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丁甘仁(1866~1926年),名泽周,江苏武进孟河(属今常州)人,为孟河医派大家之一。初行道于苏州,复东行之海上,医名大噪,垂四十年,著有《药性辑要》、《脉学辑要》及《痧喉症治概要》等书。其《丁甘仁医案》8卷,为其门人所辑,是书录医案896则,分门别类,足以体现先生学验两富。此处仅就该书肿胀门中所列治案,试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节斋公胎产医案》一书,旧题明·王纶著,为迄今所发现的王氏关于产后病论治经验的较为系统的文献资料。笔者披阅全书,深感其书论病简明清澈,遣方用药精切可法,于妇产科临床颇多裨益。现撷要探析如下。 一、版本及内容 《节斋公胎产医案》一书,原版早毁。查《医籍考》、《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皆无载。光绪二十五年《慈溪县志》卷四十七《艺文》有“《胎产医案》一卷,明王纶”之记载。近年张迪姣曾撰文提及王氏著有此书。但后世流传极少,笔者所见为  相似文献   

3.
医案是临床实践的忠实记录。清代名医程杏轩的《杏轩医案》是一部有参考价值的医案著作。该书特点:(1)内容祥明:载案一百九十二个,包括内、外、妇、儿等科,并记叙了患者姓名、里籍、求治时间、体质、病情、辨证经过及追访等;(2)载录了许多危重症的病案,如脱症、大出血、昏厥、子痫、小儿惊厥等;(3)记录了治疗成功的病案,也记录下一些失误和不效的病案。皖南医学院李济仁教授及其研究生胡剑北为阐发《杏轩医案》各案之旨及未尽之词,按著并校的《杏轩医案并按》,已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全书二十四万字。本文试作如下简评。  相似文献   

4.
程文囿,字杏轩,清代新安名医之一。他所撰《医述》一书,将前贤的理论作了系统的整理,《杏轩医案》则是程氏一生临床经验的总结,二书均为业医者所重。《杏轩医案·初集》外治法中,既有内外兼治,也有独用外治;既用于急症仓卒市药不及之抢救,也用于内服汤剂之不效;...  相似文献   

5.
新安医学起始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在新安地区一郡六邑之地(歙、休、祁、黟、婺、绩)名医之众,著作之多,实为全国罕见。本文仅就新安医学医案之梗概简而述之。 一、新安医案的发展及形式 1. 医籍中的散见医案:南宋新安歙人张杲《医说》10卷,博采宋以前多种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及古代医书、医案而成。这是新安医学有医案记载的最早医书。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属中医学“泄泻”、“腹痛”范畴。有迁延数年甚至数十年不愈者,治疗颇为棘手。笔者治疗该类病例,颇有心得,尤其运用“痢疾验方”,收效显著。其方来源于当代名医薛伯寿《继承心悟》中引用《齐氏医案》方,薛氏云:“其方出《齐氏医案》,余用颇效。凡患红白痢  相似文献   

7.
自《诊籍》藉《史记》而流传于世后,史家凡为名医立传时,多纳其医案于传中,并尊《史记·扁鹊仓公传》为体,未有专著问世。至明以后,才有《神医诊籍》、《女医杂言》、《石山医案》、《薛氏医案》、《孙文垣医案》出现,这些个人医案的大量涌现为研究整理医案奠定了基础。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江瓘及其子江应宿著的《名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医王孟英,在其著《王氏医案》中应用痰药之病例占十之八九,足见其对治痰的重视。1痰之成因王孟英治痰,为温热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根据“痰之为患,既顽且幻,病状多端,性尤善变”的特点,对“脉症多怪”的许多疑难杂症,如痰邪袭于隧络之关格,...  相似文献   

9.
《王仲奇医案》是研究王仲奇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其中“喉痹”“类中”“咯血”“湿温”四则医案,体现了王仲奇对《黄帝内经》经文的发挥,其将《黄帝内经》医学经典运用于具体疾病治疗中,寻其根本,探究其源,进而遣方用药,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1982年在郑州发现手抄本《意庵医案》,查阅《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明史艺文志》、《中国医籍考》等均未引录,经整理、校注,于1986年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自发现和出版以来国内尚未见有研究论文发表,本文试作如下之研考。  相似文献   

