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诚实的林肯诚实就是说话、办事、待人接物有老实的态度。是做人应该具有的品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林肯是人类历史上被人们称为诚实廉洁的人物之一,马克思也称赞他“是一位达到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人物。”  相似文献   

2.
<正> 订金的奥秘一百多年前,有一位泰国农民养了一头又肥又大的水牛,遗憾的是这头水牛的一只眼睛是瞎的。一天,他把这头水牛拉到集市去卖,比同样的水牛要价低许多,但他并没有告诉买牛人水牛的一只眼睛是瞎的。很快就成交了,因为都是当地的人,买牲畜一般先付订金,使用一段时间后,再付清其余的钱。  相似文献   

3.
于靖园 《小康》2024,(3):35-36
<正>展望2024年,业内人士称,银行理财规模有望增长,他行代销渠道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今年你买理财了吗?有什么产品推荐?”“理财买得少,都是保本的,大部分钱都放银行存起来了。”这是今年年初,善于做规划的上海90后白领之间的对话。对于很多手里有一定闲钱的老百姓来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是他们多年来固有的概念,新的一年,把闲钱放在哪里才能让钱生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4.
近日翻书,竟从不同的两本书上看到两位名人异曲同工的廉洁故事。一个是关于美国平民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1837年,林肯辞去新撒伦邮政局长职务,前往春田镇担任律师。一天,州政府来了一个人,向他收取一笔未曾缴清的邮费。还没等那人把事情说清楚,林肯就从身上摸出一个钱包,数也不数就交给那个人,说:“过去你们是每个月都来收钱,这一次却过了五  相似文献   

5.
正17年来,谢华娟努力推进社区党建与民族工作互融互促,打造"民族情深党旗红"党建品牌,赢得了社区各族群众的肯定。"我没有现金,只能微信支付。""我只收现金。""那我没法买你的东西。"一天,在南宁火车站铁道饭店附近,有人在馕饼摊前买馕饼,没带现金想用微信付钱,但摊主新疆小伙却不懂如何用微信收款。双方都为难之时,一位妇女过来用微信帮新疆小伙收了钱,然后给他现金;接着又教他如何使用微信收款,并帮他复印了一个二维码放在摊位上。新疆小伙很感动,妇女走后,他问旁边的摊主那是谁,"你刚来,可能不认识,她是我们中华中路社区的党委书记谢华娟。"旁边摊主告诉他。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不加遏制就势必滑向错误甚至犯罪的深渊。明朝朱载裺有一首《十不足》的散曲,把一个贪得无厌者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主人公最终落得个寿终正寝的下场。散曲是这样写的:“终日奔忙见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上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要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  相似文献   

7.
轻松一刻     
轻松一刻别让人听见一男人十分高兴地向妻子叙述道:“今天好运气!我问售货员买一把锁多少钱,他说一元。我付款后打开一着,里面还有两把钥匙。他忘记收我的钥匙钱了。”“小声些,别让人听见了。”妻子忙道。舍不得妈妈:“这个小女孩子真可怜!她失去了爸爸,又失去了...  相似文献   

8.
苹果树     
晓忱 《青年探索》2005,(6):19-19
很久以前,有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在树下快乐地嬉戏,有时还会爬到树上玩。小男孩渐渐对树有了感情,树也喜欢上了他。几年过去了,小男孩长大了一些,不再到那里玩了。一天,男孩经过树下,苹果树忧伤地对他说:“你是来和我一起玩的吗?”男孩回答说:“我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在树下玩耍的小孩子了。现在我喜欢的是玩具,我需要钱去买玩具。”“真遗憾,”苹果树说,“我没有钱……但你可以摘下我身上所有的苹果,然后把它们卖掉。这样你就有钱买你喜欢的玩具了。”男孩听完后非常高兴。他摘下并卖掉了树上所有的苹果,得到了买玩具的钱。失…  相似文献   

