支部大会征求党员意见。这种作法对吗?另外,党的上级组织负责人,可否指名让下级组织接收某某人入党?  本刊编辑部答:平陆县常乐镇上焦村党员同志,如果像您信中说的那样,这种发展党员的方法是错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2016,(7):30-32
1.党的上、下级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处理这种关系? 党章规定: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这就明确规定了党内上、下级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党内上、下级关系.  相似文献   

4.
《党建》2002,(4)
(一)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二)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三)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四)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党内沟通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发扬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的重要形式和渠道。党的十九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  相似文献   

6.
组工问答     
问:党支部书记能不能由上级党的组织指派?上级指派的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其任职时间有无规定? 答:党章规定,上级党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如果党支部因故不能进行选举,可以由上级党组织指派支部书记。上级指派的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其任期和本届委员会的  相似文献   

7.
《先锋队》2007,(15)
入党介绍人意见,是党支部全体党员讨论申请入党对象是否具备党员条件和上级党委审批党员的重要依据。入党介绍人应本着对党、对被介绍人负责的态度,在指导发展对象填写好《入党志愿书》相关栏目后,实事求是地在被介绍人的《入党志愿书》上填写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在五六十年代,当一些同志取得进步、获得某种荣誉或利益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说出感谢党、感谢组织关心培养一类的话。这些年,这些话听见得少了,相反,人们往往会见到另一种现象: ——某些职工分到了新房,晋升了工资、职称,提拔了职务,得到了一笔困难补助金的时候,他们不是感谢党、感谢组织,而是感谢某书记、某主任。有位同志在接收他入党的会议上,无限感激地握着党支部书记的手连连说:“谢谢书记!”——某些上级组织给下级组织安排工作、下达任务,不是以组织名义下达,而是找熟人、寻关系;有些下级组织在接受上级组织安排的工作任务的时候,也往往视人而定。有个党委书记冲着上级领导说,×书记,冲着你,这个任务我接了,要是别人,打死我也不干。据有些企业的同志反映,车间之间的有些协作事项,以单位名义求援,不好解决,如以个人名义相求,解决起来反倒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05,(12)
一、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 《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是即将被讨论接收入党的发展对象向党组织报告自己的自然情况,表达入党愿望,党组织对发展对象进行审查、接收和审批新党员的主要依据。它是入党申请人在加人中国共产党组织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书面材料,是其获得政治生命的重要档案材料。在上级党组织批准其转为正式党员后,《入党志愿书》就成为了党员本人必不可少的永久性档案材料,成为证明一个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依据。二、入党申请人为什么要填写《入党志愿书》? 填写入党志愿书是入党申请人人党  相似文献   

10.
答询     
党务问答 党支部发展新党员,能先开支部党员大会,后填写入党志愿书吗? 有的支部发展新党员,在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后,党支部才让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请问,这种做法正确吗? 鞍山 冯禹 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一个同志在提出入党申请以后,党支部只有在认为他基本上具备了党员条件,准备接收他入党并经上级党组织同意后,才让他填写入党志愿书。入党介绍人要在入党  相似文献   

11.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的集中制,是以民主为基础的集中制,不是民主和集中二者相加之和。民主本身就具有集中的涵义和要求,它和集中并不构成对立统一关系,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服从”;领导机关由选举产生;党的代表大会是一级党组织的最高领导机关;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相似文献   

12.
《北京支部生活》2010,(7):62-63
<正>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组织原则。党章要求,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  相似文献   

13.
咨询台     
《先锋队》2000,(11)
组织预备党员进行入党宣誓,应注意哪些事项? 临汾市读者王易问:我是一名党务工作者,最近我们要组织一些预备党员进行入党宣誓,应注意哪些事项? 本刊编辑部答:应注意以下问题:(1)入党宣誓仪式,一般由基层党委或党支部(党总支)组织举行。由党支部(党总支)组织宣誓仪式时,上级党组织应派人参加。(2)预备党员人党宣誓,应在支部大会通过并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接收为预备党员后及时举行,不要拖得太久。(3)举行入党宣誓仪式一定要严肃认真。会场要布置得庄重、简朴,主席台正中悬挂党旗和“入党宣誓大会”的横标。新党员宣誓…  相似文献   

14.
《党建》1994,(10)
党章是怎样规定民主集中制的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一)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二)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  相似文献   

15.
正要求入党的同志,如所在单位未建立党组织,可以将入党申请书递交给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代管单位的党组织;如所在单位没有上级主管部门,也没有代管单位,可将入党申请书递交给单位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党组织。对按照上述规定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志,有关党组织应当热情欢迎,不得拒绝接收,并要负责对其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在其具备党员条件时,适时地接收其入党。  相似文献   

16.
咨询台     
《先锋队》2013,(16):26-27
发展对象未经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党支部能否让其填写《入党志愿书》?晋城读者王存秀问:我们支部未经上级党组织审查,就让一名同志填写《入党志愿书》。请问发展对象未经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党支部能否让其填写《入党志愿书》?本刊编辑部答:填写《入党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于解决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实现监督的制度化、范化必将产生积极重要的作用。我个人认为抓好条例》学习贯彻要突出两个重点:首先准确把握《条例》精神实质,自觉接受监督。条例》在第二章中明确规定了党的委员会及其委员、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委员以及党员、党代表,在内监督方面应履行的职责。既强调加强党的上级组对下级组织的监督,又规定了党员对党的组织、党对党的干部、党的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的监督,体了自上而下监督与自下而上以及同级领导班子内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在《条例》中规定“党…  相似文献   

18.
咨询台     
《先锋队》2005,(3)
未提出入党申请的人员能不能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太原读者李成敏问:我们单位有一名同志,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能力都非常出色,上级有关领导多次表扬这名同志。我们想将其培养入党,但这名同志从来未向组织提出过入党申请。请问未提出入党申请的人员能不能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本刊编辑部答:入党积极分子,主要是指那些已经向党组织正式提出入党申请,经党小组推荐、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大会研究确定作为发展对象进行有计划培养的人员。因此,未提出入党申请的人不能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同志,积极上进,努力用共产党员标…  相似文献   

19.
党章规定:党员发展、对党员的组织处理,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上级党的委员会批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支部对党员入党、组织处理等方面的决议明显不够妥当,上级党组织拟纠正其错误,却不能在支部大会上形成决议通过,对这类情况,上级党组织无法从党章及其它党内法规中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常常感到束手无措。对此,建议制定专门的组织处理办法,明确上级党组织对明显不符合党章规定的党员有直接处置权,对下级党组织做出的明显不合理的决定有直接否决权,以保证组织决定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纠正基层党组织不合理决议难@胡泽宁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第三章第十三条规定:"对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党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支部委员会讨论同意并报上级党委备案后,可列为发展对象。"为什么在将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之前,必须先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呢?这是因为,党小组是与入党积极分子接触最近的一个层级;培养联系人则担负着对入党积极分子直接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