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带有强烈政治意图的社会思潮。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再次沉渣泛起,国内学术界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动向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基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16-2020年的相关研究文献统计分析近五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视域主要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的特征及具体表现、影响及对策、习近平论历史虚无主义、唯物史观和“四个自信”视域下的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
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卷土重来,流毒甚广。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首先是个理论问题。因此,在政治话语层面作价值批判的同时,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理研究,加强哲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协调配合以形成合力,对其认识论根源和思维方式以及其虚无历史事物的具体实例进行点线面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的系列重要讲话,把文艺问题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任务上来,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主张、新思想,对一些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进行了新阐释、新思考、新强调。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对文艺本质属性的新界定、对文艺功用的新阐释、对艺术家素养的新要求、对文艺精神价值的新期盼、关于文艺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习近平文艺思想对我国文艺文化的繁荣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物,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流派,具有不容忽视的危害性。党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有转型期社会思潮的波动和西方思潮的侵蚀,更主要的是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党内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政治纪律松弛。在对历史虚无主义保持足够的警惕的前提之下,应当坚持"双百"方针,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并且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  相似文献   

5.
发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自近代以来就始终沉浮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之中。近年来,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这一思潮又在我国沉渣泛起,甚嚣尘上,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对此,学界予以了高度关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基础上,主要集中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起源演变、本质表现、消极影响及其应对对策等四个理论维度,以期反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历史源流和现实概观。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历史虚无主义借口重新评价历史,企图消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价值观,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在"互联网+"背景下,其传播呈现了传播载体多元化、传播受众扩大化以及传播方式隐蔽化等新的特征。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树立"互联网+"思维,强化新媒体治理,做好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减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媒体矩阵,做好社会正能量传播的"加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公平,消灭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重要论述,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党历代领导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相关论述,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重新泛起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深刻批判和驳斥,强调破立并举,在坚持唯物史观中筑牢人民群众的思想根基;审时度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意识...  相似文献   

8.
摘摇要: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史观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虚无历史事实,扰乱人们的正确历史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历史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发表一系列关于中共党史的重要论述,廓清人们对党史认知的"迷雾",有力地回击了历史虚无主义对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扭曲,旗帜鲜明地揭露了历史虚无主义搞乱中国发展的不良图谋,坚定了人民群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增强了人民群众开拓新的伟大历史征程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与现实相互融通的高度.论述了一系列关于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历史的相关重要问题,对于历史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评价。从而论证和夯实了我们党执政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法性与历史根基,以科学的历史观回击和驳斥了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的诋毁。同时,让历史昭示未来.坚定了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历史记忆记录着各民族共同的苦难辉煌与经验教训,承载着共通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取向,具有凝聚人心、增强各民族归属感的重要作用,是构建和强化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性前提。一个时期以来,反华势力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领域散布包括历史虚无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在内的各种反动思潮,造成一些地区产生一定的中华民族历史记忆断裂并引发心灵冲突,同时侵蚀着对中华民族认同的记忆根基。中华民族认同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传承,我们应通过厚植理论根基、构建社会记忆体系、审慎选择传承内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加强意识形态法治建设等途径,在肃清各种反动思潮恶劣影响的同时,传承好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增强边疆民族地区的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1.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坚持唯心史观,妄图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颠覆历史认识,搞乱理想信念,消解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目的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法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以及逐步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成为对历史虚无主义有力批判的武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的教科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在高校大学生中加强中共党史教育。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帮助大学生准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学习中共党史的主体地位有待提高、学习中共党史的方式相对单一、中共党史教育活动未常态化等。针对这些问题,要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在党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丰富中共党史学习的方式,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历史虚无主义是当下最值得关注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体现为文化思潮与政治思潮的杂糅,把握历史虚无主义问题必须明确其政治指向,并抓住其与资本逻辑兴起之间的关联。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超越必须仰赖于历史唯物主义,这样既能够遏制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负面效果,又能体现出中国文化、价值与道德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党的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新时代统一战线为实现党的历史任务,必须不断创新统战宣传的方式方法,加大统战宣传力度。主旋律歌曲作为文艺统战宣传的重要形式,具有主旋律歌曲自身意义之外的时代价值,其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统战宣传作用。新时代仍需发挥主旋律歌曲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文艺统战宣传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曾经创造过古代人类最辉煌的历史。但到了近代却落伍了,被视为一头“睡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在20世纪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造就了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它结束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历史,成为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一面光辉旗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使中华民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觉醒,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民族振兴的共同精神支柱;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是新中国诞生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头换面,使大学生呈现出价值观念混乱、政治信仰模糊、民族文化认同弱化等消极倾向.对此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青年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维护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必然要求,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学习传承好传统文化,要熟读中国历史,弘扬传统美德,培育人文精神;还要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自觉加强个人修养,摒弃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围绕"文艺与革命"这一中心命题,阐述了文艺与群众、文艺与生活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成为中共指导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伦理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体现出毛泽东哲学认识的特性。作为毛泽东及其党内同志长期思考的产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近年来在学术界、文艺界等领域沉渣泛起。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告别革命论"、"侵略有功论"、"抽象人性论"等表现方式,打着"重新评价"历史的口号,歪曲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在思想上造成极大的影响与危害。我们必须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与危害,坚持用唯物史观科学地认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从而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  相似文献   

20.
从虚无主义到历史虚无主义,具有知、情、意等三个方面的认知产生路径。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历史选择论"和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以及片面、孤立、静止的形而上学历史研究和评价方法,构成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虚无结构的秘密"。我国当下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具有现代性全球性扩张蔓延、社会矛盾积累滋生负面情绪、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等三个方面的现实根源,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理论批判"和"现实批判"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