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少娟 《学理论》2010,(15):131-132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主要源头即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黑格尔哲学为出发点,论述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辩证法思想。文章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马克思走向黑格尔哲学,第二层次是马克思走近黑格尔哲学即吸收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思想,第三层次是马克思扬弃黑格尔哲学即抛弃了其唯心主义成分,吸纳了黑格尔真正的内在精神实质——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1)
费尔巴哈通过对古典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继承,提出了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内的"人本质理论",然而该理论本质上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对费尔巴哈"人本质理论"的实质进行了阐述,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质理论"的扬弃出发,分析了费尔巴哈理论中的合理内核,并阐明了马克思"人本质理论"对费尔巴哈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克服物化的研究将"中介"概念的能动作用凸显出来。"中介"作为黑格尔辩证法的关键,蕴藏着黑格尔哲学的能动秘密。通过研究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意识-自我意识的过渡,能够发现"中介"的能动性来源于被黑格尔扬弃掉的感性活动。马克思正是立足在感性对象性活动之上,实现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超越,这是马克思哲学的能动关键。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在方法论上沿袭了卢卡奇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重建,即在方法论上回到黑格尔,"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辩证性。但法兰克福学派在其理论发展中忽视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哲学旨趣和方法上的根本区别,从而导致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只能滞留在一般性的文化审美批判层面,难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社会变革实践的理论诉求。正是基于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类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理论旨向和研究路径有着根本差异,深刻领悟这些差异是正确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某种意义上讲,当代哲学对于传统的最为深刻的反思莫过于对身体的理论考量。梳理马克思身体哲思的致思逻辑,把握蕴含于其中的本体旨趣,既有助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体澄明,对于进一步领悟当代身体哲学的理论真谛也是不无裨益的。在马克思以前的德国古典哲学中,所谓哲学主体性的弘扬,更多地体现为哲学的认识论转向,遵循认识论的致思逻辑,本体是认识的对象,而并非认识的主体。其实,作为认识发生的渊薮,身体即人脑的存在无疑具有主体意义。换言之,身体即人脑才是哲学认知所由生成的本体。概括马克思的致思理路,哲学革命性变革的任务恰恰在于将"颠倒的世界意识"颠倒过来。换言之,赋予哲学"真正的现实性",才是超越传统哲学思维桎梏,实现哲学"改变世界"旨趣的理论必由之路。着眼于人的"真正的现实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阐发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新唯物主义哲学更多地强调了人的肉体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们必须以一定的方式生产自己的生活,从而造就了自身发展的历史。事实上,人们对于生产方式或生活方式的选择,完全受制于他们的肉体组织。新唯物主义的身体哲思深刻论证了唯物史观的现实前提,阐明了哲学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理论根据。关于新唯物主义身体哲思的理论审视,并非仅仅为了迎合当代身体哲学的学术潮流,也不是要刻意重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个既定理论结论。透视新唯物主义的身体哲思,感受蕴含于其中的本体澄明,或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领悟到人之生存的"真正的现实性",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真谛。  相似文献   

6.
某种意义上讲,当代哲学对于传统的最为深刻的反思莫过于对身体的理论考量。梳理马克思身体哲思的致思逻辑,把握蕴含于其中的本体旨趣,既有助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体澄明,对于进一步领悟当代身体哲学的理论真谛也是不无裨益的。在马克思以前的德国古典哲学中,所谓哲学主体性的弘扬,更多地体现为哲学的认识论转向,遵循认识论的致思逻辑,本体是认识的对象,而并非认识的主体。其实,作为认识发生的渊薮,身体即人脑的存在无疑具有主体意义。换言之,身体即人脑才是哲学认知所由生成的本体。概括马克思的致思理路,哲学革命性变革的任务恰恰在于将"颠倒的世界意识"颠倒过来。换言之,赋予哲学"真正的现实性",才是超越传统哲学思维桎梏,实现哲学"改变世界"旨趣的理论必由之路。着眼于人的"真正的现实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阐发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新唯物主义哲学更多地强调了人的肉体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们必须以一定的方式生产自己的生活,从而造就了自身发展的历史。事实上,人们对于生产方式或生活方式的选择,完全受制于他们的肉体组织。新唯物主义的身体哲思深刻论证了唯物史观的现实前提,阐明了哲学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理论根据。关于新唯物主义身体哲思的理论审视,并非仅仅为了迎合当代身体哲学的学术潮流,也不是要刻意重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个既定理论结论。透视新唯物主义的身体哲思,感受蕴含于其中的本体澄明,或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领悟到人之生存的"真正的现实性",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真谛。  相似文献   

