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呈多极格局。从目前的情况和发展的趋势来看,对世纪初,亚太地区可能会呈现六极格局,即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东盟和印度六极。美国凭借其在亚太地区的强大经济影响和军事存在,在亚太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以原苏联为首的华约解体后,美国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似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克林顿政府给了亚太地区与欧洲一样重要的地位,美国将在欧亚两个地区各部置1()万美军。IJ本向来视亚洲为实现其做“政治大国”、做未来世界战略格局的“一极”战略目标的第一台阶。明确提出了…  相似文献   

2.
刘浩远 《党政论坛》2008,(22):33-33
日本商业思想家大前研一近日在国内《追求》周刊发表文章,称“原油价格上涨是日本干载难逢良机,能源大国日本迎来曙光”。 看到这样的观点,不少人都会迷惑:日本为何是能源大国?科技水平之高,资源储量之充足的美国,都对高油价唉声叹气,日本的底气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地区是美、俄、中、日利益与矛盾的交汇点,大国间的利益冲突与战略调整是东北亚地区安全与否的重要原因 自去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 对南斯拉夫的军事打击以 来,东北亚地区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对该地区的大国关系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有何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长期在日本和朝鲜半岛驻军,迄今仍保持着10万兵力的“前沿防御”态势,因此,美国是东北亚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显而易见,东北亚地区是美、俄、中、日四大国利益与矛盾的交汇点,大国间的利益冲突与战略调整是东北亚地…  相似文献   

4.
自 “明治维新”后,日本经过大 约100年的努力,终于实现 了工业技术赶超欧、美国家的百年夙愿,成长为仅次于美国而高于欧洲的第二科学技术大国。进入80年代,通产省和科技厅分别提出“技术立国”和“科学技术立国”的战略口号和要发展有独创性科学技术,成为世界新技术革命发源地之一的宏伟目标,标志着日本的科学技术发展进人了新阶段。 20年来,日本在高技术发展方面取得极其丰硕的成果,为对世纪的经济发展作了大量的技术储备,基础研究水平也有全面的、显著的提高,但是惟独缺乏独创性的、突破性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5.
刘迪 《党政论坛》2010,(20):45-45
目前尽管中美关系低落,但日本媒体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及未来仍然不太放心。从中期、长期来看,日本认为随着中国崛起、中美在全球利益的一致,这两个大国必然走到一起。不久前日本出版的一本书,反映了这种心理。这本书的名字叫《美中军事同盟即将告成》,副题为“美国究竟还能防卫日本到何时”。作者叫日高义树,是个很有影响的新闻人。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08,(4):33-33
1977年8月,福田康夫的父亲福田赳夫首相出访东南亚,在最后一站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表了题为《我国的东南亚政策》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首次阐述了“福田主义”的几大原则:日本不当军事大国;与东南亚各国建立“心心相印”的友好信赖关系:以对等、合作者的身份支援东南亚。这一讲话使日本以“和平国家”的形象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谅解和好感。  相似文献   

7.
新年伊始,民主党人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标志着美国新一届政府成立。新总统,新政府,自然会有新政策。克林顿政府在对华关系问题上将采取何种政策,已是人们谈论的话题之一。 人们关心中美美系,是因为中美两国都是大国,也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美两国如能加强合作,避免对抗,不仅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而且也有助于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8.
继美国去年正式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后,十二月五日,英国政府也正式确认了它一年前做出的决定,宣布它明年将退出这个组织。两个西方大国相继采取的这一行动,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两年来陷于危机之中,这个组织今后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尽管美英两国退出的时间不同,它们也都表白双方并不存在政策上的“协调行动”,但是,从它们对这个组织的种种批评中,人们不难体味出其中的异曲同工之处。美英退出教科文组织的主要理由,是认为这一  相似文献   

9.
美国9月3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散发了一份有关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新决议草案”。“新草案”要求安理会授权建立一支由美国将领担任总司令、接受美国“统一”指挥的“多国部队”,接替美英联军在伊拉克的军事“负担”,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持伊拉克的安全与稳定。“新草案”还呼吁联合国各成员国为解决伊拉克问题提供各种支持。美国的“新草案”牵动了各大国的神经,各大国纷纷以不同方式表示自己的立场。美国的两大盟友法国  相似文献   

10.
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旧金山,包括日本在内的49个国家签订了一份“对日和平条约”,史称《旧金山和约》。该条约旨在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日本的战后地位问题与厘清战争责任所衍生的国际法律问题,但实际上却是美国为了扶持日本成为其在亚太地区对抗苏联,确立亚洲“冷战”格局而策划的单方面媾和条约。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08,(2):21-21
今秋以来,亚太地区形势闪现两大亮点:一是9月,日本的“识途老马”福田康夫击败鼓吹“自由与繁荣之弧外交的庥生太郎,取代了主张“价值观外交”的安倍晋三出任首相。他在重申日美同盟关系仍将是日本外交政策基石的同时,明确强调日本将推行重视联合国和亚洲的外交,特别是日本与中国和朝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亚太地区大国力量交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中、日三国,存在着一个事实上的三角关系。处理好美、中、日三角关系,保持三个边的平衡,关系到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从最近美日加强两国安全同盟的动向看,它们在处理美、中、日三角关系问题上,显然是侧重了美日这条边。美国和日本政界都有一些人,不愿看到中国走自己所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希望中国真正发展、统一和富强。因此,美日安全保障体制这件冷战时代的遗物,被装修一番又派上了新用场。  相似文献   

