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科腹部手术,不论是全子宫切除或是附件切除等,由于术前用药、手术干扰,以及麻醉的关系,术后肠蠕动常抑制。肛门排气一般需要36~72小时。为了使手术后的病人肠蠕动早日恢复,我们对44例术后予以番泻叶泡水饮(治疗组),另以44例进行对照(对照组),临床观察其术后排气时间,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年龄:治疗组年龄最小19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40岁;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肝豆状核变性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术期间血小板的变化。方法 :30例脾切除术患者根据术前出血情况、血小板数量及凝血状态检验结果分为全麻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各 15例 ,于麻醉前、切皮前、脾血管阻断前和术毕分别抽取末梢血液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 :全麻组切皮前、脾血管阻断前与麻醉前、术毕比较 ,血小板数明显降低 (P <0 .0 1) ;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切皮前、脾血管阻断前与麻醉前、术毕比较亦明显降低 (P <0 .0 5 )。麻醉前与术毕 ,切皮前与脾前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脾功能亢进病人切脾术期间麻醉后、脾血管阻断前末梢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术中有凝血功能下降、出血增加的倾向 ,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患者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EA)的镇痛效果及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方法:51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1例术后使用PCEA为观察组,20例未使用PCEA为对照组,于术后第4天观察其镇痛效果及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膀胱痉挛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后使用PCEA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通结汤治疗肠粘连9例吕沙泉(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014010)关键词:肠粘连;通结汤1临床资料9例中,男4例,女5例;年龄20~50岁,均因腹痛、腹胀伴便秘来院就诊。表现腹部一处刺痛或闷胀痛,痛而拒按,固定不移。皆有腹部手术史(4例宫外孕术后...  相似文献   

5.
1993-1999年,笔者用逍遥丸治疗抗血吸虫病药吡喹酮不良反应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0例为安徽省南陵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血防站大便沉渣孵化法阳性确诊为血吸虫病患者,并给予吡喹酮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纳差、腹胀、乏力等胃肠道症状.随机分为中药组50例及西药组40例.中药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1~60岁,平均28.5岁;初次感染者26例,二次感染者12例,三次感染者2例.西药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3~58岁,平均27.4岁;初次感染者28例,二次感染者11例,三次感染者1例.两组不良反应均出现在服吡喹酮后,并均在1周内来我院门诊.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全身反应轻,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它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状况。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7年2月共行LC98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89例中男392例,女597例;年龄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1988年4月至1992年12月,共对26例胆囊疾病患者行胆囊切除时不放置腹腔引流,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6例中,女22例,男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8岁,其中胆囊结石18例,胆囊息肉4例,胆囊胆固醇沉积症(胆固醇结晶)3例,胆囊腺肌增生病1例。26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82年4月至1985年6月,采用清热解毒、凉血养阴的中药治疗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1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7例。年龄5~10岁3例,11~15岁4例,16岁以上8例。初诊病程均在1~3天。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及X线检查,确诊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临床见有发热、腹痛、腹胀、腹泻和血便等症状;少数  相似文献   

9.
胆汁返流性胃炎,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也不理想。笔者自1983年6月至1986年10月应用胃炎合剂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100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18~94岁;病程1~22年。临床表现:上腹痛者(疼痛多数与饮食无明显的规律性,进食后可稍加重)94例,上腹胀者78例,嗳气者76例,泛酸36例,呕吐胆汁性胃内容物者(呕吐后症状多无明显缓解)26例。均无胃  相似文献   

