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和谐辽宁,这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关键.要提高人才强省、建设和谐辽宁的战略认识;必须把人才战略上升为发展振兴战略,维护人才安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文化理念,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创新用人机制;实施我省人才回流工程,完善人才回流机制;重视人才环境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创造条件,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2.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的实施,推动了辽宁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辽宁产业结构变化势必将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产生重大影响。辽宁高校师资队伍与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振兴战略的需要,还存在怎样的差距,本文将对此进行着重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1月8日,由省委统战部、省社科联、省工商联、省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省非公有制经济研究会承办的"2016辽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讨会"在辽宁大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构建健康政商关系助推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这次会议是全省统一战线开展"凝心聚力十三五,同心同行促振兴"主题活动的具体行动,也是今年全省社会科学学术月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王东秀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4.
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实施中,银行业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肩负着自身的经营发展和支持地方经济振兴的双重使命。要增强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但要注意排除地方政府的干预,切忌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要发挥信贷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但要避免新一轮的信贷扩张;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解决不良资产,培育金融安全区,,防范金融风险;要增强银行同业间的协作,减少不正当的竞争,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1]对自然条件差、发展起点低、历史欠账多、城乡差距大的民族地区而言是迎头赶上的重大战略机遇。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集"六区"于一身的民族地区,既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价值,又存在亟须补齐拉长的明显差距和突出短板。本文选取全国民族工作大省辽宁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研究探索民族地区特别是散杂居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是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为加快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科学的人才观在全省上下逐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日益深人人心,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全省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稳步增长、素质明显提高。出台了一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人才工作的法规性文件,人才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认识不够到位、发展不够平衡、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应该进一步谋求人才工作的创新发展,不断为云南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内能够产生凝聚力、创造力和推动力,对外产生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在目前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应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措施和方法实施引智措施,大力推进人才引进工程,挖掘省内人才潜能,推动省内外人才和国外人才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作出贡献。在现阶段应结合辽宁实际情况,优化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工作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形成聚集效应,打造人才洼地。打破人才壁垒,消除人才资源分散,解决人才结构不合理问题,实现区域内人才流动通畅、资源共享、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意义重大。它可以有效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人才竞争,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为辽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已经深入人心。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江西必须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决心和勇气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创新型人才是人才中的"精英",创新型人才成长得好不好,直接决定着人才强省战略能否顺利实施。从剖析江西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的现状入手,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地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辽宁作为东北振兴战略中举足轻重的一环,于5年前迎来了走出困境、重振雄风的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振兴老工业基地”,成为辽宁进一步深入改革开放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抉择。5年来,辽宁在振兴东北的大战略格局中,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实现了7个方面的重大历史性突破。改革开放和省委省政府振兴辽宁的决策及其有效实施,深刻地改变了辽宁的落后面貌,一个开放的辽宁、可持续发展的辽宁、人民安居乐业的辽宁、和谐的辽宁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发展文化产业对实施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要意义、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阐述;对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大发展的云南渴望人才,大开放的云南呼唤人才,大开发的云南急需人才,做好人才工作是我们的共同责任。2004年以来,我们坚持把科教兴滇、人才强省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来抓,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紧缺人才引进工程”、“边疆民族地区人才振兴工程”,加大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力度,统筹抓好党政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和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尤为重视对先进文化的建设。辽宁省着眼于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构建和谐辽宁的发展思路,提出了要大力发展辽宁特色文化,实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深入分析辽宁省文化建设的背景、现状、优势,并提出实现文化强省战略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深刻认识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认真落实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决策,创新人才工作理念、政策和体制机制,编制好云南省丽江市人才发展规划,实施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力促人才工作在培养、选拔和使用上取得新成效,是丽江市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人才队伍建设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加快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努力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进一步打牢加快发展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将归国留学人员思想政治引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机结合入手,通过开展归国留学人员工作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概况介绍,系统总结了引领归国留学人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可行性措施与取得的成效:发挥好留学人员联谊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领归国留学人员深入乡村振兴基层实地进行国情省情社情考察、选派归国留学代表人士赴地方进行挂职锻炼、大力宣传归国留学代表人士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先进事迹等,引领归国留学人员在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为建设“全国一流、东北特色、沈农品质”的高水平大学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在全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整体部署中,六盘水市要率先发展,为全省作出表率。要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六盘水市被国务院列为资源富集区循环经济区试点以及全省实施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把工业强市作为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战略、核心战略、根本战略。做强做优煤炭产业,加快发展电力产业,支持冶金建材等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17.
乡土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力量。湖南省贫困山区因自然环境的先天不足和经济发展的后天失调,乡土人才呈现量少、质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特征,已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目前,要破解贫困山区人才瓶颈,亟需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乡土人才的战略意义;二是建章立制,积极做好乡土人才的管理评价;三是投入保障,切实提高乡土人才的扶持力度;四是夯实培训,着力保证乡土人才的技能提升。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回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人才已经成为乡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乡村人才流失问题却日趋严重,严重制约了乡村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人才振兴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五大路径之一,充分说明人才的重要性。运用文献法、归纳法,分析了乡村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即城乡二元化结构、教育体制的局限以及乡村人才价值的偏差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此为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人才回流扫清障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 ,人才战略是先导。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采取的策略是“花钱”卖机制 ,辽宁要抓住国家对东北改造的引导政策 ,实现人才机制创新 ,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步伐。  相似文献   

20.
辽宁民营经济规模小、产品老、融资难、生存难等问题,制约着辽宁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的前进步伐。辽宁民营企业的现实业绩因企业文化建设落后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新一轮东北振兴与辽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互动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自觉、主动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同频共步的互动模式,是现代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