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按全国中医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学术研讨会制订的诊断标准[1],确诊慢性结肠炎202例,其中男136例,女66例;年龄14~60岁;病程1~10年.所有病例均经纤维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摄片检查,其中84例有黏膜水肿、糜烂,14例有炎性息肉(病理确诊);病变主要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少数累及降结肠、全结肠.全部病例大便培养1~4次均无致病菌生长,查阿米巴滋养体为阴性,部分病例大便镜检有红细胞、白细胞.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粘液便,每日便次3~5次.中医证型:大肠湿热型29例,寒湿凝滞型26例,脾胃虚弱型79例,肾阳虚衰型68例.  相似文献   

2.
慢性胆囊炎在临床上有反复急性发作的特点,由于其发病率高,多次重复的静脉给药治疗,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笔者运用温胆汤治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计66例,疗效较好。现报告下。 一、临床资料 66例患者中,女性42例,男性24例。年龄24岁~72岁,平均36岁。主症:右上腹疼痛突然发作,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精神不振,纳差,全身无力,溲赤便秘,口干苦,舌质红,薄黄苔,脉弦稍数。并发胆石症者46例,单纯性炎症12例,蛔虫症8例。 二、治疗方法 竹茹、半夏、黄芩、泽泻、延胡索、龙胆草、茯苓各15g,枳实12g,大黄(后入)10g,黄连5g。每日1剂,水  相似文献   

3.
笔者用解毒活血止痢汤治疗细菌性痢疾5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40例,女10例;16~30岁15例,31~40岁27例,40岁以上8例;大便次数每日5~6次20例,7~15次26例,15次以上4例。全部病例临床均表观为脓血便,大便镜检见大量红、白细胞(以白细胞为多),全部患者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4.
夏季是隐翅虫活跃季节,由它而引起的皮炎,常使人感到奇痒灼热难受。兹将近两年治疗的睑部隐翅虫皮炎34例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34例中,男17例;女17例,10岁以下2例,11~20岁6例,21~30岁9例,31~40岁5例,41~50岁7例,56~65岁4例。右眼患者7例,左眼患者6例,两眼患者21例。 诊断指标为:①有接触隐翅虫史;②均  相似文献   

5.
马蹄形肛瘘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肛门直肠疾病,临床上治疗难度大。若手术不当,不仅疗程长、痛苦大,而且易导致肛门畸形、狭窄或大便失禁等后遗症。笔者采用外切内挂的方法治疗6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68例中,男性41例,女性27例。10~20岁2例,21~30岁4例,31~40岁22例,41~50岁40例。发病在1年以上者12例,2~3年者16例,6~10年者29例,10年以上者11例。全部患者均为马蹄形肛瘘,外口在3、9点处,内口位于膝胸位12点处齿线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通脉汤运用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高危人群的创伤后围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因外伤股骨闭合粉碎骨折的DVT高危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Ⅰ(三七丸+通脉汤)、Ⅱ(三七丸+速碧林)、Ⅲ(三七丸+速碧林+通脉汤)3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后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内凝血因素指标变化、DVT发生率。结果 经不同治疗后,Ⅰ、Ⅱ、Ⅲ 3组临床疗效均有显著的效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Ⅱ组患者术后2 d 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C)含量较治疗前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3组患者术后2 d及术后6 d血液内凝血因素指标含量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 d与术后用药6 d 血液D-D 、PLC、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 Ⅷ,FⅧ)含量比较,绝大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通脉汤配合治疗的Ⅰ组和Ⅲ组患者手术后2 d及术后6 d血液内凝血因素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Ⅱ组。经不同方案治疗后,3组DVT发生率较为相近,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七丸+通脉汤、三七丸+速碧林、三七丸+速碧林+通脉汤三种方法,均能够有效改善高危人群围手术期D-D、PLC、AT-Ⅲ、Fbg、FⅧ等血液内凝血因素指标水平,继而有效预防围手术期DVT的发生,临床效果均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复方地龙汤是民间流传的治疗精神病的单方。自1970年始我们用本方治疗急、慢性精分症40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40例中,男22例,女18例;15~20岁4人,21~30岁30人,35~40岁4人,41岁以上2人;病程2月~+~6月10人,6月~+~1年13人,1~+~2年4人,2~+~4年5人,4年~+~6年3人,6年~+~10年5人,妄想型37例,单纯型1例,青春型2例。全部患者均无严重的躯体疾病,并均系经冬眠灵(600~800毫克/天)治疗2月以上无效者。  相似文献   

8.
1985~1989年,笔者以自拟活血通络汤治疗颈椎病8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80例均经颈椎X线摄片符合本病诊断,其主证为头颈、项背、手臂等处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酸胀、麻木等,多数患者有颈项及肩背活动受限。男44例,女36例;年龄42~70岁,50岁以下者20例,50~60岁者38例,60岁以上者22例。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15年,5年以内者38例,6~10年者29例,10年以上者13例。  相似文献   

9.
本人在尸检工作中,总结分析了1980-1992年扼死14例第3-6颈椎椎前筋的出血灶、对正确鉴定他杀扼死很有价值。解剖见颈椎椎前筋膜有明显出血灶者11例,不明显者3例。死者全部是女性。年龄3岁半至50岁9例,60岁以上2例。凶手女性1人,男性13人,青壮年13人,少年1人。11例颈椎椎前筋膜有明显出血灶中,颈部浅深层肌肉均有不同程度出血,舌骨和喉软骨骨折4例,占36%。椎前筋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积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若不及时治疗,局部肿胀持续不退,关节酸胀,功能受限,病痛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笔者近两年来,采用自拟内服、外敷方治疗本病49例,均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49例中,男36例,女13例;年龄41~55岁23例,56~65岁14例,66~79岁12例;积水病程最长的2个月,最短的3天,其中一个月以内26例,超过一个月者23例。  相似文献   

