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三、构成美国战略的三个“恒定因素”:理想、实力、手段一般都把乔治·W·布什政府上台后的国际战略,特别是“9·11”后的外交,归纳为极端美国主义的“新保守主义”。不论从它的政策表现和制定政策的核心班子看,这一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在“新保守主义”的外衣下,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美国战略的坚硬内核——现实主义。布什第一任期内美国新保守主义政策的突出特点有三:单边主义;先发制人;更迭别国政权。“9·11”事件使布什政府的反恐政策由其对外战略的工作次重点变成了首要任务。美国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国土安全法》(2002年11月…  相似文献   

2.
国际形势与对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9·11”事件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及特点 “9·11”事件是美国本土第一次遭受大规模恐怖袭击的事件,造成了大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它打击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打破了美国是金融安全避风港的神话。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美国的霸权主义是导致“9·11”事件发生的重要根源;伊斯兰世界对美国强权政治、经济制裁和文化侵略的长期厌恶是引发“9·11”事件的基本原因;本·拉丹及其恐怖集团主张摧翻现有伊斯兰国家的世俗政权,具有极大的狂热性和扩张性,是导致“9·11”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经济…  相似文献   

3.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关系进入微妙阶段。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印度则是第二大发展中国家,两国分别自诩为最强和最大的“民主”国家。毫无疑问,美印关系将对世界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4.
布什版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白宫于2002年9月20日发表的布什上任后第一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是自“9·11”事件后,继《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核态势评估报告》之后的又一事关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至此,体现“布什主义”的重要文件已基本齐备。  相似文献   

5.
3月20日,美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行动。美伊之战及战后美对伊“改造”将对中东局势、美欧关系和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美伊战争可能是继“9 ·11”事件之后对世界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美以维护自身安全为借口推行的“改造战略”和单边主义,将为世界和平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2002年9月20日,美国布什政府全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浮出水面。美国共和党政府向国会递交了布什上任以来的第一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份标志着美国安全政策重大调整的报告,指出了“9·11”事件后美国面临的新的威胁和敌人,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美国应对新挑战的战略,即拟对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敌对  相似文献   

7.
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不仅在全世界人民的心里投下了巨大的阴影,而且对世界的政治与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笔者认为,“9·11”事件后,美国出兵攻打阿富汗的事实是美国按照自己的意志实行了军事进攻,并得到了整个国际社会的默许。这一既成事实给国际法带来如下冲击:1.如果仅仅因为此次事件的严重程度就默许了某些所谓“即时”形成的习惯规则有效,并以此来扩大联合国宪章有关规定(第51条)的适用范围,则等于在实质上改变了国际法的形成规则与程序。正如贺卫方先生在谈及法律程序与具体法律规定适用的关系时所作…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牵动了全球的每一根神经,各国纷纷以这次事件为背景,调整对外关系。在复杂多变的关系中,当属俄美关系发生的变化最大,备受世界关注。  相似文献   

9.
新保守主义的兴起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什入主白宫后,“新保守主义”随即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主流词汇。“9·11”事件的发生,更使新保守主义主导了美国的外交政策。“新保守主义者”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持有什么样的战略理念?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些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括号内前为期号,后为页码)政治从“战略竞争者”到“利益相关者”:美国对华战略定位转变与台湾问题——一种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李鹏(1·1)民进党急速衰敝的政治发展脉络——岛内“二次政党轮替”的民意逐渐浮现范晓军(2·1)试析台湾政治运作中的女性因素——兼论“立法院”性别政治生态林小芳苏玲清(2·10)绝对获益、相对获益与美国“维持现状”的台海政策——以美台围绕“废统”的博弈为例李鹏(2·16)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与台湾问题上的“双轨政策”——以里根时代为例严波(2·24)两岸命运共同体与两岸公共生活的建构——以两岸民众的沟通为…  相似文献   

