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梳理总结国内外已有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选用更加合理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对四川省21个市州的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统计实证与比较分析。主要结论包括:第一,目前四川省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总体特征是各个市州旅游产业发展差距十分明显,成都作为单一极核地位突出,次极增长中心培育相对不足,迫切需要选择、培育和打造形成新的旅游经济增长极,由单引擎带动向多引擎带动转变。第二,这种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格局的基本特征是各市州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硬件"与"软件"各类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三,四川省各市州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各不相同,导致各个市州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各市州通过有效的区域旅游合作可以大大提升四川省整体旅游吸引力和产业竞争力;第四,由于在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交通条件和旅游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差异,四川省各个市州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存在明显差异。论文最后提出促进四川旅游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业旅游是以保护和开发工业遗产、整合工业资源、彰显工业文明魅力、提升企业综合效益为宗旨,以多样化的工业形态为载体的旅游产品.在一些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工业旅游早已成为实现城市更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以及生态修复的重要平台产业和工具产业.  相似文献   

3.
正"十三五"期间,铜仁市万山区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之本,推动工业、农业、旅游、城市产业深度融合、同步发展、同频共振、带动群众增收,如期实现整区脱贫摘帽,县域经济从"非经济强县"跨入了"城区方阵",实现了从资源枯竭、举步维艰,到绿色转型、凤凰涅槃。  相似文献   

4.
山西资源型经济特征显著,依托"中部崛起"有利发展态势,在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条件下,山西将建成"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作为在"中部崛起"中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发展七大优势产业,"小转型"与"大转型"并重,按传统产业新型化与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要求,在巩固接续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替代产业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强势产业,培育山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实现资源型经济的"循序渐转".  相似文献   

5.
目前,旅游业被认为是"无污染工业"和"朝阳产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旅游业日益欣欣向荣,特别是以"黄金周"为主的集中式休假模式的形成,更激发了全国各地的旅游开发热潮,县域旅游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的进程中,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某些问题,只有破解这些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难题,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产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低碳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各国优先发展的"绿色朝阳产业"。党中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我国大力扶持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模式,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一、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1.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是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土壤,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文旅产业发展能够达到的高度。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7.
正旅游资源是安顺市的"硬核"资源,我们将打好全域旅游与农业、工业、科技等深度融合发展组合拳,匠心绘制安顺全域旅游秀美画卷,为多彩贵州旅游升级版壮丽蓝图增色添彩。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是传播文明、  相似文献   

8.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兵团第四师七十八团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发展旅游产业的潜力。树立大旅游发展格局和全域旅游理念,大力发展旅游业,以"一业兴百业兴",推动一二产业升级,促进团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宾 《奋斗》2007,(3):37-39
近几年,我省旅游业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8月,温家宝总理视察黑龙江省时做出重要批示:“黑龙江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很大,要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积极培育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扩大旅游经济规模”。实践证明,旅游是一个新的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新机遇.花同样的投入开发一个旅游项目的产出和效益,常常数倍或数十倍于一个工业项目,我们要抓住机遇,实现旅游业发展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与产业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石首市瞄准"湖北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新型工业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及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着力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发展大工业,构建大交通,建设新城市,走出了一条产城融合,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两轮驱动,协调共进的新路。一、产城融合发展初显成效(一)以产兴城,园区经济作用凸显石首"一区四园"(石首经济开发区、张城垸工业园、金平工业园、东升林产品加工园、江北农产品加工园)的逐步崛起,成为石首新城产业发展的"四驾马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专项旅游形式,工业遗产旅游已成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工业遗产旅游研究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把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学术交流会议的2006年和第三届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大会的2019年作为研究时间的起止点,以两次会议上通过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旅游外交战略,开展国际旅游合作,拓展与重点国家旅游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稳步进程中,采用旅游产业专业化指标、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以沿线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数和旅游总收入为研究数据,研究沿线国家旅游经济差异及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非均衡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国家旅游经济和专业化水平发展突出的现象显著;二是其沿线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三是旅游资源、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基础设施和旅游品牌是导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经济差异的因素。"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构建旅游带和旅游辐射区,扩大旅游文化交流,实现民心相通,提升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
正一、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近几年来,六盘水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工业城市的生态旅游突破。尤其是于2013年8月成功举办"贵州省第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后,围绕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目标,谋划全域旅游,推动一业振兴",无中生有"打造了一系列令人称奇叫好的景区景点,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寄希望于旅游,带动转型、推动跨越是六盘水市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生动实践。产业规模呈现  相似文献   

14.
正旅游业是一个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的发展将直接带动第三产业中服务性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工业旅游等活动,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经验证明,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消费,扩大就业,促进农民致富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玉屏发展旅游的几种实际需要旅游业在玉屏县起步较晚,产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湖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山川秀丽,有着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2000年全省旅游工作会上提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面对加入WTO和更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的挑战,加快改革、加速建设、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湖南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提高全省旅游产业经济效益,提高旅游业在全省GDP中的比重。旅游业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从狭义的旅游经济发展观念中解脱出来,走“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旅游发展道路来发展县域…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7,(1)
<正>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讲话,蕴含了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辩证思想和科学论断,为龙江经济的发展,实现全面振兴明确了方向、描绘了愿景、提供了遵循。冰天雪地是大自然赐予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冬季冰雪期长、雪量大、雪质好,是全国冰雪资源最富集的省份,拥有发展冰雪经济的资源优势。发展冰雪经济关键要以冰雪产业作为支撑,而冰雪旅游是冰雪产业中的核心产业,也是融合其它冰雪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我省要坚持精品发展原则,叫响"冰雪之冠.畅爽龙江"品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到黑龙江来既能体验到冰天雪  相似文献   

17.
《实事求是》2007,(3):84-84
鄯善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大县,矿产、农业、旅游文物资源丰富独特。近年来,鄯善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文化立县”的可持续战略,按照三年打基础、两年大发展,重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奋斗目标,重点抓好“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战略、四大功能区区域开发保护战略、工业化城镇化社会结构调整战略、“沙漠之城、楼兰后人”城市品牌营销战略的“四轮驱动战略”。集中财力和资源打好地方工业建设、城市经营、区域中心建设和结构调整“四大战役”,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2.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67亿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82.3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090元,人均增收290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12位,荣获2006年度“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沿海与中西部县市区特色资源100佳”等称号。全县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各行各业均呈现出快速发展、协调推进、欣欣向荣的新局面。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充分利用丰富矿产资源优势.扩大地方工业和非油产业的比重。突出抓好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和物资机械制造等配套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加快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整治矿山秩序,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实施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配置,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2006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15.1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71.28点,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鄯善县抓住被确定为自治区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的机遇,认真贯彻实施地委确定的“九大战略”,以精品农业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以科技为主导,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安全、低耗农业,推进农村向城镇化发展。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倾力打造吐鲁番东线旅游精品,形成与吐鲁番市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新格局。充分挖掘楼兰-鄯善历史文化、吐鲁番木卡姆文化资源。加强库木塔格沙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吐峪沟大峡谷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鲁克沁镇、吐峪沟乡麻扎村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中国最具西域风情的旅游目的地和东疆物流枢纽中心。  相似文献   

18.
张慧光 《前线》2010,(2):49-51
<正>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世界各国和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充分表明,政府对旅游产业采取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资源利用、产出效益和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不断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体系,建立旅游产业发展扶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福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却未形成具有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福州旅游经济要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必须依托现有旅游资源,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通过打造旅游产品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层次以及加强旅游营销等措施,加快福州旅游产品的开发,以促进福州市旅游经济、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被喻为"朝阳产业",备受推崇,永顺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培植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经济,促进了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