13.
4月27日至5月6日,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对马来西亚、文莱、泰国、新加坡和菲律宾进行了访问。海部这次东盟5国之行的突出特点是,公开表明日本在建立“亚洲新秩序”中不仅要发挥“经济作用”,并且要发挥与之相一致的“政治作用”。这是日本在亚洲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发展的又一努力。 海部于去年访问印尼后,原定于今年1月中旬开始访问东盟其他5国。由于海湾战争爆发,这次访问推迟了3个多月。据日本舆论界披露,海部在原来的访问中准奋发表将被作为日本对亚太地区外交的基本理论的“海部主义”,其基本内容是:促进亚洲地区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四年来,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在加速走向多极化。美国政府和国会中的某些人却不识时务,死死抱住“唯一超级大国” 的陈旧观念不放,自以为美国有能力主宰世界,并采取“遏制”、“制栽”等冷战过时的政策和做法,对付来自各方面拒绝接受美国“世界领导地位” 的挑战。这种难解的冷战情结,使美国同包括西方盟国在内的许多大国的矛盾日益增多与激化。 俄罗斯当前致力于重振大国地位,对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构成了挑战。美国认为,它对俄罗斯的支持与合作,其目的是促使俄向着核裁军和“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把俄扶植成为美国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为了防止出现这样一个对手,美国近来突出它对俄罗斯战略的遏制一面,即遏制俄在国际  相似文献   

15.
日本总担心中国强大以后在东亚成为一个地区大国。如果没有中国 ,日本自然是这个地区没有争议的大国。所以中日之间发展友好关系有很多困难 ,中日不可能发展成盟国 ,因为中日是两个竞争对手 ,但两国可发展某种程度上的战略伙伴关系 ,如在经济科技上互助。此外 ,中日关系受中美关系的影响很大 ,美国和日本是同盟国 ,日本不惜花重金“请”美国在日驻军 ,就是为了防中国。美国的战略重心下一步很可能移到东亚 ,届时 ,美日同盟将加强。美日关系加强自然会影响中日关系。美日很可能一起发展地区导弹防御系统(TMD) ,这意味着 ,美日在情报的侦…  相似文献   

16.
马尼拉专电 6月6日至7日,东盟6国和中国、美国、苏联、日本、南朝鲜、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名代表在马尼拉举行“东盟以及亚太地区安全合作前景”研讨会,探讨世界形势对亚太地区的影响,谋求在本地区90年代安全合作前景问题上取得共识。会上,美国、中国、日本和苏联等四国代表分別就亚太地区安全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表明了各国的立场,东盟国家的代表也发表了各自关于安全合作的意见。东盟:交叉、双边安全合作模式东盟6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代表认为,东盟目前奉行的交叉、双边安全合作模式是确保东盟这个非军事联盟、乃至整个地区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印尼外,目前其他5个成员国都在东盟内部或同其他大国拥有双边安全合作协议。由于6国在“最大外来威胁”上没有共识,因此,东盟无意于建立一个“联合安全盾”,也无意于推进三边以至多边安全合作。东盟认为,成员国内部各自的不稳定因素是东盟目前最大的威胁。东盟应该扩大成员国双边国防安全合作,扩大同亚太其他大国的合作。亚太地区依然充满着冲突的隐患,如边界领土争  相似文献   

17.
审时度势:辨清中国所处的位置今天中国所面临的,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的形势。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但其中涌动着种种不安因素。在世界范围内.局部战争硝烟不断,冲突动乱此起彼伏,强权政治时露狰狞。在欧洲、北美大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不断扩大南北差距,形成对第三世界的全球住掠夺态势;美国、西欧、日本之间的较量,映现出早期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投影。在西方大国与第三世界之间,在美国、西欧、日本之间存在着的日益深刻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带来频繁的磨擦和尖锐的对立。人人皆云的“国际新秩序”,是…  相似文献   

18.
宋燕 《各界》2012,(10)
大唐是一个国际化大国,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这片土地。婆罗门、波斯、大食、昆仑、锡兰、突厥、阿曼、日本……他们对于当时大唐的向往.就像今天很多人对美国的向往一样。  相似文献   

19.
张燕军 《学理论》2009,(9):69-70
2007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了“四国同盟战略”,希望在亚太地区组建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参加的战略机制,但它将中国排斥在外,表明日本企图借助“中国威胁论”,拉拢具有共同利害的国家围堵中国,并借机确立自己在东亚国际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上看,美国的经济结构 是不断升级的,竞争和科技 进步是推动经济结构变化的基本动力。20世纪70—80年代,美国产品竞争力下降,日本占了上风,尤其在钢铁、汽车、半导体三个领域,美国丢失了不少市场份额。严峻的形势激发了美国各界的忧患意识。企业界一马当先,先是向日本学习,振兴制造业。接着就抓住信息化和全球化这两大法宝,对传统产业进行了彻底改造、改组,到90年代中已取得显著成效。美国的产业结构、规模结构和产品结构从此上了一个新台阶,跨进了知识经济的门坎,并使这次周期扩张打破了历史纪录。以信息产业为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