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萬明剛送走了幾位台灣來的客人,還沒落座,辦公桌上又響起了急促的電話鈴聲。他拿起話筒,裏面傳來瀘州市政府對台辦一位工作人員的說話聲:“我們這裏來了一位台胞,名字叫胡向余,是你們縣安南鄉人,明天回去探親。他與家裏幾十年未通過信,希望你們幫助尋親……”郭萬明放下電話,向同事交待了幾句,便怱怱出去了。在大半天的時間裏,他走訪了長寧縣的安南鄉、農勝鄉、挑平鄉、長寧鎮和宜賓市牟坪鄉,  相似文献   

2.
海峽兩岸隔絕四十年,有多少同胞長期不知親人的下落。在人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中國紅十字會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承擔起了這溝通兩岸親情的義務。尋親信函、表格雪片般地從四面飛向紅十字會。“尋親潮”一九八七年十一月是台灣開放赴大陸探親的頭一個月,兩岸失散同胞首先想到的是尋找自己的親人。據統計,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以前的八年中共收到尋人信函、表格累計一千一百多封,而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以後,隨着探親潮的興起,很快出現了尋親潮,最多時一天就收到一千多封信函、表格。至一九八八年八月  相似文献   

3.
週末的喜訊     
一個週末的傍晚,我到歸僑作家黄浪花家串門。一进門,主人连聲對我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這幾天可把我們全家樂壞啦,我在海外失散了二十四年的老母親找到啦!’黄浪華祖籍廣東省梅縣市,出生在馬來西亞。一九四九年父親把他送回國內上學。第二年,父親因爲參加馬來西亞人民反對英國殖民者的鬥爭活動,被殖民當局追捕,不得不拋下母親,一人逃回祖國痪帕?黃浪華與母親失去了聯系。他告訴我:‘從那以後,我不得不在各種登記表上寫上“母親生死不  相似文献   

4.
去年六月,《中國建設》雜誌社《尋親訪友》專輯第四期,刊登了廣西柳州市王新齋尋子王孝明的一則啟事。沒有多久,這位八十六歲的老人突然收到他兒子從南美洲的哥倫比亞波哥大市寄來的書信。‘王爺爺,您是怎樣找到兒子的?’眾人關切地問道。王新齋向大家亮出了一本《中國建設》雜誌,揮手對大家說:過去我到處求神拜佛都不靈,還是這本雜誌幫我找到了失散三十八年的兒子。一九八五年六月五日下午二時,王孝明接到一位朋友電話,告訴他中國驻哥倫比亞大使館里有一本《中國建設》雜誌,那里有他父親  相似文献   

5.
上饒專署彭專員在貴谿縣徵購糧骨幹分子會議上報告的一部份‘縣、區、鄉領導上的幾個具體問題’,我們認爲很好,针對着當前某些縣、區、鄉幹部在領導問題上和工作方式方法上存在的一些問題,作了簡明而扼要的提示,對於縣、區、鄉幹部改進領導、改進工作方法有很大的啓發和幫助。特在政報發表,以供大家研究參考。今天爲什麽要講這個問題呢?因爲今天在座的都是縣區鄉領導幹部。我們黨的好主張好政策,都是通過同志們來實現的。只有將領導方法和領導作風不斷改進提高,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才能使黨的主張政策在羣衆中更好地實現。這就是問題的提起,以下是我就幾年來在縣區鄉領導問題上所感到的幾個問題提出來和大家談談,供大家參考。  相似文献   

6.
半個世紀來,泰華社會曾有過不少經營華文書刊的書店,其中唯有南美公司能堅持辦華文書業四十年而生存下來,幷且今天得到巨大的發展。這次來到曼谷,正逢南美公司創業四十週年紀念活動,我趁此機會採訪厂該公司的總裁陳式金先生,一位埋頭做生意的著名泰華文化商人、企業家。多年來,我與他有過多次接觸,曾想過要採訪他,對南美公司的事業作些報道;但因為聽說,他“不願出名”,曾幾次婉拒記者的採訪要求,而暫擱着。這次我又怕當面提出來使他為難,便先徵求他女兒的意見:他的女兒陳文賢帶着顧慮提醒我:“父親一般不喜歡記者採訪,但你可試試看。”  相似文献   

7.
近幾個月來,不少讀者來信,要求我們介紹中國城市裏的居民委員會(以下簡稱居委會):它們的性質、作用及活動情况。個別讀者提出疑問:這類組織是否會對居民的業餘生活有所干擾。帶着讀者的問题,本刊兩名記者走訪了北京市的兩個居委會,把所瞭解到的情况在這裏向讀者作一報告。  相似文献   

8.
我的画     
二十七年前的春夏之交,正值我考慮報考大學的時候,父親的一位朋友偶然來訪,話題不免轉到了高考的事情上。於是,這位長輩和我之間就開始了以下一段簡短的對話——‘有什麼愛好麽?’‘畫畫。’‘考美院怎麼樣?’‘不行,没有正規訓練。’‘那就學建築吧!學建築也要學畫畫的。’ [……] 我的專業選擇就這樣‘一語定乾坤’。 繪畫領域的‘游擊隊員’  相似文献   

