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捣臼声声     
吴建 《新青年》2004,(7):16
次打扫老屋,在厨房的柴草堆里,我又见着了那只尘封已久的石臼。那一刻我静立了许久。记忆中母亲捣臼时那铿锵的“咚咚”声似乎在耳畔回响,眼前随之浮现出母亲舂谷时的情形。在我童年时,每天吃过晚饭,母亲如果没有针线活儿做了,她就会从柜里舀出一畚箕稻谷倒进屋角的石臼里,再搬  相似文献   

2.
赵严 《新青年》2005,(1):18-19
一知郑群在比赛中头部受伤抢救失败的消息时,我正在画室里专心地画一幅岩彩。细小的颗粒和着明胶附在画布上,有种强烈的迷人质感。下午,殡仪馆里起起落落的哭声遥远得仿佛来自一个与我不相干的世界。除了素色照片里微笑的郑群,我不认识任何人,也没有人认得我。我安静地站立着,泪水一路向下,在心底形成小小的潭水。从殡仪馆出来已是傍晚,霓虹在很淡的夜色里虚弱地闪耀。刚刚下了一场雨,风也停了,满街的柳树失魂落魄的样子。空气清冷,车流如织,身着浅色衣服的我恍若天外的精灵。郑群是在4年前的冬天发现我的。我那时正为了大一期末的滑冰考试…  相似文献   

3.
诗的世界     
陈菲菲是我一位同事的女儿,多年前为写《城市与人》我去长沙时见到了她。那时她还是个小姑娘。在我的印象里,这孩子单纯、安静,不苟言笑,似乎多少有一点儿忧郁。送我回京时她曾隔着车厢玻璃与我对掌相别,是个令人怜爱的小女孩儿。后来她上了大学,因为爱写诗,我曾先后读到了她的一些诗作,给她写过辅导信件,也曾在电话里谈过对她作品的意见。再就是近年时而在报刊上读到她的诗文  相似文献   

4.
一 收到安葵的邮件时,我没有一点意外.安葵在邮件里说:众里寻她千百度.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是我那老同学吗?是那曾在我课本里画古装美人的老同学吗?希望是你!希望能联系到你!  相似文献   

5.
蟋蟀的爱情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迷恋蟋蟀。在漫长的暑假里,没有玩伴,我就在昆明陆军学院的草地里寻找这种好斗的小生物,经常的,我屏息站在草地中央,期待着那勾魂的叫声响起。和它们交道打久了,我甚至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蟋蟀的叫声,最妙的一次,一只怒气冲冲的蟋蟀居然被我的声音吸引,从草丛里撞将出来,看那架势是要和我一决高下。  相似文献   

6.
詹德斌 《国际观察》2004,52(1):48-55
冷战结束以来 ,美朝关系几经波折 ,始终没有摆脱冷战的阴影 ,至今仍处于敌对状态。本文认为 ,伴随着冷战后国会权力的复兴 ,美国国会通过宪法赋予的权力和其它途径 ,在美国对朝政策的三个主要阶段分别起着不同程度的负面作用。从冷战结束之初到美朝《框架协议》签订的第一阶段里 ,国会极力要求总统对朝鲜采取比较强硬的政策 ,但影响不大 ;在《协议》签订到克林顿任期结束的第二个阶段里 ,国会一直是限制美朝关系发展的一支强大阻碍力量 ;目前这个阶段 ,国会基本上配合总统执行对朝强硬政策。  相似文献   

7.
生活的原色     
《新青年》2002,(7)
那时,总想着自己30岁的时候会怎样,想得晚上睡不着觉。早上起来对母亲说,我头痛。母亲在粥里煮一只鸡蛋,剥了壳,说,吃吧。乡下孩子的命好,没有课业负担,也没有父母的望子成龙,所以我有幸扮演自己,童年的时候过着童年。  相似文献   

8.
那时我正在一所大学里读大二,我们班里的许多女生和男生正在紧抓着青春年华里的美好时光,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如火如荼的爱情,因此,我一个正处在亮丽青春从没有谈过恋爱的大二女生,现在也开始谈一场恋爱根本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9.
你是否放过风筝?你是否还记得那久远的放风筝时的画面。春日里,一望无垠的田野上,我与小伙伴们一起追逐着那幸福的时光。我印象里的风筝,它飞舞在我童年的天空。红色的风筝,它热情奔放,像一团火焰。在它的天空下,我可以尽情的仰望着它奔跑,仰望着它喊叫。后来,在长大的岁月中,风筝却不知不觉从我的手中断线而去,再也寻不到踪影。直到一年前,入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时,曹氏风筝,赫然在列,这样一个在我们看来不起眼的小玩意儿,  相似文献   

10.
一声吆喝     
马德 《新青年》2005,(12):54
那天,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从公社中学走回家。快晌午了,家里的门还锁着——父母下地还没有回来。远远的山梁上,伏着几个身影,估计父母正在地里锄地,可是我没有找回他们的力气。早上从学校走的时候没吃饭,再加上一路的翻山越岭,我已经饿得筋疲力尽。我倚坐在墙根下,等着父母回来。太阳暖融融的,照得我昏昏欲睡。我好像要睡着的时候,突然,一句含混的声音,吃力地喊过来:毛小,来……我睁开惺忪的眼,四下里望望,院子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我站起来,正要努力地望望更远的地方,突然看见邻居的四婶,头发蓬乱着,向这边张望——原来是她叫我。我走过去…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来信     
窗外,夕阳斜斜地把影子投嵌在鹅黄的墙壁上;秋风,把满树的梧桐叶时轻时重地摇晃着。身在异国他乡,最能慰籍这颗飘泊的心的,莫过于收到寄于万里之遥的父亲的来信。下午四时,每天的这个辰光,我都会准时地拿着那把邮箱的小钥匙,不由自主地走到门口,轻柔地、尊严地打开邮箱的小门,去收获一天的欢乐,一天的希望……然而,如今,我再也不能收到父亲的来信了。已经整整两年零两个月,我没有收到他那用钢笔工工整整的写来的家书了。霎时,我那空旷的心,骤然沉寂下来,一种哀思,一种亲情,一种失落,一种怅惘从小小的邮箱里弥漫开来,泛滥起来,淹没了整个秋的…  相似文献   