11.
高脂血症乃脂质代谢失常所致,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一定意义。从1984年起,我们用自拟降脂汤治疗25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62岁,平均47岁;单纯高甘油三脂血症12例,单纯高胆固醇血症5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血症8例,全部患者血胆固醇≥6.5mmol/L,甘油三脂≥1.69mmol/L;合并有高血压病史15例,冠心病4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心悸气短,胸闷,失眠,耳鸣,肢麻、浮肿等症。  相似文献   

12.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症之一,未婚室女尤为多见。自1980年以来,笔者用自拟痛经饮治疗室:女痛经9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未婚室女,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28岁,其中14~20岁57例,20~28岁35例;经前腹痛38例,经期腹痛49例,经后腹痛5例:周期正常者63例,超前者4例,退后25例。  相似文献   

13.
颅脑外伤后综合征也称脑外伤后遗症,是指颅脑外伤急性期后3个月以上仍有某些自觉症状,而神经系统检查无器质性损害,临床表现以头痛、头昏、心悸、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重者悲观失望、烦躁易怒、疲乏无力,甚至表现为癔病样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痛苦.1994-2001年,笔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本病5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诊断参照<江苏省常见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诊断标准>(江苏省卫生厅1994年编印)中有关颅脑外伤后综合征诊断标准.81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按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发病时间长短,随机分组.治疗组51例,男34例,女17例;年龄17~68岁(17~30岁14例,31~40岁23例,41~50岁10例,50岁以上为4例),平均38.3岁;病程6~12个月21例,1+~2年25例,2年以上5例,平均病程1.7年;脑震荡45例,轻度脑挫伤6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66岁(18~30岁7例,31~40岁12例,41~50岁9例,50岁以上2例),平均36.7岁,病程6~12个月11例,1+~2年16例,2年以上3例,平均病程1.5年;脑震荡27例,轻度脑挫伤3例.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后综合征也称脑外伤后遗症,是指颅脑外伤急性期后3个月以上仍有某些自觉症状,而神经系统检查无器质性损害,临床表现以头痛、头昏、心悸、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重者悲观失望、烦躁易怒、疲乏无力,甚至表现为癔病样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痛苦.1994-2001年,笔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本病5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诊断参照<江苏省常见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诊断标准>(江苏省卫生厅1994年编印)中有关颅脑外伤后综合征诊断标准.81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按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发病时间长短,随机分组.治疗组51例,男34例,女17例;年龄17~68岁(17~30岁14例,31~40岁23例,41~50岁10例,50岁以上为4例),平均38.3岁;病程6~12个月21例,1+~2年25例,2年以上5例,平均病程1.7年;脑震荡45例,轻度脑挫伤6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66岁(18~30岁7例,31~40岁12例,41~50岁9例,50岁以上2例),平均36.7岁,病程6~12个月11例,1+~2年16例,2年以上3例,平均病程1.5年;脑震荡27例,轻度脑挫伤3例.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1982年4月至1985年6月,采用清热解毒、凉血养阴的中药治疗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1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7例。年龄5~10岁3例,11~15岁4例,16岁以上8例。初诊病程均在1~3天。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及X线检查,确诊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临床见有发热、腹痛、腹胀、腹泻和血便等症状;少数  相似文献   

16.
一、一般资料:病例为1989~1991年收治,年龄6个月~2岁,病程半天~6天。治疗组64例,对照组46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治疗组:藿香正气片每次1~8片,用纱布包煎成20ml,日服3次。对照组:氨苄青每日每kg体重50~100mg静滴,或氟派酸每  相似文献   

17.
颈椎骨质增生症是伤骨科常见的—种疾病。为探讨治疗本症的理想方法,自1984年开始,我们应用针灸、拔伸法治疗106例患者,现将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一、临床资料 106例患者中男75例,女31例;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28岁;病程最长的15年,最短的1个月。症状表现为颈肩背疼痛不适者94例,上肢胀痛或伴指麻者79例,下肢无力或发麻者2例,头胀痛或晕、昏者48例,视物模糊者19例,血压升高或心悸失眠者5例。体征表现为全部患者颈项部均有程度不同的压痛点,颈椎脊柱侧弯者79例,肩及肩胛内上角有压痛者87例,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者99例,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者70例。X线片示:10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包括骨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川芎嗪和三七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4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川芎嗪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三七总皂苷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和对照组(不用川芎嗪、血塞通)。疗程均为2周,3组基础治疗措施相同。治疗前后分别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结果:川芎嗪组和三七总皂苷组,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川芎嗪和三七总皂苷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脑炎在急性期过后,往往遗留许多难以恢复的危重症状,如吞咽困难,瘫痪或四肢拘挛、僵直、抽搐,意识障碍等。甘承铨老师沿督脉拔罐为主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将完整病例14例小结于下: 一、一般资料 14例中,“乙脑”病后恢复期重症13例,麻诊并发脑炎病后恢复期重症1例,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1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个月,患者均瘫痪卧床不起,瘫痪以乏力、肌肉松弛为主10例,肌肉拘挛、僵直为主4例,伴有意识障碍10例,吞咽困难7例,震颤、抽搐频繁发作3例。本组病例治疗前均经我院儿科与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脑炎病后恢复期重症。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病率占急腹症的第3~5位。我科自1984年9月~1987年10月辨证分型治疗32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男17例,女15例。年龄最小14岁(1例),最大64岁(1例);23~29岁3例;34~52岁27例。过去有类似发作的9例。 全部病例均以突然上腹部剧烈疼痛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