7.
真理性价值观,是指对真理或真理性的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它既是真理观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哲学价值观范畴中的重大问题,因而真理性价值观蕴含着理论范畴的交会,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确定真理性价值观的本质内容,进而引深对某些重大理论课题的研究,如真善美的整合一体,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座标的确立等是不无神益的。故此仅抛引玉之“砖”,以就教于理论界。一、真理性价值观拓展了真善美整合一体的方法论思路真理本身不是价值,但是,真理作为人类实践一认知活动、科学研究、理论思维所时刻追求的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与对黑格尔法哲学以及历史哲学的批判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的批判,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以及路线图.在理论意义方面,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无疑具有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当今现实中,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仍未很好地回答一些具体问题.批判地看待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的一个路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人"学之科学性在于其"现实性",这种"现实性"是在立基于"实践"的思考中、在对各种"关系"的反思中,亦即在对"现实的个人"及其"现实的发展"的关注中历史地生成的。只有始终保持与社会现实的亲和性,才能提高马克思哲学的解释力与有效性,使其真正成为实现个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哲学研究形成瓶颈时,哲学现实性及其实现条件与途径的问题,理应成为哲学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哲学与现实的关系上,黑格尔不仅对现实作出了哲学解读,而且其哲学体系中也有社会现实的积极呈现。然而把现实消解于理性的黑格尔哲学最终无法实现,马克思正是在批判黑格尔的现实的哲学的基础上,从两个结合、四个转变与五个命题等三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开辟了哲学实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和黑格尔共同关注的主题,黑格尔通过伦理实体的发展试图实现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和解,马克思则通过社会发展的三阶段来解决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分裂。通过比较发现,在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上,黑格尔的思想是马克思的理论来源之一,马克思对黑格尔有继承也有超越,就继承来说主要体现在,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问题意识并在其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中运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超越来说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根基上的超越,即马克思通过辩证方法实现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和解有了更为牢固的社会根基——实践唯物主义,而黑格尔的和解是在观念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在《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哲学是以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为显性特征、以黑格尔哲学为理论底色的。马克思吸收黑格尔哲学体现在本体论、辩证法和国家观三个方面。马克思指出,伊壁鸠鲁哲学只是阐发了自我意识哲学的一个环节即抽象的个别的自我意识。以透视伊壁鸠鲁哲学为契机,马克思赋予了自我意识哲学新的内涵,改变了自我意识哲学的结构。以自我意识哲学为武器,马克思展开了宗教批判活动,并且批判了以宗教为基础的国家观、道德观、法律观等。  相似文献   

13.
胡晓 《理论探讨》2004,40(3):26-29
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探究国家问题时分别持有现实视角和理性视角。马克思考察的是国家的现实状况及其成因并进而探索变革路径,他以现实生活中精神本质的异化并非黑格尔所谓国家理念的对象化实现为依据,在批判中以现实国家的不合理性消解理性国家的合法性。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则是要探究国家的本质和依据,即其普遍性和规律性,是以理念的合法性反观现实状况,并不认为"现存"事物就是"现实"的。二者研究视角的差异使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所作理解和批判的合法性受到影响,但却正是在这次实际上并不完全正确和成功的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初步确立了唯物主义原则,并深刻影响了其后来的理论研究方法与方向。  相似文献   

14.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如果以"社会"概念为视点来透析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变革,我们发现,作为社会历史范畴的"社会"概念是马克思在对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双重超越"中建构起来的崭新而独特的整体理论视角."社会"概念已经成为进入并探索马克思哲学的"网上纽结",因而从学理上厘清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思想来源,应是理论研究的前提所在.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哲学研究形成瓶颈时,哲学现实性及其实现条件与途径的问题,理应成为哲学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哲学与现实的关系上,黑格尔不仅对现实作出了哲学解读,而且其哲学体系中也有社会现实的积极呈现。然而把现实消解于理性的黑格尔哲学最终无法实现,马克思正是在批判黑格尔的现实的哲学的基础上,从两个结合、四个转变与五个命题等三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开辟了哲学实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主体”问题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理论课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青年马克思“主体”思想变革的起点。借助于主谓颠倒法,马克思揭露了黑格尔国家观的神秘性质,将主体的内容从抽象的理念置换成了经验性的存在,即完成了从“地上的神”到“现实的人”的主体转换。《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从之前的封建国家批判推进到了资产阶级国家批判,进而深化了对“主体”问题的思考。在与鲍威尔的论战中,马克思借助政治批判与市民社会批判,将宗教层面的主体(“犹太人”)还原为世俗层面的主体(“利己的人”),并提出了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的理论逻辑。人的解放理论则为新主体的生成开辟了理论空间,并最终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作为“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无产阶级)。把握马克思早期关于“主体”问题的视域转换及其演进逻辑,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主体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云星 《学理论》2011,(7):84-85
马克思是在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市民社会思想,在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元划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市民社会的本质上,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理论都进行了批判和深化。  相似文献   

18.
克罗齐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重要成果是"具体的普遍"这一哲学思想,从而超越了传统哲学的二元论。但黑格尔的问题在于以对立辩证法取消了相异的辩证法,从而又走向了"具体的普遍"这一思想的反面。从具体的普遍与相异的辩证法出发,克罗齐建构了自己的心灵哲学,强调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性,宣称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的这些思想,对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建构具有理论参照意义,但他从精神出发的理论思考,并不能真正地走向"具体的普遍"这一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博士论文主要是通过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原子论的比较来阐发自我意识哲学.但是在写作过程中,马克思在哲学与现实的问题上遭遇到自我意识哲学的内在逻辑矛盾.对这一矛盾的思考即寻求自我意识哲学出路的努力,离不开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解;这一理解是一个逐渐清晰的过程,与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背景和理论实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自由在近代市民社会中获得建制化,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出现分离。如何协调"个人主体性"与"社会共同体"的关系,成为当代政治哲学要解决的重大现代性问题。在批判反思黑格尔和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础上,韦尔默指出现代性是永远不能完成的谋划,其批判和反思应理解为进入后形而上学阶段,而托克维尔提出的伦理生活的民主形式,则为现代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合适的美好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