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披露信息入手,分析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与严重程度,从具体情况出发,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政策设计等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主要目的是要提高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在分析现行农村环境污染政策架构的优缺点后,指出了市场化绿色交易的合理性,现行推进土地承包权、林业产权等基础工作的可延续性,冀望形成以市场交易为核心的环境物权产品体系,政府着重市场监管的完善农村环境治理环境污染体系建设,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期为我国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披露信息入手,分析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与严重程度,从具体情况出发,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政策设计等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主要目的是要提高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在分析现行农村环境污染政策架构的优缺点后,指出了市场化绿色交易的合理性,现行推进土地承包权、林业产权等基础工作的可延续性,冀望形成以市场交易为核心的环境物权产品体系,政府着重市场监管的完善农村环境治理环境污染体系建设,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期为我国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环境立法中,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往往忽视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导致农民处于环境保护的弱势地位.尤其是近些年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非常严重.因此,当前对于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改善农村环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势在必行,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刍议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分析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基本原因,从不同视角提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共同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环境问题得到各级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关注,已逐步得到改善,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日趋严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日益受到威胁。要改变村容村貌,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提出了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几点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共同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环境问题得到各级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关注,已逐步得到改善,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日趋严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日益受到威胁。要改变村容村貌,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提出了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几点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繁重的长期任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加强农村环境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不仅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着力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对于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生态退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广大农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应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自上而下”的筹资机制;尽快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农村基层社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在城镇化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这其中有发展理念错位的原因,但制度性成因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缺乏法律支撑.我国立法政策长期忽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农村地区缺乏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政府受限于人力财力难以监测、预防农村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而农民在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事务上往往没有权利参与.我国要针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制定专门立法,赋权农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并尝试建立跨区域的环境管理机构,建立辅助性的非政府环境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由于强调和重视不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往往被忽视,由此造成了农村环境保护的盲点,这就造成农村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更加严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了农民身体健康。在了解农村环境污染来源的基础上,分析农村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从而找到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水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下,我国的水环境保护实践及其进步主要表现在城市,在城市水环境不断受到重视和改善的同时,农村生态资源破坏和水环境污染加剧,城乡环境公平问题日益凸显。有资料显示,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在工业和城市,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污水收集、输送和处理设施,村庄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农村内部问题与工业和城市污染转移问题同在的状况趋重,农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然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十分严峻。云南省也存在着农村饮用水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染、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严重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大对云南农村环境的保护力度,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为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特别是农村地区,除了受工业和生活污染外,农业生产和畜牧业污染更加严重.农村环境污染导致的危害,以及隐藏在污染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引人深思.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为了重塑美丽乡村,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环保立法工作,加大农村环境执法力度,积极推动环保进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环境污染犯罪的日益繁多和复杂,我国环境污染犯罪刑事责任制度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环境污染犯罪刑事责任制度的价值取向是遏制环境污染犯罪,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和保护公民环境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现象日趋严重,环境污染犯罪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元凶.环境污染犯罪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遏制和防治环境污染犯罪是构建美丽中国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举措.对环境污染犯罪已经造成的生态破坏结果,急需进行生态补偿,以期最大程度恢复健康的生态环境.在传统治理环境污染犯罪和生态补偿的方式成效甚微的背景下,有必要探寻新的防治路径.动员广大社区群众来参与环境污染犯罪的防治及生态补偿,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环竞污染犯罪治理进入瓶颈期的困境及生态补偿问题成本过高、补偿监督不力、补偿方式不合理、补偿渠道不畅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城市环境逐步改善,而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却日益突出,农村环境保护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环境保护状况。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以垃圾、污水为重点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强环境治理首要就是要制度上进行保护,就是要加强农村环境立法。我省明确了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主要任务,即农村环境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本文将就我省制定农村环保条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规模迅速发展,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及其救济将成为今后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而环境污染造成的环境侵权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国内尚未展开深入、系统研究的领域,有关立法也很不完善.因此,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和研究有效解决环境污染损害纠纷的解决途径和完善机制,既是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也对环境法制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严峻现状必然损及社会主体的人身及财产权益,环境纠纷的数量与日俱增。对环境侵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以地域环境纠纷的解决状况为样本,分析了我国当前环境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环境侵权纠纷预防角度,提出政府在环境管理上改进措施、一站式环境纠纷解决模式的设立;从环境纠纷救济的角度,对我国环境行政裁决和环境侵权诉讼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现实背景下,动用刑法打击环境污染实属必然,但现有刑法在规制环境污染方面仍存在诸多缺陷,需要通过立法加以完善,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犯罪行为,实现环境保护。当然不能为了规避一切环境污染风险,而无限扩大污染环境罪的处罚范围,要做到适中,在某些方面应有所不为。只有两方面同时兼顾,才能在实现环境保护的同时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