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新安医学起始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在新安地区一郡六邑之地(歙、休、祁、黟、婺、绩)名医之众,著作之多,实为全国罕见。本文仅就新安医学医案之梗概简而述之。 一、新安医案的发展及形式 1. 医籍中的散见医案:南宋新安歙人张杲《医说》10卷,博采宋以前多种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及古代医书、医案而成。这是新安医学有医案记载的最早医书。  相似文献   

2.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明代安徽祁门人,是新安医学流派的先驱者,明史列其为当世四大医家之一。 在汪机的医学思想中,易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医人物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他介绍是:“幼业儒,后随文习医,研读诸家医书,参以《周易》及儒家性理奥论,治医屡效”。汪机幼习举子业,对于《周易》及程朱之学颇有研究,汪氏习医,远溯《内经》、《难经》,近法丹溪,东垣诸家。因《内经》的成书便依据了易理,朱丹溪亦是先习易后学医,医易兼通,所以易学原理对汪氏学术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后汪机更是行医不忘研易,研易以究医理,终于集诸家之长,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安医学流派——培元派。 培元派是建立在营卫一气论的基础上,以擅用参芪为特点。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新安医学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新安地区自1641~1862年,200年间有记载的温疫流行即达7次之多,为此该地医家不得不深入研究、探讨温病学。在现知的数百名新安医家中,其中值得提出的有: 一、畅发朱丹溪之旨的方广 方广,字约之,明代休宁人。方广之母,曾先患内伤脾胃,继又遍身发赤斑。当时正值天疱疮流行,医家不辨,误以疫症治疗而致死。方广愤而习医。他学崇丹溪,认为“得医道之全者,丹溪一人;发丹溪之蕴  相似文献   

4.
根据医、医案、谱牒等献资料,勾勒新安郑氏喉科医学的总体轮廓,初步探析郑氏喉科学术经验。新安郑氏喉科医学历传15世近500年,凡38位业医;业医学科涉及喉科(病种含咽喉口齿唇舌疾病)、大小方脉(内科、儿科),旁及外科、妇科;积累了如“养阴清肺汤”等一批验方秘方;现存《重楼玉钥》等医学作25种,医案7种;学术上强调医需深谙医理,治疗采取针药共施,内服外治并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新安医学的兴盛与当时地理环境优越,文化发达,经济繁荣等诸多因素有关。“新安”从南北朝至清末共有医家745人,共撰刻汇纂医籍615种。新安医学的特点为:重视对经典著作的注释、阐发,注重普及医学知识,专科多为世袭代传,学术上既有继承,亦善创新。“新字医学”系笼统地指新安地区历代所出现的医家、医籍,不宜称“新安医学派”。  相似文献   

6.
由儒入医的陈嘉谟在《本草蒙筌·序》中,念念不忘儒学之道,把《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与《六经》、《尔雅》相比拟,实质上既阐明了医学与儒学在学术上的通约性,也阐明了集撰本草以“发《素》、《难》治病之玄机”的重要性,并针对时弊提出了“医责通变,药在合宜”的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先生以八十高龄撰成《本草蒙筌》,的确“嘉惠后学之心盛矣”,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7.
新安医学源远流长,著名医家与医著甚多,且各具特色。广泛深入地研究新安医家的学术思想、系统而全面地整理新安医家的医学著作,对继承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促进中医学术的繁荣,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刊从今年起,开辟“新安医学研究”专栏,欢迎广大作者积极撰稿。  相似文献   

8.
吴楚,字天士,清顺治康熙年间,歙县西乡澄圹人。其高祖吴正伦、叔祖吴昆均为新安名医。据《医验录》自述可知,吴氏于1671年因其74岁祖母身患重疾,而尽阅其叔祖吴昆所著医书,深得其意,“自投一匕,沉疴立起”,此乃究心医理。吴氏的具体生平不详。  相似文献   

9.
安徽徽州地区,古称新安郡,历代医家辈出,医籍充栋,其医家之多,典籍之丰,堪为东南冠,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新安医学。在我国的医学发展史上,其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医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灿烂明珠。 安徽皖南医学院李济仁教授主编《新安名医考》已于1990年7月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收集新安医家668人,书名463  相似文献   

10.
《新安名医考》“王国瑞”条考辨杜勇(安徽省庐江县乐桥医院231581)关键词:《新安名医考》;王国瑞;王开李济仁先生主编《新安名医考》一书收自晋以降新安名医600余人,考证详实,实为研究新安医学之力著。笔者在参阅该书时,发现书中“王国瑞”条有关内容有...  相似文献   

11.
新安妇科学术成就评析黄孝周(歙县中医院245200)关键词新安医学,妇科,学术成就新安妇科是新安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资料可远溯于张果《医说》一书,其专设以“妇人”篇,收有妇科证治等凡31节。明清之际,专著较多,如徐春甫《妇科心镜》、吴谦《医宗金鉴...  相似文献   

