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院已故老中医胡占元先生(1896~1978)年,安徽省黟县人。幼禀庭训,刻苦读书,年十六从伯父学习中医,二十三岁时,随伯父赴景德镇开业。阅十年医道大进,转来鄱阳镇悬壶,诊所设在“太和春”药店。历六十多年的临床实践,闻名遐迩。胡老擅长内、妇、儿科,惜乎忙于诊务,不逮著述。笔者于1967至1968年间侍诊在侧,聆听了胡老的教悔,保留了胡老部分脉案,爰就资料所及,将其临床经验点滴介绍于下,以供参考。 顾护阳气 善用温药 此特色之形成,与胡老所治患者中被寒邪所伤为多、且危害最烈有关。胡老指出:  相似文献   

2.
胡老早年受业于江南名医丁家门下.现任徐汇区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学会理事。行医五十余年,学验俱富,医名颇著.在内伤杂病治疗上,有其独到之处。他认为人身精神气血之充沛,全在于脏腑健运、经络通达,在治疗上力倡“一补三通”。“一补”即补正气,“三通”即通气血、通肠胃、通水道。其立方遣药颇具特色。临诊中,笔者蒙受教诲,受益非浅。现总结于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盛国荣教授临症五十余年,擅治疑难疾患,而对于慢性病症的治疗深有研究,远近求医、通函问病者,应接不暇。本文介绍盛老治疗胃脘痛的经验。盛老认为“百病皆生于气”,尤其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乃人身升降之枢纽,为仓廪之官,主纳食消谷。盖胃禀冲和之气,稍有偏胜,每易成病,古人有“六腑以通为用”之说,治疗胃脘痛则以“通则不痛”而立论。盛老尝云:“通之之法……虚者补之,寒者温之,气陷者升之,气郁者舒之,火热者清之,湿阻者化之,食滞者导之,痰凝者开之,血淤者行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吃”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本能,“吃”也是一门学问。《千金要方》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内经·素问》记载:“谷肉果蔬,食养尽之”。由此可见,要想保健防病,强国兴业,还得学会“吃”。1.因人而吃。因为人有年令、性别、职业和种族的不同,故饮食的选择亦应不同。青少年应多吃些西红柿、胡萝卜、土豆、芸豆和豌豆……等含有维生素 C、胡萝卜素丰富的蔬菜,有利生长发育。妇女因有月经、胎产的不同,饮食也应有所区别。在妊娠期,母体应增加营养摄取量,尤其应多吃些含有蛋白质和锌的食物。老年人则应多吃些茄子、洋葱……因含较多维生素 D,能起到柔和软化血管壁,防止高血压和脑出血。中小学生脑力劳动繁重,又处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之三大要素,乃人力、物力、财力三者。就财力而言,财之于国,有如血之于人。资金与企业经营的关系,可说是血与肉的关系。企业本身固然应有其自己的“造血”机能,如:利润留成,折旧的提取等等,但在“贫血”的时候,也是要通过举债或者向社会集资、引进外资等方式来“输血”的。 一般来说,国家聚财的途径主要有,增  相似文献   

6.
“两可之说”与以毒攻毒的反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可之说”与以毒攻毒的反驳方法谷振诣邓析(公元前545-前501年)春秋郑人。名家第一人,律师的鼻祖。《荀子·儒效》云:“邓析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列子·力命》云:“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吕氏春秋·离谓》云:“邓析……以非为是,以是为...  相似文献   

7.
先生胡起白老中医,现任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上海市科协委员,徐汇区医药卫生协会中医组组长,本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系清代名医丁甘仁之入室弟子.业医五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内、妇杂症,医术精湛,知识渊博,辨证施治甚为严密,选药制方十分讲究.几遇急重杂症,无不悉心诊治,五十年来,活人无算,深受病家赞仰.现将胡老治疗急重症医案三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徐少鳌主任医师生前系芜湖中医院副院长,在四十载外科临证生涯中,屡起沉疴,名噪城邑。由其门人肖波医师整理的《徐少鳖外科治验录》,集中地反映他了的临证经验。反复拜读,收悟颇多,试作一刍议。 一、治疔疮,审轻重,巧于化裁 明代外科大家陈实功曰:“夫疔者,疡科迅速之变也”,“疮色猪肝紫,无脓必定死”。徐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进一步强调说:“疮面色如猪肝,板硬不痛,肉肿疔不肿,均属逆证、败证、难治,治疗中更应慎重。”主张以察证之顺逆为首务,量病轻重用药。盖头为诸阳之会,是气血汇聚之所在,故认为颜面疔尤易生变端,每投大剂七星剑汤(野菊花100g,紫花地丁60g,苍耳子、半枝莲、豨莶草、草河车、麻黄各适量)加金银  相似文献   

9.
《内经》中多篇曾提到的“度”之概念,大多数学者未能携其要旨。在此笔者对其探微索隐,冀溯本求源,昭彰至理。1“度”非“周”之意《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上个世纪初,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在其所著《建国方略》中就提到:“心之为用大矣哉!夫心也者万事之本源也”。“国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现象也”。“满清之颠覆者,此心之成之也,民国之建设者,此心之败之也”。(自序)《建国方略》首篇就提出“心理建设”。并从“以饮食为证”、“以用钱为证” 等八个方面进行阐述,批判历来认为“知易行难”,而认为“知难行易”。相当于现在提出的“观念指导行动”,“首先转  相似文献   

