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请您评刊     
《共产党员》第7期一到,我们支部的老同志就围坐在一起,专注地听我给大家阅读。我知道他们最喜欢的栏目是生活之友,我就先念《人生有三  相似文献   

2.
请您评刊     
在我们单位组织的读书活动中,人人都把党刊列为首选的学习读物,特别是《共产党员》更是受到了大家的青瞄匕我们党支部以《共产党员》为文化载体,倡导“多读有用处的书,多做有益的事;当有长处的人!”参加工作至今,自己身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共产党员》对我有着特另性自烈的吸引力,最具说服力的一点就是。贵刊源源不断地为所有读者输送着精神财富和文化养分,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有收获有启发。  相似文献   

3.
2001年第10期《共产党员》杂志刊登的一篇短文介绍了这样一件事:作者在县机关工作时,他的父亲与“法轮功”沾上了边。他知道了这件事后,马上就为父亲订阅了《共产党员》杂志。从那以后,他父亲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时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下来,还把杂志上刊登的有些文章推荐给别人阅读。当国家依法取缔邪教“法轮功”的消息发布后,他的父亲在恍然大悟之余感动地说:“要不是《共产党员》杂志帮我明辨是非,说不定我也会上李洪志的当。我要动员我那几个老朋友,让他们和我一样订阅《共产党员》杂志,好好学习,以免以后上当受骗。” 看了这篇文章,我很高兴,我们的党刊为发展党的事业,为维护国家利益,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做了有盖的工作。由此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像《共产党员》这样有较丰富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内涵,在期刊界享有较高声誉,在全国有看广泛影响的刊物,它的读者不能只局限在党内,而应当努力扩大党外读者群,使这些代表先进文化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4.
自从本刊今年第2期“编辑人语”刊登了《告诉我,您对本刊满意吗?》一文后,编辑部不断收到读者的来信。信首大都这样写着: “编辑同志,我回答你……”接下来的内容虽不尽相同,有的观点还大相径庭,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却是相同的。有的来信说,我对贵刊十分满意,多年来,我是伴着《共产党员》成长起来的,这里刊登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有的来信说,我爱读《共产党员》,因为它常常刊载我们身边的党建经验和先进人物事迹,读起来感觉亲切;也有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年初,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单位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可是对于我这个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学习活动的基层党支部书记来说,真是一件难事。正当我不知所措时,我收到了《共产党员》杂志第1期。刊物上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栏目及时刊登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相关文章。通过这些文章,我明确了这次教育活动的目标、安排和部署以及开展这次活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我看《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在不断创新从事政工工作30多年来,《共产党员》杂志始终伴我成长,伴我进步,伴我为党的事业努力工作。我觉得,《共产党员》杂志最大的特色是创新,创新使《共产党员》杂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共产党员》杂志自去年改版后,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编辑工作创新,刊物活力增强。如今年第4期刊发的《整治商业贿赂:板子还得打在“权”上》,第5期《唱响“八荣八耻”》中的“荣辱榜”,第6期《书记面对面》等等,都很新颖、有创意,深受广大党员群众的好评,极大地促进了我们的工作。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第十九冶…  相似文献   

7.
我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员》大约是在10岁的时候。那是到邻居家玩时,见到他家有一本《共产党员》杂志,那个时候课外书很少,于是就好奇地翻看起来,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里面刊载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回到家后,我问爸爸:“咱家怎么没有《共产党员》杂志呢?”爸爸说:“邻居家的叔叔阿姨都是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教师,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入党时间不长,仅六七年时间。但是,从在党旗下举起拳头那天起,我就对它——《共产党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共产党员》到来,我都第一个贪婪地捧起,如饥似渴地阅读。它可亲:专栏杂文《心言随笔》见解独到而又  相似文献   

9.
梁衡 《学习导报》2013,(12):28-28
徐惟诚同志向我讲了一件事。"文革"结束不久,他在胡耀邦家中碰到一位老同志,发牢骚说:"现在无事可做了。"耀邦说:"怎么可能?共产党员永远不会无事可做。实在不行给邻居的孩子们讲故事总可以吧。"他记住了这件事。惟诚同志自66岁从部长岗位上退下后,自告奋勇地到出版社主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修订,一干就是14年。修订到尾声时一家杂志社请他写卷首语,一写又是6年。说是卷首语,实际是每期讲一个故事。当读者打开油墨芳香的第一页时,就听到一个老者的声音,在耐心诚恳地说事析理,与你谈心。中国人讲故事而成名成家、名垂青史的大多走搜怪求奇、惊世骇俗的小说家之路。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我学唱的第一首歌曲,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时候,我对党还没有意识,也不知道党是什么。我只记得跟在上了学的堂哥身后大声学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记得跑了调的歌声被我一遍又一遍地灌输到村庄的角角落落;只记得妈妈每次听到我唱这首歌,都不厌其烦而又自豪地教导我们兄妹:“咱们家,你们的爸爸是共产党员、伯父是共产党员,你们长大了也要争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1.
又见春天     
“众里寻‘她’千百度”,《共产党员》成为基层党支部书记一致推荐的“好朋友”。这条信息反馈上来,使我们十分感兴趣。翻开近期的《共产党员》,细看目录,我茅塞顿开:原来,《共产党员》与我们贴得这么近!正是因为可读性强,“学”与“用”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她才会被众多党支部书记所青睐。我们平汝支线地处  相似文献   

