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精亏虚不能上充脑髓,腑气不通、浊气上扰脑窍是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病机,治疗上以补肾通腑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2.
通结汤治疗肠粘连9例吕沙泉(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014010)关键词:肠粘连;通结汤1临床资料9例中,男4例,女5例;年龄20~50岁,均因腹痛、腹胀伴便秘来院就诊。表现腹部一处刺痛或闷胀痛,痛而拒按,固定不移。皆有腹部手术史(4例宫外孕术后...  相似文献   

3.
泻下法又称通腑法、下法,是中医治病八法之一,对于燥屎内结、停痰留饮,淤血内蓄、寒实积滞等邪正俱实之证,有荡涤肠胃,逐邪外出的作用,近年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急症。中风起病急骤,病变多端,临床见证除有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外,又常兼有消化排泄功能障碍所致的恶心呕吐、上腹胀满、大便秘结、胃纳减退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后者是“腑气不通”的表现。一些资料认为40~60%。的病人可有“腑气不通”见证,有些报告的比例还要大些。泻下法是治疗腑气不通证的有效手段,适当用于中风患者,往往能迅速改善病况,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在临床中颇受重视。现分三方面综述于后,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刺内关治疗胸壁挫伤疼痛50例于传海(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34000)关键词:针刺;内关;胸壁挫伤;疼痛1一般资料50例中,男45例,女5例;年龄20~50岁;病程1~5天;经X线检查均未见骨折及脏器损伤现象。2治疗方法患者端坐,常规皮肤消毒,...  相似文献   

5.
针刺三阴交治疗慢性咽炎50例陈诗全(安徽省宣州市中医院242000)关键词:慢性咽炎;针刺;三阴交中图法分类号:766.14;R245.31临床资料58例,均系门诊,男43例,女7例,年龄20~45岁35例,46~65岁15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顺气通腑合剂对腹部手术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2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受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顺气通腑合剂,连用3~5d。观察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并测定患者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P物质(substance P,SP)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MTL、SP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S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S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SP和MTL变化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S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气通腑合剂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促进作用与其调节血浆胃肠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梗塞性痴呆6例程莉(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241000)关键词:补阳还五汤;梗塞性痴呆;中医药疗法1临床资料6例均为门诊治疗。男5例,女1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最大82岁;病程短者20天,长者1年。6例病人合并高血压3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及其对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外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针刺疗法,疗程7 d。治疗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及血浆生长抑素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进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降低,血浆生长抑素和胃动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对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与其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药贴脐治疗阳萎126例庞保珍赵焕云胥庆华(山东省莘县城关医院252400)关键词:阳萎;穴位中药敷贴一般资料本组126例,年龄20~60岁,平均32岁;病程3月至12年,平均6年;均已婚。中医辨证属阴虚火旺型。治疗方法贴脐方:熟地黄、山萸肉、...  相似文献   

10.
调肝止痛汤治疗痛经180例费桂芳,洪霓霞,洪中孝(安徽省贵池市第二人民医院247111)关键词:痛经;调肝止痛汤1临床资料180例中,已婚79例,未婚101例,年龄16~20岁67例,21~25岁60例,26~30岁32例,31~40岁21例。2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经络刮痧疗法治疗颈椎病58例冷明德(江苏省锡山市东亭镇卫生院伤骨科214101)关键词:经络刮痧疗法;颈椎病中图法分类号:R244.4;R681.551一般资料58例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30~40岁5例,40~50岁15例,50~60岁35例...  相似文献   

12.
耳穴埋针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60例周恩妹,汤勇(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肚肠外科合肥230031)关键词术后疼痛,肛肠手术;耳针疗法肛肠病手术后肛门疼痛,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因肛门区的神经来源众多,肛周皮肤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血管、淋巴。术中因对肛门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脑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居老年期痴呆发病的首位[1]。我们用针刺治疗30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诊断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DSM-Ⅲ-R)[2]有关VD诊断标准、简短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80岁;均有2次以上脑卒中病史。其中伴有原发性高血压21例,伴有高脂血症18例,伴有冠心病15例,伴有糖尿病7例。中医辨证均属于肝肾亏损、气滞血瘀型,其中兼痰热腑实14例,兼有肝阳亢盛10例。 2 治疗方法 2.1 治则补肾填精、活血化瘀、醒脑开窍。 2.2 取穴根据穴位功能取3组穴位。补肾填精组:太溪、肾俞、三阴交、气海;活血化瘀组:足三里、血海、内关、合谷;醒脑开窍组:百会、风池、神庭、率谷。辨证配穴:痰热腑实者加上巨虚、曲池、丰隆、天枢,肝阳亢盛者加太冲、内庭;语言不利者加廉泉、通里。 2.3 操作选用28号不锈钢针,1.5寸长,3组穴位中,每次每组选2~3个穴位,并根据兼证加2~3个配穴。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为基本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1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4.
乌头细辛汤治疗坐骨神经痛30例董善林(安徽省贵池市中医院247100)关键词:乌头细辛汤;坐骨神经痛1临床资料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29岁4例,30~39岁11例,40~49岁9例,50~59岁4例,60岁以上2例。病程最短者1个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加味通腑汤联合肠内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早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62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在术后常规处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肠内外营养支持基础上给予加味通腑汤经鼻空肠营养管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术前1 d、术后3 d和术后7 d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总蛋白(total serum protein,TP)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术后腹胀、恶心呕吐、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PA、Alb、TP、Hb均较术前1 d显著降低(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PA、Alb、TP、Hb均较术后3 d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PA、Alb、TP、H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加味通腑汤小肠内滴注,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急症三则吕瑞英(安徽省电力局卫生所合肥230001)关键词:气厥;胆道蛔虫症;急性荨麻疹;针刺疗法针灸治疗急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简易可行。现就本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急症举例如下。1气厥张某,女,47岁,1986年5月8日傍晚与邻居争吵,气...  相似文献   

17.
妇科腹部手术,不论是全子宫切除或是附件切除等,由于术前用药、手术干扰,以及麻醉的关系,术后肠蠕动常抑制。肛门排气一般需要36~72小时。为了使手术后的病人肠蠕动早日恢复,我们对44例术后予以番泻叶泡水饮(治疗组),另以44例进行对照(对照组),临床观察其术后排气时间,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年龄:治疗组年龄最小19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40岁;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中图法分类号R256.341临床资料五更泄,以黎明时腹痛、肠鸣、泄泻为特征。本组40例为1995~1998年门诊病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20~60岁;病程3个月~6年。2治疗方法柔肝濡脾汤:白芍、茯苓、扁豆、薏苡仁各30g,乌梅、五味子各1...  相似文献   

19.
正气辨析     
正气属中医学的气学范围,是一身之气或人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以其运动而发挥防御、调节、修复等作用,具有物质运动的自然科学属性。正气分布到腑腑经络,则为脏腑经络之气;分布到脉之内外,则为营气和卫气。脏腑经络之气和营卫之气的防御、修复和调节作用,可因其构成成分和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都是正气的功能体现。  相似文献   

20.
1996~1997年,我们对20例老年自发性气胸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使胸穿抽气次数减少,肺复张快,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年龄>60岁的自发性气胸42例,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治疗组(简称治疗组)20例和常规药物治疗组(简称对照组)22例。治疗组男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