11.
古琴又称“七弦琴” ,是中国最古老的弦乐器之一。相传古琴是由历史传说中的伏羲氏所制 ,也有史书记载 :“尧使无勾作琴五弦” ,在商代甲骨文中 ,已有乐字出现 ,作“”形 ,像丝弦架在木上 ,这说明 ,早在夏商时代或更早的时期 ,我国已有琴瑟之类的弦乐器了。古琴的出现是和我国上古文明紧密相连的。“昔者先王未有宫室 ,冬者居营窟 ,夏则居巢。未有火化 ,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 ,饮其血 ,茹其毛 ;未有麻丝 ,衣其羽皮。”(《礼记·永运》)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十分有限 ,面对许多自身无法抗拒和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 ,只能借…  相似文献   

12.
《人事天地》2012,(1):22-23
张升明,原桂林海军疗养院副院长,2001年自主择业,现任桂林芦笛醉仙谷休闲山庄董事长,创办了乌龙泉度假山庄、芦笛醉仙谷休闲山庄、红橙园艺花木基地、望江楼美食餐馆4家企业,其中“乌龙泉度假山庄”2004年被评为“广西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2006年获得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法治视域中,刑法之“善”不但应当注重对秩序之维护,而且也应当注重对自由之保障;刑法之“恶”既要重视对犯罪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和资格之限制或剥夺,也不能忽视对国家刑罚权的限制。然而,我国刑法之“善”与“恶”均具有偏重性。实现刑法之“善”与“恶”的均衡性要求在立法上应当:将更多的侵犯个人利益且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犯罪化;缩小侵犯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犯罪的死刑适用范围;加快罪刑法定原则之“司法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先天与后天是中医理论中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它不但关系到本身时间界限的区分,同时还关系到对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先天之本、后天之本等一系列中医理论概念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加以探讨。 1 名称由来   先天、后天之名,源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云:“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素问*五常政大论》又说:“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可见先天、后天的本义,系指四时之气的先天而至,后天而至,其中的“天”,指的是自然气候而言,“先”、“后”者则为时间之先后也。引申以说明人身之先、后天,亦见于《内经》。《灵枢*决气》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又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从此二段经文推论,所谓“先天”,是指禀受父母“两神相搏”之精,以合成人体初胚之胎元,是遗传而来,为人体生命之本原,它在整个生命中系“先身而生”。所谓“后天”,则是指“精成”以后,即“脑髓生,骨为干,……皮肤坚而毛发长”  相似文献   

15.
后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以非学院化与去学科性的文化研究为主要方式与种种前沿理论的复杂互动.它们有着德法英美源头与主脉,对马克思主义既是挑战又有在低谷中的复兴作用.在“理论之后”西方知识左翼面临危机,盛极而衰,期待着新人、新思维和新理论.新近,日本后马克思主义者柄谷行人从康德到马克思的“跨越式批判”,把经济视野带回文化研究.他以消费者的联合实现资本-民族-国家解体的共产主义途径,仍然是一种新乌托邦.与之相对,杰姆逊提出维护福利国家“大政府”实现剩余价值再分配的方案,则比较接近马克思关于资本自身否定的逻辑.这是一种“回到马克思”之超越.  相似文献   

16.
食疗有时能起到类同药疗的效果,而且病人乐于接受,易于掌握,颇受群众欢迎。现就中医文献中有关食疗的认识,作一粗略整理。 一、食疗的作用 《素问·六节脏象论》指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胃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这就概括了饮食的营养价值。尤当病后气血不足,功能衰退,需要调补时,食疗更显得重要。《素问·脏气法时论》又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说明食疗又以谷食和畜食的补益作用较好,果食和菜食次之。中医治疗虚证时,一贯强调“药补不如食补”,“三分医疗,七分营养”,这就要求医生尽可能利用食疗,以促进药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死火》是鲁迅创造的一系列神奇瑰丽的独特的“个人象征”中最令人惊叹的一个象征系统 ,是鲁迅消逝的青春与现存生命形态的拟物化呈现 ,也是鲁迅灵与肉的象征。在深层次上体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与其“冻灭”不如“燃烧” !从而揭示了“民族魂”的最深刻的内涵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说觉悟     
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提出“觉”的观念的,是孟子。孟子述伊尹之言云:“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孟子·万章上》)赵岐注:“觉,悟也”。许慎《说文》:“觉,寤也”。寤即从睡梦中醒来之意。所谓“以斯道觉斯民”的“斯道”,照孟子所说,就是“尧舜之道”。所谓“先觉觉后觉”,就是使人民都有关于尧舜之道的觉悟,即都有对于尧舜之道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觉,所谓悟,即对于“道”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儒家、道家都  相似文献   

19.
在中医元气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李东垣较早地对人体元气的概念进行了阐述。认为元气来自生身之先天,又不断依赖脾胃谷气得以补充。这种人体根本之气的升发、通阳作用促进着全身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而脾胃之气的衰弱及由此而产生的阴火,可以导致元气的亏少,累及机体的根本。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中均应注重固护元气。  相似文献   

20.
呃逆,其病位在膈,古人责之于胃气上逆,其证有虚实之分,今人多从胃寒、胃火、气滞、停食、中虚及脾肾阳衰而分型施治。笔者从临床中体会到若以“脏腑相关”理论参入上述证治之中,疗效颇为显著。特不揣浅陋,介绍于次,就正于同道。 一、肃肺治呃 肺主一身之气,然其体用必藉谷气以自养。肺胃之气又同主于降。在病理上,肺胃亦相互影响,胃气上逆,必影响肺气之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