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进一步促进城市基层党建提质,贵州省大方县以"四联四聚"模式,让党建资源、服务力量、和谐能量、幸福民心在社区聚集,推动社区管理精细化,推进社区党建补短板、机关党员补实践。一是组织联建,聚党建资源。组建机关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共同制定共驻共建党建工作任务清单,推进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合力抓好党员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面对社区建设日益繁重的任务,推进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可以减少党员管理的“盲点”、应对社区功能的“扩容”和缓解社区建设的“压力”。上海市松江区在推进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方面进行了健全机制、设岗定责、互助共建等实践探索。为了突破工作瓶颈,必须创新共建机制、活动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兴组 《当代贵州》2008,(8):47-47
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黄草街道党工委根据州、市委“城市抓社区”的工作部署,立足自身实际,以“四个优化”激活社区党建工作,扎实推进社区党支部工作从农村模式向城市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三河市深入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施基层党建“领航工程”,实行“三坚持三构建”工作法,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联建联动、沟通协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全面夯实城市基层治理基础。坚持高标准站位,构建社区党建大格局。打破各自为战思想藩篱,凝聚党建合力,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各类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为依托,以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等各类党员为主体,建立上下联动、权责分明、运转有效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全市6个街道已培树示范型社区“大党委”14个,吸纳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及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负责人、社区民警等人员中的党员担任兼职党委委员,努力实现辖区的党建融合、工作融合、感情融合。  相似文献   

5.
驻区单位互联共建任务重、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任务重、新旧社区党建服务任务重这“三重任务”,增加了城市党建工作难度。近年来,定州市委组织部坚持“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理念,形成“区域互联、信息互通、全市推进、整体提升”思路,推进城市党建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相似文献   

6.
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这是目前中央正在推进的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社区党建工作的区域化,是基层党建紧扣城市社区建设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对基层党建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城市首次真正出现了单位和社区两种党建模式并存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虽然两种党建模式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但实际上却处于彼此封闭和相互隔绝的状态。这种隔绝虽然不是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困难的主要原因,但两种党建模式之间的互动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两种党建模式的互动,就其内容来说是在党员管理、工作任务、领导体制和管理方式、党建资源和利益分享等多个层面实现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的横向贯通,其目的是在保持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各自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打破两者之间不必要的界限并实现优势互补,在彼此支持、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实现党的执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构建我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格局。两种党建模式互动的实现依赖于党组织管理和领导体制的创新,建立“横向挂靠”的管理体制是互动的组织基础,而成立联合工作党委的领导体制则是互动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4,(14):33-33
党员网上参与组织生活、网上投票、党务工作实行电子化管理……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网络党建平台为党建工作开通了服务党员的绿色窗口,让党建工作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让党员与党组织真正实现了“零距离”。近年来大连市大力推进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构建起区、街、社区、支部四级党建网站,初步形成“分级管理、互动教育、个性服务”的网络党建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李增福  王勇  方跃红 《党建文汇》2008,(9):F0002-F0002
今年以来,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两个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新思路、新载体、新机制、新举措、新方法推进党建工作的新实践。以“品牌社区”创建为抓手推进社区党建,打造了“服务型”、“就业型”、“文化型”、“卫生型”、“和谐型”等一批特色品牌社区;以村民服务站建设为载体加强农村党建,形成了“村民群众动嘴,党员干部跑腿”的新型服务机制;以市场党建工作为重点加强非公领域党建,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服务、关爱党员为主题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党建工作在内容、载体、机制等方面形成特色、产生实效。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的快速发展,对社区基层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街道在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过程中,面对社区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定位社区党建的历史使命,先后探索出“党员社区联系制度”、“党员管理协调委员会”、“楼组党建”等党员管理模式,在创新社区党建机制的同时,促进了社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沈阳市和平区吴淞街道民族社区党组织开展了以“党员管理进家庭,党小组活动进家庭,党组织服务党员进家庭,党员服务群众进家庭”为内容的“党建工作四进家庭”活动,党员家庭成为党组织活动的新基地,成为党员之间联系的新纽带,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
鄢汉生 《学习月刊》2012,(4):144-144
近年来.襄阳市樊城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五个基本”、“七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在城市社区扎实开展“和谐家园”创建活动.注重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完善机制.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 一、建立社区“大党委”,搭建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3.
朝阳市共有37个街道、186个社区,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16781名。近年来,朝阳市从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创建“五个好”为目标,以服务居民群众为重点,坚持“四个创新”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有效发挥了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建文汇》2005,(5):10-11
天津规划建设系统抓好项目党建;深圳市坂田村等10个村荣获“2004年中国十佳小康村”称号;青岛市坚持“四同步”推进多元投资企业党建工作;黑龙江大庆市建立多元管理机制完善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广东开展向郭赛福、冯尚益学习活动;江西上饶市结合党员从业特点设置农村党小组。  相似文献   

15.
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按照“山水花园·智慧城市”发展定位,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打造集“智慧党建+网格数据+为民服务+智能互动+辅助决策”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智慧街区”,实现了服务居民零距离。“智慧党建”凝聚社区服务力量依托“智慧街区”和社区网格化管理,把居民党员纳入“智慧街区”平台服务范畴,将支部建在网格上,推动党员到社区报到,强化对辖区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教育、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6.
《福建理论学习》2012,(9):40-42
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基本抓手。社区建设离不开基层党建工作这只基本“抓手”,城市社区党建也只有在推动社区管理与建设中才能获得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源活力。福州市鼓楼区委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社区党组织要为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多作贡献”的嘱托,近年来围绕创建“五在社区”(美在社区、爱在社区、乐在社区、安在社区、和在社区)目标,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创新“135”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即“强化一个领导核心”、“建设三支队伍”和“建立五项机制”)结合起来,将“135”模式引入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之中,以党建工作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目前,“135”模式已经在福州市全面推广实施。一、强化一个领导核心。构筑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坚强堡垒  相似文献   

17.
武正斌 《支部生活》2006,(12):25-25
江城县拓展社区党建新思路,扎实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的建立。一是建立党员责任区。在社区设立“党员责任区”,使社区居民的思想教育、社情民情信息的收集上报、社会治安维护等工作都有党员负责。二是建立“社区党员示范户”制度。把社区中的优秀党员户列为“党员示范户”,悬挂“社区皆品示范户”牌子.  相似文献   

18.
——创新组建模式,强化企业党建。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步伐,是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整合资源。在积极整合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资源,巩固发展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机关、企业党委的职能作用,以区域、行业为单位组建党组织。在机关、企业党委设置流动党员服务站,负责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在一些大型工业、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19.
兵团第四师六十八团社区通过"5+4"工作法、"三有一化"建设标准、"五心换五心"工程创建和谐新社区,但还存在社区党总支核心地位凸显不够,党建经费紧张,群众工作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必须健全团场社区党建支撑体系,创新团场社区党建工作理念,探索党员管理新方式,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居民的质量,推进社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松江区方松社区(街道)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凝聚党员群众,大力推进“六步曲”工作方法的积极探索,分析了当前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瓶颈问题,并对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