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马克思与诺奇克国家理论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诺奇克国家观的异同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国家起源问题上,二者均反对思辨的契约论传统,马克思从市民社会寻找国家的基础,诺奇克提出“反契约论”的国家起源图景;在国家职能问题上,诺奇克提出“守夜人式”国家的观点,与马克思思想有相通之处;在国家的未来发展问题上,诺奇克描绘的理想模型实际上是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思想的再发展。文章还回应了诺奇克对马克思国家理论的批判,并总结了二者间的分歧。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9)
从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背景入手,在借助了相关文献材料基础上,对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时代和理论条件、国家理论的基本内容、国家职能理论几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探讨,在理论基本把握基础上分析得出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历史地位。通过对马克思国家理论相关内容的分析,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国家理论的认识,抓住时代主题,分析时代背景,并进一步考察马克思国家理论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重新认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是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历史进程这一时代课题的理论基础。国内学界出现了重读马克思 ,发掘其资本主义理论新的生长点的潮流 ;他们从世界历史的视角重新认识资本主义 ;深化了对“两个必然”的理解 ;重新厘清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宝库中哪些是当今时代最可发扬和借鉴的思想 ,哪些是该突破的理论局限。可以说 ,近年的研究得出了丰硕的成果。当然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还需要更深入的发掘和整合 ,现有的研究成果也还有待于整理和概括。要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理论的发展必然借助于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道德哲学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但关于马克思道德哲学的研究目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从马克思道德理论的争论入手,详细论述了这一争论从正义之争到道德之争,以及之后的不断发展,并通过反观这一争论的全过程,提出对马克思道德哲学的理解必须有道德理论层次上的提升。马克思道德哲学中的道德理论属于不同理论层次,是超越一般理论层次的道德哲学,包含了从个体到类的层次提升,以及从单纯的道德理论到整体理论中的道德蕴涵两个方面。从道德理论层次入手理解马克思的道德哲学,无疑将为理解这一争论提供一条新的思路。这对于推进马克思道德哲学研究,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与资产阶级学者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的根本区别,但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理解产生了一些与马克思的本意相偏离的地方,如把无产阶级专政看作是一种国家政权,是社会解放的“普遍运动”。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消灭阶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这一理论的正确认识,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理论进行再认识,从而达到科学地认识和理解这一理论的目的。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政治组织,不是社会解放的“普遍运动”。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不是消灭阶级,而是在政治上“保证”从资本主义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4)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形成、实质及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是研究市民社会理论的重要基础。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从鼎盛到后现代的转变,对文化体系和交往行为的研究是其理论特点,"公共领域""生活世界"是其理论核心。对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二者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张会 《学理论》2012,(14):37-38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形成发展的全过程,是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有着其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交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交往是使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从地域化转向为全球化的主要根源;世界交往的发展为共产主义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普遍交往是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1,(1)
世界市场理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体系中居重要地位,在国际与国内发展新形势下,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意义与价值逐渐凸显。结合时代要求对该理论展开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研究首先应从该理论本身出发,以全面把握其理论内涵,并进一步探讨该理论在当前背景下所具有的时代内涵。这既为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又赋予了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以新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9.
美国历史学家魏特夫通过对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认为"两种生产"理论的提出破坏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统一性。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其理由主要有:第一,该理论并不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而是从马克思思想的创立之初就已提出,并贯穿了马克思思想的整个发展历程;第二,它没有破坏唯物史观的统一性,二者在深层意义上是一致的;第三,"两种生产"之间是有机统一的,二者有机结合构成了马克思分析人类社会构成要素性质、特点、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方法,在现象具体层面,马克思正是将"两种生产"理论运用到分析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结构,才最终实现了其晚年思想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程恩富  刘召峰 《理论探索》2012,(4):11-14,18
马克思对现存世界"问题"的分析进展与他"未来构想"具体内容的演变具有"同步性"。"社会关系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马克思凭借其拜物教批判理论,实现了对这一"问题"的透视,并预测了这一"问题"不再存在的"未来"。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都只是"社会形式"的定位,对"社会形式"的"历史性"的揭示,以更加严密和有效的方式论证了共产主义"未来构想"的合理性。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除作为"社会存在"的"拜物教现象"赖以存留的社会条件,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现实通达理想之路"的核心命意。拜物教批判理论对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伴随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愈来愈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通过分析梳理马克思文本著作,可以看出马克思这一理论在诸多文本中均有涉及,且经历一个萌芽、形成、验证、发展的完整过程。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启示我们应扩大对外交往,实现跨越式发展;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良好交往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一课题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范畴的界定,以及世界历史形成的机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揭示了这一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使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理论。针对这一问题,当代国外学界存在三种代表性观点或批判:一是认为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二是认为使用价值在本质上是马克思根据抽象人的需要而设定的一种形而上学,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功利逻辑,根本解释不了原始社会的象征交换;三是认为马克思赋予了使用价值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将其视为人类解放的最终依据。文章在逐一回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诠释了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为生产力落后国家的发展前途提供了理论指向,也留下了实践难题。毛泽东依据中国革命的特殊情势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的跨越理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解决了生产力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的问题,江泽民和胡锦涛提出了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技的跨越发展理论,这些理论成果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的跨越理论,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跨越理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道德思想在其理论体系中虽有变动但无断裂。从一种层次论的角度,通过对马克思"实处世界"中的"道德生活""理论世界"中的"道德思想"和"理想世界"中"道德追求"的探讨,研究道德思想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底蕴式存在。在早期马克思那里,所谓的道德评价和道德谴责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非专门有意识地去做,涉及的道德含义也是一般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创立唯物史观时期及以后,马克思的道德思想一直是隐含在整体理论背后的价值原则;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道德评价是更深层次的道德评价,包含了深刻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这一理论延续体现了道德理想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底蕴式存在。  相似文献   

16.
王真真 《学理论》2015,(7):29-30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发展道路、发展前途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与基石,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马克思生前并没有写过一本关于社会形态理论问题的专门著作,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诸多观点也是散见于马克思不同时期的众多著作之中的。因此本文以马克思不同时期的著作为线索,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概括为最初探索、初步形成、发展成熟、晚年提升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张丽红 《学理论》2011,(16):26-27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尚未出现过的理想社会,是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为理论支撑来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符合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本真精神的,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在当今社会的一种合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人学理论主要包含三项内容:一是人的需要理论;二是人的本质理论;三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这一理论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基本前提、理论基础和根本出发点。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人学理论,对我们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霞 《党政论坛》2005,(5):10-11
刘霞的"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及现实意义"一文分析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与国家理论,阐述了马克思对未来国家的构想,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经济基础还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情况,生产力还很落后,且极不平衡。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套用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理论,一切只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改革开放进入深化的阶段,这一点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合 《理论探讨》2004,3(3):36-37
现在学术界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从不同的角度作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我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其核心就是马克思所一贯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1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在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形成以后。在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形成以前,历史还不能称其为世界历史。这是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及向世界的扩张,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才真正有了密切的联系,人们的交往才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资本主义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化的世界市场,控制了商业,把所有的资本都变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