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林中树旁的房屋里,我们曾生活在一起,那昔日的山岗上,泉水穿流,灌木摇曳。夜蛾碰撞在上头。她十岁稚龄,我三十之际,我是她心中的世界。啊!浓荫碧绿树下的草坪多么温馨沁人脾!天使的娇姿处处在她身上显露,她的问好使人忘掉忧愁!苍天把一切真诚全部凝聚在她的双眸。有了她,我生活充实,工作愉快,兰色的天际展示着美好的未来。当她叫我“爸爸”的时候,上帝哟,父女之爱溢满情怀!啊l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她就来到了人世,令我乐悠悠,她是我的第一个孩子,扰如东方启明的星斗!追思无数的梦幻,我听到她那欢欣的笑谈,她那明澈的目光,使我的容颜在暗处…  相似文献   

2.
西蒙娜·德·波伏瓦(下简称de B.):说到底,您对死是很达观的。让—保尔·萨特(下简称S):可走向死亡还是显得象一系列被剥夺的过程。举例说,您知道,我曾是个豪饮的酒徒,而我人生的一大乐趣就是痛快地喝它一个晚上,即使在我为一些客观原因感到烦脑时也是如此。这种乐趣已经失去了。它失去是因为医生禁止我这样做。可以说我并不相信医生的知识;但我仍然服从了。因此有一些剥夺好象是在我完全被剥夺之前被夺走的,这就是死亡。衰老表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散落。就是说在还没有完全清楚的观念来综合应该成为单独的一个人的我时,死就散落在一堆活动中,一堆小事情中。这综合已开始,但将永无结  相似文献   

3.
莫斯科见闻     
日本《世界周报》1983年12月13日刊登了该刊驻莫斯科特派记者重城康三的一篇文章,摘译如下。“和过去相比莫斯科的女性时髦多了”,这是隔了十年重访莫斯科日本妇女得到的第一个印象。的确,在莫斯科很难从游客中区别苏联人和西欧人。有个苏联人告诉我一方法:“看鞋子能区分”。晚上,穿着皮夹克的青  相似文献   

4.
张英 《新民周刊》2023,(16):64-71
<正>对我来说,《北流》确实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是一个小世界,一个逝去的故乡,当然它也是当下的中国。它是一个游走在外、看似若即若离的游子,在几十年以后,一件既是给故乡、也是给自己的礼物。认识林白二十多年了,从她参加黄河考察活动开始。而这一次的采访,是因为林白第十部长篇小说《北流》的出版。这是林白最厚的一本长篇小说,更是她过往写作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5.
<简明南亚中亚百科全书>终于出版了,这项由数十人参与编写,数十人参与编辑、校对和提供资料,历时八九年的浩大工程终于竣工了,这的确是一件值得祝贺的好事.我首先要向这一工程的参加者表示祝贺,他们多是国内相关问题研究的专家,在自己研究领域工作多年且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6.
王雪瑛 《新民周刊》2012,(40):60-61
她带走了多少往事,多少值得记忆的瞬间……岂是遗憾两字可以概括!时至今日,许多不经意的时刻,我仿佛坐在时光的传送带上,往日李子云老师和我交往的一些瞬间和细节在心里默默回放。与时代一起走来回想2009年6月6日周六晚上6点,本来是李子云老师选定的八十寿宴的时间。前一天接到她因身体低热而改期的电话,我哪里会想到,这就是我和...  相似文献   

7.
一说说我做什么在法国,“搞哲学”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它足以允许我说,我的确是那些搞哲学的人之一而不致过分自诩。我站在那些所有搞哲学的人中间,做着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发现他们自己也在做着通常可由“搞哲学”这一用语来理解的事。在前面的句子里(并且无可否认地用了点绕弯子的说法)我已设法避免说:  相似文献   

8.
<正>6月17日,芷江侗族自治县碧涌镇碧河村84岁的潘桂秀老人家来了一群"不速之客"。村干部向老人说明,这些人是县人大常委会的干部,是专门来看望她的。其中一人主动掏出400元钱递给她,让她保重身体,安享晚年。这是该县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人大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的一个缩影。为了把县直单位优势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该县人大常委会根  相似文献   

9.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50):16-16
当不求甚解的外交官或记者写出谬误信息且广泛流传开来后,则往往以讹传讹、越传越"真"。我在法国出版的《平凡的中国人》一书中曾调侃地写道:与法国人聊上十分钟,他就会滔滔不绝地来告诉我中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喜欢教训他人是某些法国人的天性。但我没想到的是,现在也有越来越多从未踏足法国的同胞,也来向我解释究竟法国是怎么回事!最近...  相似文献   

10.
忆文漪     
如今她走了,也不过是先走一步,我们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仍然会是一起学戏,一起排戏,一起演戏,我们仍将终身以昆曲为业,坚定不移!2022年是个难忘的一年,元旦刚过传来了我的师姐、同窗、舞台搭档、挚友华文漪病重的消息,心情顿时沉重起来。我与她从12岁开始在昆曲演员训练班学戏,她的老师朱传茗,我的老师沈传芷,两位老师也是同窗挚友,舞台伴侣,几十年如一日把昆曲视作自己的宝贵生命。  相似文献   