9.
親愛的編輯: 我對你們就我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六日的信给予的答覆感到高興。我沒有料到,你們會給我這麼長的一封回信,並以《就自由化問題答讀者問》為題刊登在你們雜誌的第四期上。為了響應你們文章裹所提倡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原則,我願與你們共同來加以探討。  相似文献   

10.
在僑鄕大埔和福州,分別流傳着廖老、劉老助人為樂的故事。廖斯侖把歸僑當親人“柳毅傳書”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古老故事了,但流傳在廣東大埔縣的“廖老傳書”也許沒幾個人聽說過。廖斯侖,今年六十七歲,曾任大埔縣歸僑聯合會主席錾M?切身感受過海外赤子離鄕別親之苦。他於一九七九年到縣僑聯任職後,即主動爲僑屬尋親牽綫搭橋陙?他親自爲全國十多個省市的歸僑、僑眷發出數百封尋人信函,已使八十多戶失散的親人重新取得了聯繫,因此被廣大歸僑、僑眷熱情地稱爲“當今柳毅”。一九八六年他被評爲全國僑聯工作積極分子。在他的帶動下,縣僑聯一直把爲僑屬尋親看作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縣僑聯與近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五十九個華人團體及十七家華文報刊取  相似文献   

11.
近年來,梅縣港、澳、台、僑‘三胞’眷屬利用外滙興辦實業已成熟潮。全縣有六千三百多戶投資兩千七百多萬元人民幣,辦起了種養業、商業、加工服務業、運輸業和建築業,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梅縣是廣東省著名僑鄉,旅外‘三胞’有五十多萬人,他們在當地的親屬二十九萬多人。一九八○年以來,全縣共有十一萬多華僑、外籍華人和港澳同胞回國觀光、探親旅遊,先後捐款捐物,興辦家鄉公益事業,折合人民幣五千多萬元。梅縣‘三胞’眷屬辦實業主要形式是: 利用僑資興辦種養業,為發展山區經濟服務。城東鎮書坑村旅港同胞鄧光衡先生,一九八四年為他的親屬投資在家鄉興建幸福果園,同時成立城東光衡福利基金會,由鄧光衡先生提供无息貸款五萬元人民幣幫助當地一百多戶‘三胞’眷属開山種果。現在城東镇大多‘三  相似文献   

12.
現在台灣當局終於確定開放台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的局面突破了。這使我想起了首先作爲新聞記者,由台灣公開來大陸探親採訪的台灣《自立晚報》記者李永得和徐璐。他們是飛越海峽的使者。他們的行動被認爲是歷史性的突破。他們的到來絕不是偶然的,可來得又那麼突然。九月十二日下午,我一進辦公室,幾位同仁幾乎異口同聲地告訴我:‘有一件緊急事要你去!’我未及弄個明白,便與另兩位同事來到社長辦公室裏。王社長告訴我們:台灣《自立晚報》記者李永得、徐璐將自費來大陸探親、採訪,希望中新社能給予協助。他們已於九月十一日抵東京,預定九月十四日到達北京。社裏讓筆者等三人去接待他們。  相似文献   

13.
會親記     
今年三月初,江蘇省啓東縣政协委員、台屬朱蔚接到在台湾的父親從香港發出的一封信。信中說:‘我现在在香港,准備來大陸探親,請你和女婿先到廣州華僑飯店會親。’朱蔚接信後既高興又感疑惑不解,我们家在廣州舉目無親,父親爲什麽叫我们俩去廣州相聚呢? 朱先生於一九四九年和太太到台湾,朱先生在軍界任職,太太在生産鞭炮時不幸身亡。目前,朱先生已年逾古稀,兒孫满堂,退休後在仁爱之家安度晚年,有時還弄墨繪畫,增加些家庭收入。他在台灣一直思念着大陸的親生女兒,一九八三年,輾轉和女兒取得書信聯繫,互寄照片,激起了他思親回鄉之情。當他二月底到達香港後,憂慮頗多,他想:‘過去我  相似文献   

14.
我去年六月二十九日因奔祖母之喪,從菲律賓回到了闊別十一年的故鄕——福建省南安縣官橋縝。那天我抵達故鄕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當我一脚跨進家門時,只見空盪盪的大廳打掃得乾乾净净;父親和幾位鄕親正靜靜地坐在大廳的一個角落。見我進來,大家都是一瞼驚愕的表情,我也一下子覺得詫異不解,心裏充滿了疑惑。這時有位堂兄飛快地走過來幫助我卸下行  相似文献   

