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众筹作为一种新兴融资模式引入中国,而公益众筹作为"新常态"下社会组织的重要工具被寄予厚望。它能促进社会组织理念的改变和创新、提高公众参与广度和深度、推动社会组织市场化运作和行业规范透明度。但也要看到,公益众筹在为社会组织提供可能的发展契机之时,也为其带来了无法回避的理念挑战和制度风险。社会组织只有在倒逼力量的推动下,加强自身综合能力建设,具备驾驭这种工具的能力,公众对公益众筹的美好期许才能变为真实的图景。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益慈善参与扶贫在平台建设、模式开发、完善监管举措等方面已取得较大成效,但在制度设计和管理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进一步搞好公益慈善参与扶贫,需要创新公益慈善参与扶贫的管理机制、合作机制、运作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背景下,民间公益组织以其非营利性、志愿性、灵活性的优势正逐步影响着社会政治格局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调研发现,国内民间公益组织注册率逐步提升,其服务领域能够有效聚焦区域性社会问题,并能积极运用新媒体网络公益资源,公益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与此同时,注册难、公益服务资源匮乏、支持型社会组织缺乏等因素仍然困扰着民间公益组织。因此,应从降低合法性身份获取成本,充分发挥枢纽型组织和支持型组织的推动作用,借力新媒体拓展发展空间等方面来推进民间公益组织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杰 《理论导刊》2012,(11):20-23
我国公益募捐中募捐主体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公益募捐准入制度。构建我国公益募捐准入制度,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探讨。宏观层面上要注重对公益募捐自由价值的考量,降低准入门槛,赋予公益募捐人更大的自由;微观层面上则应针对不同的主体设置不同的募捐准入制度:应承认自然人的募捐主体地位,采用实质审查的临时许可制度。对慈善组织的准入现阶段应采备案方式,等条件成熟后可放宽条件,改采豁免方式;慈善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以常态性和应急性为区分标准,分别适用许可制度或备案制度。  相似文献   

5.
公益慈善传播工具创新效应明显,对普及公益慈善知识、扩大公益慈善影响以及弘扬公益慈善文化等都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当前公益慈善传播中的一些事件凸显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缺陷,也反映出传播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存在鸿沟,导致传播工具创新并不能有效服务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因此,应当通过构筑现代公益慈善价值认同的共识桥梁和基石、营造面向社会团结的公益慈善理性传播共同体、完善公益慈善理性传播的制度规范、构建促进公益慈善理性传播的全域监督机制,完善公益慈善传播中工具和价值融合机制以修补理性缺陷,形成公益慈善理性传播的健康生态。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8)
对"轻松筹"平台的五个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的众筹项目在筹款完成度和速度等方面具有较强差异性。网络社会圈子派生于现实社会圈子,个体"线上"社会圈子的规模、资源禀赋以及构成方式受到"线下"社会圈子的影响,进而影响着互联网公益众筹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2)
社会企业是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兼具公益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社会企业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公益导向是公众普遍关注并质疑的焦点问题。社会企业的混合体特征决定了其发展将面临公益性质疑、合法性困境、资源匮乏及公益创新能力不足等公益"有机生长"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政府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选择主要包括完善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框架、拓宽社会企业发展的资源空间、引导社会企业发展的公益导向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12)
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实施精准扶贫是落实共享发展的切实行动。慈溪市公牛集团通过打造公益支持体系、爱心项目体系和企建关怀体系参与公益慈善支持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也暴露出作为县级市的慈溪市公益慈善理念尚不发达,公益慈善事业发展面临困境。建议通过提升法治保障,创新活动形式,加大对草根组织支持力度,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事业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权利保障被视为民主、法治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标志之一.工会参与劳动公益诉讼有利于扩大司法功能、节约司法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和实现劳资利益均衡.当前我国工会面临职能错位、组织异化、责任虚化等外部环境制约和劳动公益诉讼配套程序缺位的现状,工会参与劳动公益诉讼困境凸现.为保障工会有效参与劳动公益诉讼以实现维权职能,应强化外部体制保障,实现工会职能转变和组织结构转化,落实集体协商制度;应完善诉讼程序保障制度,明确界定劳动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建立公益诉讼激励机制和废除劳动争议纠纷解决的仲裁前置程序等.  相似文献   