11.
曹缤兮 《新民周刊》2022,(33):79-79
曾经的北石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求学、高考、就业、升职….这样的路径在很多人看来或许是人生不二的选择,但北石却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正如他自己所说:“一念起,万水千山,我的人生,也因为旅行而改变!”与一般的旅行游记不同,书中内容虽然不乏沿途的美景和令人感动的故事,但更为难得的是北石对于自己一路走来所经历的人生选择、职业转型以及事业最终走向成功的无私分享。有人说:“谁的青春不迷范?”的确,青春的迷茫北石也曾经历过,但他想用这本书告诉大家:只要梦想还在前方,就用你的热爱与坚持为它护航!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夏 ,我有幸在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后从南开大学毕业分配到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工作。初到这个新的工作单位之时 ,给我留下第一印象的是这一集体和谐、轻松的人际关系 ,领导与下属、同事与同事之间的关系都非常融洽。这使我不禁感到几分欣喜、几分宽慰。毕竟我自己曾经有过的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早已告诉我 :在一个单位工作能否顺心如意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取决于这个单位的人际关系的。这便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人和”。以前早已耳闻国内常有一些单位由于人际关系紧张 ,造成“内耗” ,使同事之间相互猜忌 ,是非不断。这种情形常使人难…  相似文献   

13.
综合苏报报道,苏一般民众对最近的政局变化态度淡漠。8·19事件发生后《真理报》记者上街采访,只见莫斯科一切如常,尽管坦克和军队开进市区,引来了一些群众的围观和叶利钦支持者的抗议,但大多数市民和外来人口照常来去匆匆,忙于他们的日常事务,商店门利钦支是长长的购物者的队伍,饭馆座无虚席。记者在莫斯科苏维埃附近看到一群人,其中一个30开外的男子一面嚼着面包,一面高喊:“叶利钦号召无限期总罢工!”一位上了年纪的男人平静地转过身来,对他问道:“瞧你面包快吃完了,接下去怎么办?”嚼面包者回答说:“没关系,俄罗斯民主党有的是面包!”俄罗斯通讯社曾报道说利哈切夫汽车厂等企业已响应叶利钦号召开始罢工。《真理报》记  相似文献   

14.
王泠一 《新民周刊》2020,(14):43-43
又到人间四月天,自然想起林徽因。她是一位出色的诗人,散文也是相当的优美。但当上海高安路第一小学新民周刊班的孩子告诉我:林徽因先生,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除了对云岗石窟等中国古建筑的田野调查保护,就是以主创人员资格、参与了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等事迹时,我顿感心灵一震!这缘由是在喜庆新中国七十华诞之际.  相似文献   

15.
1795年6月8日,一个年仅十岁的男孩在巴黎寺院监狱阴森的牢房里孤寂地死去,临终极其痛苦。这就是人称王太子的路易十七。他是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之子查理·路易·卡佩。那天死掉的孩子的确是路  相似文献   

16.
登基     
有那样一天,在一群温顺的国民间,一对华贵的男女,在大庭广众中高喊。“列位良友,我要她作王后!”“我愿作王后!”欣笑着,她浑身颤抖。他与诸友阔谈神灵启示,又把熬过的苦难追述。男女相偎依,如痴又如醉。  相似文献   

17.
屈指一算 ,参加工作已届一年有余了。一九九九年夏 ,我从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毕业分配到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工作 ,也算是门当户对吧。从小到大 ,都是从校门到校门 ,对一些事情知之甚少。刚开始的时候 ,有点不适应 ,不过渐渐地适应了。一年来的风风雨雨 ,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得到不少启迪 ,获益良多 ,都是值得让人珍视的。我有一种一年胜似十年的感觉 ,感谢一年来我接触到的熟悉的、不熟悉的人。研究所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 ,对于一个新来者来说 ,只能对某些事情谈点感想。应该说 ,东南亚研究所提供了一个最适宜学术研究的环境 ,…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一生 ,常常面临许多选择和转折 ,而这些转折往往又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从小我就一直梦想成为一个散文家 ,梦做得太多的时候 ,人就有时免不了云里雾里地不知身在何处。梦醒时分 ,发现自己在人海的浮沉中 ,已经停靠在东南亚研究所的港湾中。今天成为东南亚所的一个研究人员 ,对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份惊喜。说是意外 ,的确 ,从一种注重内心情感体验的生活 ,转向面对一个宽阔的东南亚区域 ,进而是亚太地区甚至到国际世界来作一番现实的思考 ,这让我始料不及 ;而这份惊喜 ,则是我在感受东南亚的风云变化之中 ,我的视野和思维从内及外一下…  相似文献   

19.
风雨严祖佑     
严祖佑突然去世的消息是他儿子直接告诉我的,我顿时傻了。才79岁就没有预警地走了。似乎像他这样整天嘻嘻哈哈的人是不该如此快地消失的。我们究竟是在什么场合认识的,已经记不清了。像是一次新闻发布会又"拖堂",时间已到而迟迟不开,一问,又是"×报"未到,一个阴阳怪气的中年记者在旁嘀咕:下趟新闻发布会干脆到伊拉大堂里去开么好唻!大家轻声笑了起来。他就是严祖佑了。瘦得像一道闪电,喜欢调侃和插科打诨,尤其爱在人多时冒泡,更喜语出惊人,个性鲜明到咯牙,这就是严祖佑了。  相似文献   

20.
1983年腊月,妈妈到上海去做手术,爸爸为了照料妈妈,与我临时借住在二姑妈的家里。地方小、人又多,颇为不便。有天从医院一出来,爸爸就说:“走,带你去个好地方,比城隍庙还有意思!”原来是带我去黄浦江上坐轮渡。买了票,爸爸将他的围巾解下来,将我兜头兜脸包住,只剩眼鼻露在外面:“暖和就行,到了江面上,寒风打在脸上生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