15.
‘砰砰’兩聲,標誌着午夜零点到來的彩色信號彈,在初夏的夜空升起。素有中國‘火山公園’之稱的旅遊療養城市——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頓時歡騰起來。市內一座精巧别致的礦泉飲水亭的周圍,早已聚集等侯在那里的人們你爭我搶,要從泉頭盛下第一口‘神水’,手中的器具發出叮叮噹噹的碰擊聲。一個身材魁梧的男青年終於成為獲得‘神水’的第一個幸運者。他把盛水的杯子高舉過頭,左衝右突,吃力地從人羣中擠出來,他的一家人就在不遠處的樺樹叢旁等待他。他把水杯先递給父親,然後是母親、妻子和孩子,最後由他一飲而盡。全家人像完成了一件神聖的大事情似的,發出心滿意足的笑聲。直至凌晨,在串串彩燈下,依然人聲鼎沸,人們盡情地喝着礦泉水,整個  相似文献   

16.
上饒專署批示: 監察處對婺源縣人民委員會辦公室等十二個單位處理人民來信、來訪工作的檢查報告中揭露的問题是嚴重的,它說明了某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還相當普遍地忽视處理人民來信和接見人民的工作,他們對待這一工作的錯誤態度,在客觀上起了堵塞言路的壞作用,损害了國家機關與人民羣衆的聯系,挫傷了人民羣衆監督國家機阴和關心社會主義革命事業的热情,特別是問題在憲法公佈之後,仍然長期沒有得到糾正,這就進一步說明了它的嚴重性。爲了吸取教訓,改進這一工作,除同意監察處所提處理意見和進行通報外,並責成婺源縣人民委員會迅速採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問題。此外,我們認爲類似情况在各地國家機關和企業部門也程度不同的存在着,爲此本署决定;各單位应就‘通報’所揭發的問題,針對本部門具體情况進行自查,吸取教訓,改進工作。  相似文献   

17.
每天我都得早早起來,為一家人做飯。兒孫們吃過早点,各自去上班、上學,已經離休的老伴也扛起魚杆去釣魚了。等家裹清靜下來,我這個老太婆也出門‘上班’去。我家住在西城百萬莊一個居民區,它是一九五三年興建的,現有四百八十來戶人家,一千六百多口人。我是這裹的老住戶,雖說是個沒有正式職業的‘家庭婦女’。其實,我也閒不住。從一九五八年起,我就在街道幫助上班的職工帶孩子。大伙也許是看到我疼愛孩子,七年前選我當了校外輔導員,去年又推舉我這已經快六十歲的人擔任了居民委員會副主任,負責青少年教育。一天要幹的事太多了。我出了家門先圍着附近的幾個住宅樓轉轉,看看是不是打掃乾淨  相似文献   

18.
魯迅早在一九一九年就寫過一篇题爲《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雜文,收在《魯迅全集》第一卷中。我現在借來做這篇短札的题目,是因爲我覺得這個問题似乎又成了一個值得全社會來思考的問题了。天下父母沒有不愛子女的。這是我終於也當了父親之後才真正體會到的。但是怎樣愛自己的孩子,特別是怎樣爱自己的‘獨苗’,確是當今年輕夫婦們颇感難辦的問题。鄰家一對年輕夫婦,有一子(恐怕將來也只能是有一子),還算聰慧,兩人决心培養。於是,把自行車、手錶賣了,給孩子買了架小鋼琴。聽說‘蜂王漿’對孩子大腦發育有好處,兩人節衣縮食,保證給孩子天天供應充足的‘蜂王漿’。最近那主婦大哭了幾次,緣由是要擠進一家據說是很高級的幼兒園,未果。爲此事,三十多歲的爸爸,作揖、磕頭都幹了,還是不行。心一横,那主婦竟退職回家了,要親自教育孩子。看來,小兩口是不惜以自己的青春年華爲孩子鋪路了。教育,我是赞成的。使自己的子女上個好幼兒園、好小學、重點中學、名牌大學,也是我所神往的。但以爲只有如此方能成才,我是懷疑的。據我所知,那所據說很高級的幼兒園的孩子,未必個個都是神童。該幼兒園在不久前的一次智力比赛中,位居第五,便是明證。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河南省商城縣伏山鄉石冲村周時傑先生,收到了從美國洛杉磯輾轉寄來的一封信。信中說,居住在台灣、海外的周氏族人商定,要修寫族譜,請他代為查詢故鄉周氏親属情况,並隨信寄了現居台灣、美國等地的七十多名周氏族人名單,要求一個一個查找他們的先祖世系和史迹。周時傑先生深為台灣和海外同族親人尋根念祖的赤誠之心所感動。接到信的當天晚上,他就提筆寫了回信,表示支持親人尋根,贊成修周氏族譜,原盡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我從小愛‘畫’字,”臧先生說話輕聲細氣帶有明顯的山東口音。“一抓到毛筆醮着墨汁,就找地方‘畫’起來,這地方可多呢,桌面,櫈子,舊報紙甚至掛在床上的蚊帳……”“父親並沒因我東塗西抹而生氣,反而教我怎樣拿筆。今生,我能與書法結下不解之緣,跟父親的啟蒙是分不開的!”說這話時,年已花甲的臧先生眼裹閃着一種特別的光。臧先生是我新結識的朋友。我們一起參加今年三月在北京擧行的第四届《海峽情》徵文頒獎大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