11.
九月二十日,“平遥国际摄影节”如期举行。该节共邀请了23位国际级大师亲临平遥。中国摄影师们有了与这些国际级大师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接触和学习的绝好机会。整个节日因有了大师们的登场,而越发显得热闹和隆重。有谁曾想到,连主办者都感到无奈的是第一次搞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活动,就如此强烈地受到了纽约9·11事件的冲击。9·11事件发生时,组委会邀请的人中有两个就在现场,一个是苏珊·梅萨勒斯,一个谁也想不到,他就是马克·吕布。阿兰曾拿给笔者看一本最新的美国杂志,那是苏珊从美国带来的,上面跨页印着苏珊的最新力作…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后曾有一幅漫画,画面上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冲垮的不是纽约世贸中心的双子楼,而是形象化的美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两座大厦。足见9·11事件乃至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后续事件对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让人们感到震惊的第一件事情,无疑就是“9·11”事件。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一篇文章写道:“美国人现在对‘地球村’这一用滥了的词有了发自内心深处的认识。在这个村的遥远一端的一座茅草屋,或布满沙尘的帐篷发生一场火灾,能够毁掉村另一端摩天大楼的钢筋铁铸的梁架。”人们痛定思痛,恍然大悟,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下的人类“地球村”,急需道德重建。“你可以相信其他人会帮助你”去年,我是在加拿大落基山脉的旅游途中,感受到“9·11”强烈冲击波的。前几天身临这片无与伦比的由旷野、冰川、…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美国四年一度的大选年。这次大选既是民主、共和两党2000年“难分胜负”后的再次对决,也是“9·11”事件导致美国内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后的首次大选,因而又被看作是“关于布什对外政策的一次全民公决”,其结果将对美国未来发展方向,乃至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域外传真     
美国纪念“9·11”事件4周年9月11日,美国举行各种活动,纪念“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4周年。当地时间11日早晨8时46分,美国总统布什夫妇及副总统切尼夫妇身穿黑色服装,在白宫南草坪为“9·11”事件遇难者举行了简短的默哀仪式。这一时刻,正是4年前“9·11”事件中被恐怖分子劫持的第一架客机撞击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的时间。在哀乐声中,布什夫妇、切尼夫妇和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土安全部长切尔托夫等内阁主要成员及白宫工作人员面向华盛顿纪念碑,把手放在胸口,闭上双眼,向遇难者致哀。此前,布什夫妇还步行到白宫对面的圣约翰教堂,参…  相似文献   

16.
2000年 12月 13日晚,世人瞩目的美国总统大选终因戈尔宣布退出而落下帷幕,前总统乔治·布什的儿子—乔治· 沃克·布什当选为美国第 43任总统。众所周知,小布什在竞选期间就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发表了一些比较强硬的讲话,他曾指出“无法称中国是我们的战略伙伴”,而是“竞争对手”,并多次表示将会“协助台湾自卫”等等。这些言论致使小布什上台后美国将会采取怎样的对华政策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从老布什和小布什的继承关系看,小布什的对华政策必将保持老布什对华政策的基本特征   (一 )从老布什开始美国对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国际关系、国际战略研究中,国家利益是一个极其现实、极其敏感、极其复杂的热门话题。它涉及一个国家战略哲学的层面,直接规定了其对外战略的基本走向。美国《外交》杂志1997年10月号发表的哈佛大学教授。该校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塞浮尔·亨廷顿的《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忽视》的著名文章,围绕冷战后美国的国家利益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鲜明的引人注目的观点。有必要先概括亨氏的主要观点。他说,“要确定国家的利益必须首先对这个国家的性质取得共识”,并说美国的特性有两个主要成分,一是文化与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美国建国至二战重要外交政策的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随着其实力的增强,在外交政策上经历了孤立主义、门罗主义、门户开放和世界主义(即多边主义)的演变;与此同时,美国也由“孤立主义”者到“西半球警察”,进而演变为“世界警察”。美国成为政治强国的对外政策变化的主轴,是基于美国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国力状况,追求以国家利益为主、兼有美国式的理想主义,同时兼顾国内政治格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1999年9月11日美朝之间就朝鲜试射导弹问题达成协议,15日美国“对朝政策协调官”、前国防部长佩里向美国会提出了对朝政策调整报告,10月12日美公布了这个报告的公开版本。这几件事标志着美国开始调整对朝政策,美国版的对朝“阳光政策”出台,其对东亚国际政治的影响值得注意。美国既往对朝政策陷入泥潭,佩里受命进行调整此前美国对朝政策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94年以前,美国不仅视朝鲜为意识形态上的敌人,而且将其视为不可交往的“无赖国家”,美国对朝政策是以搞垮为目的的全面封锁打压。1994年10月,美朝就…  相似文献   

20.
自去年“9·11”事件之后不久,美国即决意除掉萨达姆,如今阿富汗战争已接近尾声,美国认为时机已到。10月2日,美国总统布什武力推翻萨达姆的决议获得国会众议院两党领袖一致通过。10月11日,美国参议院以77票赞成、23票反对通过决议,授权美国总统布什“在必要时”使用武力,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