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坤在说服纪晓岚与其合谋时说:我是贪,但我把皇上侍奉得舒舒服服,皇上喜欢我,宠我。你清廉,但皇上不宠你。怎么说你忠我奸?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悄然步入荧屏,令人耳目一新。洋洋40集,于每晚黄金时刻播出,从年前到年后,虽不是万人空巷,但其收视率之高,也是近年少有的事。于轻松中见深沉,让人边看边乐边想。于是,我便有了许许多多的断想。 两种官各有妙用 在这部电视剧中,乾隆皇帝将刘墉与和珅称之为左膀右臂,可见二人对于皇上的重要性。然而二人的品性却又那样的截然相反:一忠一奸,一廉一贪,一智一刁,一善一恶。为何都得到皇帝的重用?似乎令人不解。 其实,哪个朝代没有奸佞贪赃之官被  相似文献   

3.
正廉与贪在人不在物,与泉水无关。饮"贪泉"者未必贪,饮"廉泉"者未必廉。究竟为廉为贪、为清为浊,最终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和定力。一个官员是否腐败固然与其手中的权力和所处环境有关,但最关键还是在于他是否能对"拒腐"保存高度自觉,只有高度自觉才能保持清廉,东晋廉吏吴隐之就是一例。清贫主簿卖狗嫁女东晋著名政治家吴隐之小时候家  相似文献   

4.
说“官痕”     
为官一任,不管你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自觉还是不自觉,总要留下你的痕迹——或英名或恶名,或伟业或劣迹,凭任后人评说。刘墉、和珅同为清乾隆年间朝廷重臣,但留下的历史"痕迹"却大相径庭。刘墉,一代名相,千古流芳,和珅,一代贪官,遗臭万年。为什么?关键是在位时的自我表现。刘墉以天下为己任,把个人的恩怨与生死置之度外,敢于为民请命,虽多次含冤受屈,却不改初衷。而和珅奴颜婢膝,奸诈虚伪,揽权纳贿,虽屡遭刘墉揭露,却凭仗皇上宠信,顽固不改。二人一忠一奸,一清一浊,在老百姓那杆"心秤"中,忠奸分明,清浊昭然。正如电视剧《刘罗  相似文献   

5.
和珅这个名字,虽不能说是家喻户晓,但人们对他也不会陌生。特别是随着一部部反映乾隆朝君臣故事的电视剧,诸如《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及《乾隆王朝》的热播,和珅的贪、横、骄、奢及抄家、赐死的下场给人们留下了更深的印象。但电视剧毕竟是艺术作品,难免有“戏说”与艺术加工的成分,许多情节及事件都与史无证,甚至有些还是添枝加叶,以讹传讹,有将和珅丑化、漫画之嫌。那么,历史上的和珅的“庐山真面目”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6.
从目前为止的记录来看,和珅是中国第一贪,但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是,和大人曾经主持过制定一则反贪“和一条”,这“和一条”叫做议罪银,也叫罚银,又称白行议罪银。其主要内容是:凡大员触了法律法规,犯了渎职、违例、包庇、侵贪等不法事情,那么,你自己看着办,你的事情有多大,你就出多大价。自己犯了错误,自己认识到位,自己处理到位,自行议罪银,就是这么来的。  相似文献   

7.
王克强 《求贤》2007,(5):27-27
很多员工都有“被炒”的经历。可是你知道吗?什么样的员工最容易被老板炒掉? 冠似砂佯:不忠不能靠不住上海某医药公司总经理叶金子说,我相信大部分思维正常的老板对员工最本的要求一谓忠,二谓能。不忠不能的人士最容易上黑名单。  相似文献   

8.
“这个人,‘喂不熟’……”在官场上,谁如遭这样的评议,十有八九预示着谁的官运到头,将停止“进步”矣。 关于“喂不熟”一词,我的考证是来自“忠狗奸猫”之说。捡来的野狗,你丢给它一点食物,它便摇头摆尾,会为你看家护院;而捡来的猫,这种报恩意识要淡漠得多,即使天天“食有鱼”伺候,也未必能换来对你的忠诚,没准儿哪天就跑到待遇更高之家或又任性四  相似文献   

9.
和珅,无疑是历史上“能干也能贪”的官员代表。近日细读《和珅传奇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一书,感觉尤甚。在乾隆一朝,无论对外用兵还是内务治理,大都少不了和珅的身影。这恐怕很难仅用“宠信”二字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戒贪篇     
戒贪篇吴正中(其一)公则生明,诚则抚众;勤可兴业,俭可养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多占曰"贪",受贿曰"污"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人贵廉洁,人贱贪污;为民官者,切切记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做官只是一时一地,做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反腐败的斗争中,发现有些人自制能力不强,不知不觉地被"弄臣"一类的人物拉下水的屡见不鲜,这是不能不引以为戒的。 "弄臣"何许人也?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人都知道。一次乾隆皇帝问和珅:"你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和珅随口回答:"我既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个‘弄臣’。每天只是让皇帝吃好喝好玩好,顺着您的意思,让您高兴。"一段表白话说得实在,非常恰当地解释了"弄臣"的特点,这就是和珅的诡诈之处。他深知自称忠臣乾隆帝不相信,说奸  相似文献   

