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悖论及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作为新事物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容易产生"外部性",即引致文化安全问题。而维护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这一命题存在四大悖论,即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定位的不同与耦合,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走出去"目标的偏差与背离,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矛盾性与和谐性的交融以及维护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度"的难以定量。因此,两者关系的正确处理应以"和谐"为价值归宿、遵循两个价值取向:一是遵循两个规律,二是实现理念多元化、管理多元化和资本多元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这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今世界,产业融合和互动发展已经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方式。文化产业,内涵是文化、外在形态是产业,产业融合是其本质特征之一。这既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的迫切要求。中共哈尔滨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积极探索和拓展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等融合发展新模式。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加速融合的机遇期,打破产业壁垒,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让文化产业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是现代城市重要的新兴产业,文化和科技是现代城市发展要素的基本构成,也是影响文化产业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内在机制,又是一种产业发展模式,引导社会生产由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发展到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城市经济转型、城市需求升级、城市创新力提高三种力量共同驱动现代城市文化和科技融合。如何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在提升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夺得先机,四川省成都市的实践值得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需要从渊源上探究黄河文化本位。黄河文化是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生产生活实践及人与自然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其传承的困境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时空分离。"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黄河文化本位回归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坚持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视角出发,实现人文价值与功能价值的融合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以人为本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博弈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农村视野下,新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化产业与农村文化事业,两者具有着不同的内容范域,却有着共同依赖的文化资源,这由此成为农村文化产业与农村文化事业博弈的契合点。于是,形成了一个文化资源主导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博弈关系,即农村文化产业既阻碍、又涵养文化事业;反之,农村文化事业既限制、又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并导致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先后问题成为博弈的分歧点。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诉求是实现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同步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力来源,把繁荣文化事业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李焕 《理论导刊》2021,(8):123-129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需要从渊源上探究黄河文化本位。黄河文化是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生产生活实践及人与自然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其传承的困境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时空分离。"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黄河文化本位回归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坚持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视角出发,实现人文价值与功能价值的融合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以人为本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伐的加快,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因此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经由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作为对"时代问题"的回应,"文化"本位的回归和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与弘扬,有效维护非传统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以实力的增强促进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舞台上高位态的提升,是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的目的所在。强调文化产业在健全发展体系中增强文化意识,在回归"文化"本位中增强文明互鉴、文明通约的能力,旨在推动中华文化成长为全球的高势能文化。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四川省科技支撑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包括政策碎片化、机制不完善、企业规模小,人才缺乏等等。要促进科技支撑文化产业发展,四川省要在中央部署和要求指导下,结合自身的禀赋优势,从体制机制入手,加强政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着力打造富含历史底蕴、彰显科技魅力、突出时代特色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9.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关系甚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保障.我国的文化产业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任务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依然存在体制瓶颈.文化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支持现代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改善宏观管理,从而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及其融合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丹 《理论探讨》2005,(3):122-124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以群体为本位的整体主义,而西方传统文化价值观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个人主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两种文化价值取向在某些方面有互相融合的生长趋势。一是现代民主的发展取向———科举与选举的融合;二是现代治理国家的制度取向———礼制和法制的融合;三是现代国家权力制衡结构的发展取向———五权分立制;四是科学研究方式上的革命———"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融合;五是协同性思维的产生———整体性思维与个体性思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有着天然的融合性,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乌蒙山区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形成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亲教文化、红色文化等聚集在一体的乌蒙文化,为乌蒙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应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是当今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不可阻挡之势。我国文化产业经过蓄势待发后,已开始进入起步发展阶段。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喜中带忧,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这与现有文化体制的束缚有着根本的关系。为了加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大文化政府产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需建立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体系,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要进一步发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体支撑和带动作用,构建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有机统一、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要注重五大平台建设:文化科技公共技术服务,文化科技企业信息交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科技应用,科技企业文化创意内容开发和文化科技消费市场扩展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4)
文化生产的市场赞助模式在工业时代得以形成,主要缘于:第一,物质消费文化产生;第二,新的产品分配与传播形式发展。这时的文化生产不仅在批量化、大众化的生产模式上开启了"文化工业"的时代,更在经营形式上确立了"文化商业"的主流趋势——文化与资本、消费、市场、经济联姻,呈现出很大程度的"资本化"趋势。理解这些,对于我们今天从文化与资本结合的角度研究文化产业、文化经济、文化消费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的崛起突破政治一宗教对文化的绝对控制,使消费性文化的大发展成为可能.而消费性文化作为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整体社会发展具有加乘效应.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相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求,还有巨大落差.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要重点解决文化需求不足的问题,建议通过发放文化消费券刺激市民社会的文化需求,进而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特点。从国内外经验看,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9,(12)
承德作为旅游名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下的必然选择,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承德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缺乏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文化旅游产品挖掘培树力度不够、缺乏智力支撑和引领等问题。综合分析,提出了加强产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整合管理体制、加大旅游文化产品挖掘宣传力度、培养和引进旅游文化高素质人才等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韦伯的"文化科学"方法论引入了"文化科学"概念,强调了社会学研究时象的独特性,为社会学发展开启了崭新的视角和领域,进而确立了"价值关联"与"价值无涉"的社会学研究原则,并创造性地将反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解与实证主义的因果解释融合,开创了"解释性理解"的研究范式,从而实现了社会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范玉刚 《求知》2013,(8):16-17
从生产力发展的视角看,文化产业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表征着人类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它在当今时代已成为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导方式和存在形态,并作为支柱产业成为发达国家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可以说,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当代发展与传播,已经很难脱离文化产业这样具体的文化存在方式。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文化生产和传播的载体,不仅一般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结  相似文献   

20.
白银宇  韩小国 《学理论》2013,(12):35-36
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公共服务是当前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重新拾起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道德经》中"不仁与仁"的话题与和谐发展观有重要联系,在当前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将"不仁与仁"思想统一看待,对国民培养良好、高尚的道德情操,构筑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