12.
新安医学是徽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突出成就主要表现为:医家辈出,医著宏富;学术创新,影响深远;名医世家,经久不衰;学术交流,引领时尚;海外传播,广受关注;其特色主要体现在继承与创新、学派纷呈与和谐融通、家族传承与学术传承、以儒通医与融合道佛、"地理新安"与"医学新安"、中医科学与微学文化这6个"有机统一与结合"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成无己,山东聊摄(今阳谷县)人,家世儒医,性识明敏。学有根底,精于医理,擅长临床,是宋金时期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著有《注解伤寒论》十卷、《伤寒明理论》三卷、《药方论》一卷,三书专研伤寒,义理精湛,多云前人所未道。成氏首次全面注解《伤寒论》,以《伤寒论·自序》中“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为线索,采取溯本穷源之法,直接引《内经》、《难经》等经文,来注释阐明《伤寒论》,并医理与方药相合,弘扬其辨证论治之义。成氏注释的  相似文献   

14.
边师正方祖籍合肥,现在全椒县医院为主治中医师,行医六十余年。幼承家学,医儒兼习,青年出家,曾就学于厦门之闽南佛学院,专攻佛学,历游名山大刹,后因所住寺为敌伪强占,遂愤而返俗,专以医为业。以其胆识过人,擅用经方而著称于皖东,曾撰著《伤寒扫尘论》、《伤寒论讲稿》为生徒讲授。边老尝云:“治医者将司万民之命,当不舍大悲之心,见人之有疾,当如己疾;深究医药之道亦如佛家之禅悟,层层剥蕉以穷理尽性。浅尝漫试,是轻人命以自利,医云乎哉?”  相似文献   

15.
程衍道,字敬通,又名正通,安徽歙县西乡槐塘人。为明清时代新安杰出医家之一。大约生于明万历年间,殁于清康熙初年(1597~1677?)。程氏既是名儒,以文雄两浙间;又是名医,活人无算。唐晖称其“以日出治医,日晡治儒,出门治医,入门治儒,下车治医,上车治儒,分身以应,犹不胜其劳惫”金声赞其“指脉说病,则目无全人,微言高论,叠见层生。”程氏医德高尚,治学严谨,“虽极贱贫,但一接手,则必端问评审,反复  相似文献   

16.
程芝田,歙县人,清嘉道年间名医。博学能文,字法米南宫,善指墨画,曾为新安诸生。其永世业岐黄,于医理尤精。熟读中医西部经典,尤遵崇仲景;并博览唐未以来诸名家医著,吸取各家之长,颇能融会贯通。著《医博》40卷、《医约》4卷,惜乎遭乱而皆亡佚。悬壶衢州,浙江名医雷逸仙受业于程氏,尽得其传。逸仙作古后,其子少逸因觅逸仙方案遗稿,而得程氏遗著《医法心传》,遂请知交刘国光作序,于光绪11年(公元1885年)将该书刊行出版。全书计医论12篇,包括程氏对五行、伤寒、温疫、痢疾、痘科、损伤以及治学等方面的学术见解,近人谢观称赞其“持论颇通达”,后曾被编入《陈修园医书五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新安医学促进古今中医教育发展的特征.方法:以〈新安医籍考〉收载的新安医家医著为依据,分析新安医学促进古今中医教育发展的影响因子及其特征.结果:新安医学促进古代中医教育发展的特征表现在"医德"、"医链"、"著书"、"刻书"4个方面;促进现代中医教育发展的特征表现,在中医专业本科教育的主干课程教材建设中,大量收载了新安医学的学术成就.结论:新安医学对古今中医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新安医学在明清两代达到鼎盛,同时有部分医籍传入了今日朝鲜与韩国所在的朝鲜半岛,因此有必要了解明清时代传入朝鲜与韩国的新安医籍数量及其他方面的状况,以期对新安医籍有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新安古医籍承载着新安医学千百年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既是新安医学传承的载体,又是其理论的不竭源泉和实践的有力指导。随着新安医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从传统文献研究转向深层次挖掘,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新安古医籍进行加工处理,建设新安古医籍数据库,进而揭示和利用其中所蕴含的丰富资源和学术价值日益重要。从数据库特色、结构与流程、数字化障碍及对策分析等方面对新安古医籍数据库的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历代名医辈出,而张仲景及其著作则占有特殊地位。其《伤寒论》一书乃继《内经》之后的又一部中医巨著,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具备理、法、方药的辨证论治专著,为祖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乃学习中医者的必修课目。然而,本书文字简朴,医理深遂,不但以条文形式作为体裁,且沿用了汉代以前的“省文”、“倒装”、“插叙”、“举宾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