10.
慈善捐赠政策工具的有效使用是连接慈善目标与慈善结果的关键桥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央层面的慈善捐赠政策文本进行筛选、编码与分析,结果显示:受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慈善捐赠政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基本政策工具维度上,慈善捐赠政策存在强制型工具偏多、混合型工具使用不均衡、自愿型工具短缺等特征;在慈善捐赠发展要素维度上,政策工具使用广泛,但不同领域、阶段应用程度不一.未来,政府应该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合理匹配政策工具,落实慈善捐赠管理,以完善慈善捐赠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公益创投已成为目前各地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使得我们不得不关注它在实践中的效果和问题:一方面,随着公益创投制度化不断完善,流程也更加精细化,但实践中却常常出现"把活动当项目、把产出当成果"的现象,从而造成社会组织形式性成长以及公共服务内卷化等困境。另一方面,学界对于公益创投的研究多集中于现象的描述,认为造成公益创投困境是由于社会发育不足、规制缺乏等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19,(3):103-109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离不开精准研策和精准施策,需要借助有效的公共政策工具。在社会层面形成大扶贫格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制度安排,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政策工具选择。产业扶贫事关贫困地区造血机能,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社会公益参与其中并引导和帮助村民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可持续脱贫的根本路径,然而在实践中往往面临志愿性政策工具失灵的理论困境以及诸多现实难题。通过对"马兰实验"的个案研究,可发现一种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特征的社会公益参与产业精准扶贫的独特机制:"共建"即多方主体共同兴办扶贫产业,"共治"即各方主体共同管理扶贫产业,"共享"即各方主体共享产业成果,借此形成一套由社会公益组织小农户融入现代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机制。该机制能够有效地防治志愿性政策工具失灵,形成精准高效的扶贫共同体,进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精准脱贫的可靠推进。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是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主要提供者,但不是惟一来源。公益机构具有缓解社会政府社会服务供需矛盾的巨大潜能,因为其非官方性和组织性等特点,使其在调动企业所掌握的巨大的公益资源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中国的公益机构及公益事业的成长和发展尚处于不成熟时期,只有先定好了规则,“游戏”才可以有序进行。积极完善社会公益活动法律机制,是促进国家公益事业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公益创业是新时期提供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新模式,公益创业教育是培养公益创业者在从事公益创业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意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教育。由于公益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目标和内涵尚未明确等诸多问题。构建科学的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调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系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等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其表面繁荣之下仍然存在深层次隐忧。未来我国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亟需发展理念的更新和实践行为的转变,实现从富人慈善向大众慈善、从官办慈善向民间慈善、从限制慈善向支持慈善、从城市慈善向农村慈善、从救助型慈善向发展型慈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助力了慈善形式和规模的新发展,但公众易将通过轻松筹、水滴筹等众筹平台发布求助信息的行为理解为慈善募捐,慈善募捐与个人求助之间的法律概念有待明确。研究发现,应明确慈善类网络平台的法律性质为个人求助信息发布平台,而非慈善募捐组织,且个人求助行为并不是《慈善法》规制对象,而现有的法律规定并不足以满足互联网新慈善的多元化趋向。建议明确求助者与其依托平台之间附义务赠与的法律关系,个人求助可以部分借鉴慈善募捐法律法规中权利义务责任的规定,明确发起人的过错责任原则和平台的补充责任原则,配合个人求助纳入慈善法规制框架以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慈善新思路。除此之外,明确捐助者的撤销赠与权利、剩余善款按近似原则以全体捐助者名义转捐等都是解决个人求助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慈善动机是激发慈善事业活力的原动力,尽管社会上存在着"慈善不问动机"的观念,但是从慈善动机和效果的一致性来看,忽视动机而只顾结果并不能实现慈善的健康发展。慈善动机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慈善行为。判断人们的慈善动机要注重因果关系、注重听其言观其行、注重就事论事、注重包容和宽容。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应该倡导与我国乐善好施的慈善传统相承接、与我国国情相适应、与现代慈善观念相一致的慈善动机。内在驱动的利他导向的慈善动机实现了慈善的内化和利他本质,应得到大力倡导。要通过社区、单位、慈善榜样、荣誉激励等多方面的努力,培育内在驱动的利他导向的慈善动机。  相似文献   

18.
众筹融资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有效地缓解了资本市场资金短缺和民间资本闲置的双重问题,对建设大众创业平台、引导民间资本转化为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众筹融资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2011年我国首家众筹网站"点名时间"成立,目前有十几家众筹平台,有奖励众筹和股权众筹两种发展形式,筹资规模不断扩大,运行流程日益规范,经验不断积累。我国众筹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众筹融资规模较小,项目完成率较低;有关众筹方面的立法滞后,没有从法律层面确定其合法性;在互联网上进行众筹融资,容易使融资人的新创意被他人盗用;众筹发展整体处于初期阶段,模式单一,平台同质化程度高,不能展开差异化竞争;征信体系与诚信环境缺失等。进一步发展我国众筹融资,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立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众筹平台的统一管理并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加强项目发起人信用机制的构建,逐步建立众筹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19.
我国股权众筹面临双重困境,发展缓滞低迷。股权众筹对于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稀释投资人风险等具有积极作用,但其"私募"定性不符合股权众筹的"公募"基因,现有法律对投资者人数上限设定是掣肘其快速成长的主要根源。破解投资者人数设限困境是我国股权众筹健康发展的现实需求。从当前看,需作一过渡性安排,具体包括:构建小额募股豁免制度,设定分类层级式投资限额,对投资者人数限额进行过渡性设置;从长远看,应从法律上优化股权融资相关条款,以逐步淡化直至取消对股权众筹投资者人数上限标准,从而真正激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变迁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史。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主张始终是社会各阶层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是与贫困和不平等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有关的一场持续的政治斗争。"政府责任"是公共服务研究的核心问题,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经历了强化、巅峰、紧缩、回归四个阶段的变化。我国目前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公共服务满意度持续下降,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存在显著的"空间结构"、"类别结构"和"供求结构"差异。如何合理划定政府责任边界并高效履行责任,是我国未来公共服务制度设计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粗放供给"向"精准供给"转变;从"单一主体"向"协同供给"转变。重视发挥社会信任、公民参与网络和互惠规范等社会资本形式对政治民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降低社会成本,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