12.
对白     
简宽 《新青年》2015,(4):33
一仿佛夏天又到了,空气里有湿热的味道,生活在季节里变化。她说,你其实当初再勇敢一点,只要一点点,一切都将改变。那些日子,其实能够每天坐在你身边,一起画画,说说心里话,已经很知足,你是所有人眼里的冷艳。我有那么冷吗,我放在你颜料箱子里的信笺,你看到了吗。有。为什么没回复。我……那一周里,每天清晨到了画室,就先检查我的颜料箱。因为那时的你,就像现在的我,太剧烈。感情是含蓄的东西,不可太用力。二幸福吗。有玫瑰茶的日子,自然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13.
勇敢的密码     
在我眼中,母亲不仅是我的保护神,也是我见过的最勇敢的人. 三岁那年,我在院中玩耍时不慎掉到水井里.母亲箭一般冲到井边,听到我呛水的声音,没有丝毫犹豫就跳了下去.井水已经漫过母亲的脖颈,她一边大声呼救,一边用力托起我……当闻声赶来的邻居将我们用绳子拉上来时,浑身湿透的母亲把瑟瑟发抖的我紧紧地抱在怀里,她一边自责,一边惊慌地检查着我的身体……  相似文献   

14.
烛光维也纳     
几周以来,我一直期盼着计划已久的维也纳之行.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不但对这座城市了如指掌,而且我还深深地爱上了维也纳.可是,就在启程的那天,从早上开始,到飞机把我带到目的地,我的情绪却越来越糟糕.先是在布里斯托没有找到住的地方,后来他们在卡特纳斯图斯给我找到了一间毫无生气的房子,里面没有什么家具,也没有取暖设施.接下来的午餐是不得不喝的蔬菜汤和欺负人肠胃的硬牛肉.  相似文献   

15.
青春的心海     
艾科 《新青年》2015,(4):11-12
【1】我和死党艾梅梅去市一中报到的那个金色的九月,是省城最为美丽的季节。在桂花飘香的校园里,我们邂逅了一位身穿浅灰色卫衣的帅气男生,他瘦高的个子和俊朗的容貌,在众人之中独树一帜。艾梅梅杏眼一挑,附我耳际说:"要是我们能与这个帅哥同班,那该多好,我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将他拿下。"我嗤之以鼻,两个十六七岁的花季女孩,在青春洋溢的年纪里,暗自做着不为人知的爱情梦,这要是被爸妈知道,拖出去斩首也不为过。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那个名叫杜芸凯的帅气男生,果真和我们分到了一个班里。艾梅梅肯定是因为上辈子乐善好施,今生才  相似文献   

16.
甜蜜的负担     
父亲是个机关干部,平日工作很忙,很少顾家。母亲是个售货员,虽然少有空闲,但在家的时间还是较多的。在我3岁那年的秋天,父亲出差了,母亲也到外地学习一年。没有办法,只得将我“寄存”在乡下外婆家里。外婆精心呵护着我,但是她不大善于调理幼儿的饮食,所以那两个月里,我经常得病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见到范圣琦时,我在家里,他在电视里。他在电视里吹萨克斯;我在听,在看。屏幕上只有他一个人,背景是海蓝色幕幔。而他,戴一顶黑色贝雷帽,帽沿斜佩一枚银色的锚形徽。白绸衣裤。上衣的领口、袖口、对襟和下摆,刺绣着图案简约又美观的红色宽边。漂亮。至于他的脸,那是一张典  相似文献   

18.
逃离     
一直都想要出逃.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那时总觉得世界很大,而自己那么渺小.于是我要计划一场浪漫奔放的出逃,来让所有人突然问想起我的存在.我要悄无声息地溜出充斥着父母争吵的庭院,我的书包里没有书和文具,只有我收藏的糖纸、花火、泥人、知了壳.  相似文献   

19.
坐冷板凳     
前不久,文友老周乔迁之喜,笔者前去祝贺一番。走进新房明亮的客厅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迎面墙上的大镜框,里面有一幅引人注目的墨宝,上书:"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我站在跟前良久地欣赏着,文字写得妍美流畅不说,更多的是被内容牢牢吸引住了。老实说,我直到从老周新家里走出来,这幅墨宝依然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当晚我坐在案边,反反复复品味着这对于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来说的至理名言。如果理解得不错的话,文学创作在一定意义上看就是积累所致。没有积累便没有选择,没有  相似文献   

20.
父亲     
澜涛 《新青年》2005,(4):11
我对父亲有着天生的嫌弃和厌恶。那是小学一年级的一个夏天,因为突然下雨,我没有带雨具,放学的时候,我看到父亲在校门口等我,就躲在收发室里不出来。透过收发室的窗玻璃,我看到父亲一只手撑着雨伞,一只手抱着雨衣,目光在放学的学生中搜寻着,间或向校园里张望着。我在心底恨恨的想,父亲怎么来了呢?时间在一点点过去,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的学生走出校园,雨也越下越大,我注意到父亲的裤子、胳膊都已经被淋湿了,他的身体似乎在发抖,我心里不禁窃喜起来,暗想,这下父亲要回去了吧!可是,我错了,学生已经几乎走尽了,校门外只剩下他一个接学生的家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