11.
程文囿,字杏轩,清代著名医家。所著《医述》16卷,名震当时,流传至今,为医家常诵之作。其晚辈所辑《杏轩医案》(本文所据为中华书局1959年本)共3集,为其临证心得,内容详实,实为后世难得之参考。其中所涉男科诸证治疗医案,精辟隽永,现摘取三案,浅析于下...  相似文献   

12.
郑渭占,字梦熊(1882——1966),晚年自号松巢老人,为西园喉科之后裔,积六十年之临床经验,名著于徽浙之间。笔者整理其医案数以千计,初具体会,今特介绍其一二。 一、力主辛凉,着眼疏降 咽喉为肺胃之系属。外感时邪病毒客于咽喉,病之初期多在卫分气分之间。《医学正传》有“喉症沾实之法,先宜发散,次宜清凉”之说,但郑老力主辛凉清里而兼散表。里热宜降火,常用连翘、银花、石膏之类;表证宜疏达,每用薄荷或桑叶,恶寒重者则加荆芥,防风,惟不用麻黄、桂枝等辛温峻汗之品,连寒邪束表者亦不例外。推求其意,当因表寒  相似文献   

13.
吴鞠通氏,不仅为温病学之大家,且对内伤杂证颇多创见。兹不揣浅陋,仅就《温病条辨》(简称《条辨》)和《吴鞠通医案》(简称《医案》)中有关痰饮的论治,试作蠡测之析。 一、治内饮,宗“饮属阴邪,非温不化” 1.辛散逐饮:吴氏认为:“饮家反渴,  相似文献   

14.
《华佗神医秘传》(以下简称《秘传》)卷二十二载有《华佗注仓公传(附)》一卷,该卷集《仓公传》中之淳于意医案,并于每案下分别记有所谓“华佗、吴普、樊阿”等人的注文。细读此等注文,不难断为伪作,尤以“樊阿注”为最。本文选其中所谓“樊阿注”五则辨析之,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15.
旋覆代赭汤为《伤寒论》方。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及胃气上逆所致的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等症。方中以旋覆花,代赭石相伍降气镇逆,佐以制半夏、生姜温脾胃化痰涎,党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近代医家对此方应用,不拘原意而多有阐发。笔者运用该方治疗某些妇科疾患,效果颇感满意。现择医案四则如下: 一、经行头痛 王××,女,37岁,已  相似文献   

16.
清代名医魏玉璜所辑《续名医类案》,流传甚广,影响甚大。至于魏氏本人的学术观点,后人每以其一贯煎的制方思想概括之,无非补肝阴、泄肝气而已。我以为这样认识不够妥当,在反复玩味其医案之后,深感魏氏治病实与集灵膏结下了不解之缘。要研究他的学术思想,似不能离开对该方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屯溪已故名老中医方泳涛(1903~1979),字起沂,原籍歙县人。业医五十余年,治病擅内、儿科,对外感热病诊治,尤多心得,深得病家之信仰。曾著有《方泳涛医案》(为自印本,尚未公开出版)一书,惜书未刊而人离去。其部分验案曾被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选入,现就方老治疗热病医案。选其一二,并浅析之。 一、湿热案 许某,女,53岁,农民,1968年6月10日初诊。体温38.5℃,湿热内侵,发为寒热,因未慎荤,湿腻愈深。面容黯晦,腹胀便秘,尿赤,口渴  相似文献   

18.
逍遥散临床新用三则刘春苗(安徽省界首市血站门诊部236500)关键词:逍遥散;心悸;痉证;便秘中图法分类号:R249.7逍遥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舒肝解郁、理脾养血之功,是治疗肝郁脾虚症的常用方剂。笔者变通此方运用于临床,辨治多种病症,收...  相似文献   

19.
明代新安医家孙一奎为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孙文垣医案》记录了孙氏多则治痹验案,反映了其独具特色的治痹思想和方法:善用温补之品培补下元,活用四妙散祛邪扶正,巧用二陈汤加味化痰通络,注重情志调养。  相似文献   

20.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安徽休宁人,生活于明·嘉靖、万历年间。著作《赤水玄珠全集》,后附《孙氏医案》。医案中有咳嗽病案20余例,多为内伤咳嗽。仔细研读发现其中多案是时医用滋阴降火法治之无效,孙氏审证求因,治之得愈者。现择三例举隅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