12.
正世人皆知,和珅是清朝第一号大贪官。人们甚至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当然,如果算上晚清,和珅是不是第一贪,还不好说。别人不讲,单一个盛宣怀,就比和珅有钱。一个既做大官,又做掌管国有企业官商的人,和珅怎么比?和珅被逮,是命里注定的。从来做皇帝的,老子的宠臣,多半是儿子的仇敌。老子越是牛,宠臣越是受宠,这份敌意就越重。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然而,把孝道挂在嘴上的皇帝们,几乎个个对上一代的宠臣怀有不共戴天的恶感。只要老子一蹬腿,就迫不及待地一改为父之道,把父亲信任的人干掉。  相似文献   

13.
人文荟萃     
人文荟萃反腐倡廉心态种种一、反腐倡廉,全靠上面。此乃"等待观望"心态。二、自己不贪,莫管他人。此乃"独善其身"心态。三、人廉我廉,人贪我沾。此乃"随波逐流"心态。四、为政清廉,吃亏眼前。此乃"廉洁吃亏"心态。五、为众谋利,不怕违法。此乃"法不责众"心...  相似文献   

14.
翻读二十四史,发现先哲在剖析历朝历代的奸臣和贪官时,多次使用了“大奸似忠”这一评语、在这里,“忠”是假象,“奸”才是实质,而“似”却是“忠”与“奸”的混淆反映似是而非的现象,最容易迷惑人,最容易使人误入歧途,《吕氏春秋》一书中,曾专门对“似”进行过研究并进行了深刻地剖析,  相似文献   

15.
贪也有道乎?     
有些贪官对如何才能“贪而无虞”虑之甚细,其中“规矩”颇多,甚可玩味。看贪官自道:例一,王德水的“原则”。河南荥阳市原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德水,涉嫌受贿23.7万元人民币、1万港币、1000美元。在接受检查官询问时,他说:“我和其他人(应是其他贪官)比起来,还不算太贪,因为我有我的收钱原则,收钱就要给人办成事,办不成事,我就把钱退掉。”“为什么?”检察官问。“我不会让人花冤枉钱的。”析:王德水自制的“贪则”是“收钱就要给人办成事”,很符合交易原则。“办成事”云云,兑现向买官者之诺也。你给钱,我…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反腐的成功经验是制度反腐与文化防腐的最佳结合,其以德倡廉、以薪养廉、以规固廉、以法保廉的做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化、制度、法制反腐体系,使得公务人员不想贪、不必贪、不能贪、不敢贪,取得了良好的反贪成效,对我国反腐倡廉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结合新加坡经验与我国实际,如何打造廉洁诚信的社会文化,培育和传播廉政精神;加强体制改革,为反腐倡廉保驾护航;以监督制约为重点,促进权力的规范运行,是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说实     
屈兴岐 《奋斗》2001,(4):27-27
古时有个叫王含的,在庐江郡当主官。贪浊狼籍,刮地三尺犹觉不足。他弟弟王敦也当大官,在众坐中替他哥哥吹牛,说他清廉:“庐江人咸称之990府上的长史何充徐徐说道:“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在座的都为他捏把汗,他呢,从容自若。有个叫晏殊的,被推荐到皇上那儿,想谋个一官半职。恰遇皇上殿试新科人才,说正好,你也来答答卷子。晏殊一看试题,说这题我十天前做过,请皇上另赐题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一批又一批的贪官被揭露出来。人们从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大多数贪官的背后都有一个“贪夫人”。她们当中,有的默许贪夫多捞快捞;有的怂恿贪夫能捞则捞;还有的与贪夫配合“默契”,我收钱你办事;个别的甚至打着贪夫的招牌,抛头露面...  相似文献   

19.
一戒贪.要树立‘’清官”形象。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某些制度、政策的不完善及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世界观的改造等主客观原因,一些领导者贪权贪利贪财食物之心,逐渐膨胀,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自觉履行领导责任的意识却慢慢瘪了下去。这一胀一瘪,严重阻碍了领导者领导能力的正常发挥。贪心有余,干劲不足,正是某些领导者威信不高的主要原因。古语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生明,廉生威。”为什么历史上的清官如包拯等,在人民群众中有那么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日。我读了刊载的《“笑廉不笑贪”现象之计论》一文,感慨万分。本来嘛,“笑贫不笑娼”的风气已够可怕了,没想到,还要出个更可怕的“笑廉不笑贪”来。这倒使我想起了邵道生先生的那篇《可怕的“羡腐心态”》的文章来,他在该文中说:对腐败,谁都说它臭,谁都时它恨,谁都说它祸国,谁都——不过,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