12.
请您评刊     
与《共产党员》结缘是注定的。那日去朋友家小坐,看到她家桌子上有一摞《共产党员》,就随手翻了翻。刚开始是走马观花,渐渐地就被吸引了。刊物里边的栏目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古今中外的知识应有尽有,真是让我开阔了视野,一饱了眼福。虽然贵刊是党刊,有着一份“严肃”的外表,可没想到内心世界却是如此地丰富。  相似文献   

13.
统计的闹剧     
《理论与当代》2013,(6):58-59
岑嵘在第8期的《青年博览》上撰文指出:在我小学三年级时,学校开展“我们跑步去北京”活动,每个班级学生每天上报晨跑距离数目,看看哪个班级先跑到伟大首都。一开始大家还守规矩,可是很快,这就成了一个闹剧。今天有人报4公里,明天就有人报8公里,后天还有人报10公里,照这个速度,不要说北京了,北非、北极也快到了。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8,(10):29-30
1977年7月,在党内老同志叶剑英、李先念等人的多次提议下,73岁的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当时,我国结束十年动乱不到一年,由于思想领域人们受极左思想影响时间太长,所以尽管粉碎了“四人帮”,但阴霾仍未散净。这年2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还联合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继续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向社会宣扬个人迷信和极左思想。社论向全国明确发出号召:“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员》杂志,一个恒久不衰的“品牌”,具有令我着迷的魅力。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20 多年来,《共产党员》的“品牌”效应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使我矢志不渝,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6.
刘源 《党课》2013,(16):95-96
红军北上后,党的地下组织遭到破坏,面对白色恐怖,叛徒马家辉问共产党员李最梅:“你心里现在还想着党?”李玉梅坚决地回答:“我是个党员,离开党就像没了魂,心里一点也不舒服!”这是电影《党的女儿》中的一个镜头。  相似文献   

17.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为广大读者所期盼的第二届《共产党员》论坛即将举办了。去年夏天,我们成功地搭建了《共产党员》论坛这样一个研究宣传基层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平台。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首届《共产党员》论坛掀起一股不小的冲击波,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给与会的同志们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正像全国党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郑科扬在作主旨演讲时所指出的:“现在,有各种各样内容的论坛,需不需要有一个共产党员的论坛呢?我觉得很需要。这个创意非常好。” 首届《共产党员》论坛结束后,很多读者来信来电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共产党员》让我的工作有的放矢今年年初,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单位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可是对于我这个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学习活动的基层党支部书记来说,真是一件难事。正当我不知所措时,我收到了《共产党员》杂志第1期。刊物上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栏目及时刊登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相关文章。通  相似文献   

19.
有时候,好消息总会纷至沓来。封面上那三个阿拉伯数字告诉我们,本期是《共产党员》杂志创刊以来出版的第500期刊物。对于一种在大部分时间里每月出版一期的杂志来说,能够出版500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建国前夕到现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太多的幸与不幸,而这  相似文献   

20.
结缘     
那是1995年12月的一天,车间杜书记在一次学习会上号召大家订阅《共产党员》杂志。我立刻忐忑不安地问道:“不是党员的也可以订阅吗?”杜书记回答:“不但可以,而且热烈欢迎。”说句实在话,我一直认为《共产党员》是党内发行的,只有共产党员才有资格订阅呢。每当有人拿着《共产党员》从我面前走过时,我就从心里羡慕他(她)。我想:他(她)一定是一名共产党员。因此,听了杜书记的话后,我便毫不犹豫地订阅了一份《共产党员》。就这样,我与《共产党员》相识了。 如果说当初订阅《共产党员》是为了响应号召的话,那么现在我却是从心里喜欢上她了。刚开始拿到《共产党员》的时候,我只是盲目地随便看看,可是这一看不要紧,我是越看越爱看,于是便认真地学了起来。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