9.
唐代有位茶博士,名叫陆羽。他毕生研究、宣传茶道,有《茶经》一书传世,被德宗皇帝当面尊称为“茶博士”。现代也有位茶博士,名叫李瑞河。他祖籍福建漳浦县,1935年出生于台湾南投县,世代种茶。从茶叶的种植与制造、销售都有独特的技术与经验,曾荣获林肯大学名誉博士称号。身兼天仁集团、天福集团总裁的李瑞河,以陆羽为师,以弘扬茶文化为己任,为中国茶史写下了全新的一页。他经营的茶叶连锁店、分公司遍布五大洲,达300多家,独步世界茶叶市场。他的事业红红火火,但他仍不满足,因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建一座集茶文化大成的茶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青蚨     
在古老的故事里,据说在南方有一种叫青蚨的虫。你把它抓来,用母虫的血涂于八十一枚铜钱,另外,再取子虫的血涂另外八十一枚。涂完以后,你就可以把涂了母虫血的八十一枚钱拿去买东西,再留下涂了子虫血的钱在家里。过了不久,你就会发现,你花掉的钱很神秘地又一个一个地飞回来了。  相似文献   

11.
话题     
《创造》2011,(9):10-10
关键词:每天捐一元 事件: 最近湖南省长沙县一位教师向媒体反映称,从去年开始,“捐款”成了工资单上固定的一项。这项捐款叫“一日一元捐”,也就是一天捐一元钱,让他不解又不愿。  相似文献   

12.
马蝇效应     
《时事报告》2013,(1):55-55
马蝇效应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经历。1860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有位叫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就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人你的内阁。”林肯问:“为什么呢?”巴恩答:“因为他认为他比你伟大得多。”“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13.
摇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既可以教孩子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公正的人。有这样三位母亲:第一位母亲拿回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相同。他的两个儿子看见了,都想要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弟弟抢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位母亲听了很不高兴地瞪了他一眼,并责备了他。  相似文献   

14.
一位闺中密友曾告诉我,怎样才能看出男友适不适合做你未来的老公,其实很简单,多吃几顿饭就可以知晓了。我和男友去餐馆吃饭,他只知道让我点菜,菜上了又只顾给我夹菜,自己却忘记了吃饭。到付款时他才发现自己的钱不够,却执意不用我的钱,跑回家里去拿。  相似文献   

15.
日用品“赤膊”出售 一位朋友在德国科隆考察后,准备买几件衬衫回国后送亲友。他很快就选好了三件。可是,当他付完款时,营业小姐交给他的却是没有任何包装的“赤膊”衬衫。当他索要包装袋的时候,那小姐彬彬有礼地说:“先生,请您再付两份钱!一份是包装袋的钱,一份是等价的袋子的垃圾处理费。”  相似文献   

16.
牛玉儒同志作为呼和浩特市委书记 ,也称得上一位不算小的“官”了。但是 ,他却经常做一些科长、股长就能管得了的小事 :小巷子没有灯光 ,他怕下晚自习的孩子回家不方便 ,就指示建委在全市 4 7条小巷安上路灯 ;他看到工人冒雨工作 ,就嘱咐水务局务必给工人们打上雨具 ;他使用的钢笔坏了 ,秘书买支派克笔给他 ,他却说 :“你怎么买这么贵的 ,能下水就行” ,把新笔还给秘书 ,自己使用普通的碳素笔……也许有人会认为 ,作为一位高级干部 ,管的事儿是否太小了 ?对自己的要求是否过于苛刻 ?领导干部只要做好大事就行了 ,何必去管那些本应由下级去管…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由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们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这在许多人眼里看来好像太“迂腐”,别说是用官烛看半封信,就是一封信、十封信、百封信,也不会有人去计较。可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们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 ?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   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这在许多人眼里看来好像有几分“迂腐”,别说是用官烛看半封,就是一封信、十封信、百封信,也不会有人去“斤斤计…  相似文献   

19.
陈斯雅 《当代广西》2014,(23):44-44
正秤,作为一种"知轻识重"的称量工具,据说古人在制作时,取自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一星一两,目的是告诫商人要诚实守信,不能短斤缺两,否则会少福折寿。延续至今,每个商人心中也有一杆秤,在崇左市天等县商人周汉平心中,秤就是平衡好赚钱和诚信经营的关系,保证产品质量,不坑蒙、欺骗顾客,赚良心钱。因为把好了心中的公平秤,今年9月,周汉平登上了当月的"中国好人榜",被评为"诚实守信好人"。2004年,在朋友的介绍下,周汉平决定从事农用物资经营。经过多方考察,他选择了代理广西红日农业连锁有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们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 烛。 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这在许多人眼里看来好像有几分“迂腐”,别说是用官烛看半封信,就是一封信、十封信、百封信,也不会有人去“斤斤计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