10.
针灸是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广为应用,深受患者欢迎。但是临床如施术不妥,也会产生不良后果。我们自1983年以来,收治针刺合谷穴引起拇内收畸形患儿12例,现将有关情况介绍于下,供参考。 一、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1岁,平均年龄为7.5岁;9例有水针合谷穴位史,用药如安乃近、氨基比林,复方奎宁等,3例有针刺合谷穴位史;出现畸形大多在针刺后一年左右,最长5年;畸形部位:右侧6例,左侧2例,双侧4例;12例均行矫形术治疗。9例术后病理报告为拇内收肌纤维化,其余3例肉眼观呈纤维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从1990年起应用丁香柿蒂汤治疗手术后呃逆47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47例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6~78岁,其中20~50岁占80%.胆囊切除术后7例,脾切除术后12例,胃次全切除术后8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修补术后10例,阑尾切除术后3例,肠扭转复位术后2例,肝脓肿切开排脓术后2例,外伤后肠破裂并发膈下脓肿3例.13例在手术后8h内,25例在术后第2d,8例在术后第3d,1例在术后第4d静滴地塞米松时出现呃逆.本组有7例经注射阿托品、复方冬眠灵及麻黄素皆无效,持续24h呃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加味小承气汤直肠灌肠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施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术后小承气汤空肠内营养管给药组(B组)和术后小承气汤直肠灌肠组(C组),每组20例。A组按传统方法禁食至术后首次排便,B、C组术后第1天开始每隔12 h灌肠,至首次排便后停用。观察比较术后腹胀、腹痛缓解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B组、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吻合口瘘、粘连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加味小承气汤直肠灌肠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治疗,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根据面瘫的病理过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刺法治疗108例病人,效果甚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108例中,男性76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者56岁,最小8岁;18~40岁者占74%;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7年,其中发病2周之内74人,2周至2月26人,2月以上者8人。  相似文献   

14.
腰扭伤,俗称“闪腰",是伤骨科临床常见的病症。笔者从1979年10月至1987年6月,用平刺腰部压痛点治疗腰扭伤132例,临床效果较好,现简报如下: 一、一般资料 132例中,男性105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15岁;病程最长的35天,最短的半天;均为门诊病人,部分病人是曾经推拿、服药等治疗无效者。  相似文献   

15.
1998-2000年,笔者采用薄芝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15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与强力解毒敏进行疗效对比观察,总结于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系门诊病人,选其皮损较为典型者,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6例,男71例,女85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1岁,中位年龄46岁;病程最短3.5个月,最长20年,中位病程4年.对照组95例,男46例,女49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0岁,中位年龄4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9年,中位病程3年. 1.2 临床症状大部分病人皮损都发生在四肢伸侧、手背部,尤其以小腿伸侧、踝部为主,部分病人合并有耳部湿疹、脐周湿疹、肛周湿疹,女性病人小部分并发有乳房湿疹.皮损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浸润、肥厚,部分表现为苔藓化改变,周围有少量丘疹、斑丘疹,色素沉着明显.耳部、肛周、乳房并发有湿疹者,较多出现浸渍及少量渗液,皮损周围潮红,边缘不清.病人自觉瘙痒明显,大部分病人皆可见明显抓痕.所有被选择的病人都未合并其他疾病,静脉曲张性湿疹者亦不选入.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出血性的疾病,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与免疫有关。从1977年起,我们通过门诊或通信治疗此类病人24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年龄与性别:年龄最大者44岁,最小者为2岁,青壮年居多,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女性稍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7.
癫痫,中医称为痫证。笔者从1981年以来,用中医药治疗继发性癫痫32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发病年龄:1~5岁8例,6~10岁10例,11~15岁9例,16~20岁5例;病程:3个月~1年13例,2~5年12例,6~10年7例;病因:“流脑”17例,“乙脑”2例,高热后所致者8例,颅脑外伤和产伤者5例;癫痫大发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疖病是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但病情缠绵,不易根治。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0例病人中,男146例,女54例,年龄在18~72岁之间;疖发于发际处102例,发于臀部的73例,散发全身的25例;病程最短者8天,最长者1年2个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经腹腔镜与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0例需作子宫次全切除的患者分为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各110例,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组的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术后体温高峰时间和镇痛药使用率显著低于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组(P<0.01),而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出血量少,肠功能恢复快及住院天数短等优点,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特殊型。1991年~1992年笔者用和胃降胆汤治疗42例,同期设立对照组20例,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治疗组42例中,住院6例,门诊36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11岁~59岁,平均年龄40.5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50天。对照组20例中,住院8例,门诊12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1岁~60岁,平均年龄42.1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30天,所有病例均无胃肠手术史。 诊断标准:主症为胃脘疼痛。胃镜诊断依据:①检查前不用解痉剂;②镜端尽快通过贲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