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环境伦理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环境伦理思想: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相统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状态;人的有机身体与无机身体相统一,是人生存发展的现实法则;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相统一,是人利用自然界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老子因所处时代不同,其思想肯定会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亦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二者对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自然界对人的价值与意义都有清醒的认识:马克思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本质统一,老子则用"天人合一"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二者采取的都是系统辩证思维方式,都推崇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过马克思侧重于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而老子更强调天人合一下的自然无为;对终极历史目标的追求,老子向往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小国寡民的自然生活,而马克思追寻的是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统一的科学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 首先,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对世界本质的追问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尽管他们的观点针锋相对,但二者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即离开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活动去追问世界的本质。马克思哲学批判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他把从追问世界的本质转变为追问人的感性活动和现实生活,形成一种现实的感性世界。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自然,显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人类通过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和语言符号形成了现实的人类世界图景。这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5.
据说 ,对科技发展作人文思考 ,是一种“新思维”、“高思维”。(围绕最近出版的奈斯比特《高科技·高思维———科学与人性意义的追求》一书的宣传中 ,就作如是说。我不理解 ,原书名中的HighTouch为什么译成“高思维”。我在这里是在通常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在我看来 ,这种思维的老祖宗 ,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对科技发展的人文思考马克思主义总是从人的观点来考察科学和工业发展(马恩在《神圣家族》中把自然科学看作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 ,把工业看作是“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 ;总是从人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人和自然不可分割,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忽视  相似文献   

7.
对世界本质的追问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尽管他们的观点针锋相对,但二者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即离开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活动去追问世界的本质,马克思哲学批判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他把从追问世界的本质转变为追问人的感性活动和现实生活,形成一种现实的感性世界.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自然,显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人类通过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和语言符号形成了现实的人类世界图景.这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而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的媒介是实践,人类的实践活动推动了"天然自然"不断向"人化自然"转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其基本特征表现为,阐发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突出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了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统一,而可持续发展是实践自然观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中有着丰富的论述。马克思在其中阐述了自然界的先在性、人的主体性、二者统一于实践等方面的相关论述;强调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关系统一的最高阶段。就目前来说,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要将其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实践。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是唯物史观哲学,马克思通过工业劳动揭示了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劳动活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联系,是人对自然界的能动的、客观的物质实践改造关系。由此,马克思从生产力上(亦即物质实践活动上)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谜,并以物质生产劳动活动这一唯物史观的实践论超越了一切旧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实践论的高度,对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实现了党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人类社会本质三个本质的统一,回答了共产党如何长期执政、如何始终保持先进性这一时代性难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实践关系,不仅表现在人的实践活动对自然具有深刻的依赖性和能动的改造性,而且还表现在人与自然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分化与统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利润、科学技术与生态危机、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置于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中来考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实践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进行系统审视后的理论结晶。马克思不仅阐明了社会有机体的特质所在,而且分析了社会有机体的内部构成与生成逻辑,认为社会有机体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以"现实的人"为能动主体,以自然界为生存前提。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观照乡村社会治理,要求我们整体统筹治理内容,实现乡村社会治理与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的内在结合;坚持以农民为本,把农民视为乡村社会治理的依靠力量与受益对象;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妥善处理乡村社会治理与环境治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自然是先于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打上了人的意志的烙印,使自然界"人化";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把握自然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不可分割;按照美的规律再生产自然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一经形成就应用于其对各种具体问题的理论分析之中.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概念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内容丰富,从本体论来说,实践基础上的人及其活动是本体;从历史观来说,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从价值论来说,把人作为目的和终极目标.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有根本的区别,弄清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从本体论来讲,实践基础上的人及其活动是本体;从历史观来讲,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从价值论来讲,把人作为目的和终极目标.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有根本的区别.弄清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对自然界、对客观世界的关系是多方面的、甚至是全方位的。人与自身所达到的能力、水平相适应,对客观世界进行实践的、理论的、宗教的、美学等多方面的掌握,表现着世界的多样性,表现着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多样性。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实践掌握和  相似文献   

17.
“人”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需从三重维度入手:其一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前提;其二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关键;其三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核心。前提—关键—核心构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整合系统,而人具有意识及其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语境下人的本质思想的本真表达。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需关照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把握人的自然属性需正确对待科技理性主义与意义世界构建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的社会属性要求个体要充分发挥其内在基本规定性之间的张力作用。社会要为个体生命丰富性展开提供条件,只有在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双/多重互动中才能真正展现人的本质,使人本真地在世,面向事情而思,走向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18.
卢卡奇的物化观和马克思的异化观在内涵、产生根源、扬弃途径等方面均有差异。卢卡奇物化观认为:商品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社会失去整体性;劳动成果的物反过来对劳动者进行控制。马克思的异化观则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人和人的本质相异化;人和人相异化。卢卡奇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普遍的、必然的现象;马克思从人类发展史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来探讨异化产生的根源问题。卢卡奇企图在改良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使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马克思则主张通过实践革命达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三形态"视阈下的义利观: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下的重义轻利,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的重利轻义,自由个性阶段的义利统一。义利统一是马克思义利思想的主要特征。正确的义利观和马克思义利观之间是一种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正确的义利观全面继承了马克思义利观的研究成果,同时又结合新的实践对之作出了创造性的发展,是马克思义利观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研究经济学时,不是单纯地就经济学而研究经济学,而是把经济学研究与哲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经验的经济学内容走向超验的哲学思考,体现出一个双向建构的双重视野.他的经济学研究,以人及其二重化存在为基点,从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的双重视野出发,既研究了经济学视野中的经验层面,更揭示了经济学经验层面背后的超验层面的哲学内容;马克思写<经济学手稿>,表面上是研究经验层面的经济学问题,实际上是研究人的历史发展走向这一超验层面的问题.马克思在他的实践观点中实现了经验和超验这种双重视野的融合,马克思在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与共产主义实践关系的论述中也始终体现着这种双重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