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未来信息化战争,对于空军飞行人员来说,单独执行任务多,独立性强,特别需要强化以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敢打必胜为核心的“孤胆作战”精神。这种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夺取战争胜利不可缺少的精神要素。为此,要充分认清形势任务的要求,切实增强培育官兵“孤胆作战”  相似文献   

2.
<正>从建国门到复兴门,几百年来,北京长安街见证了多少沧桑,又将多少瞬间凝固为永恒。"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讲话、坚定有力的手势,激荡起人们的心潮,必将载入人们的集体记忆。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从历史深处萃取的坚定信念,也是向世界宣示的我们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3.
设立“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不仅提醒国人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凝聚力量、奋力拼搏,也以中国的记忆警醒世人,促使人类历史记忆时刻保持唤醒状态,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相似文献   

4.
60多年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烈的正义战争。在这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沉重打击法西斯侵略势力,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的尊严,谱写了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不分党派,不分老幼,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近代中华民族在抗击外来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  相似文献   

5.
2010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战胜邪恶、文明战胜野蛮,牺牲最为惨重的一次战争.65年来的世界历史也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世界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换来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充分看到美国挑起的对华贸易摩擦的实质,要看到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图谋,要相信中美贸易战中,中国代表的是人类发展的方向,代表的是世界进步力量,代表的是正义,代表的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必胜,人民必胜。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17)
<正>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机群方队英姿勃勃,呼啸着掠过北京上空。碧空如洗,彩虹如练。面容坚毅的一万多名官兵昂首阔步,接受检阅。先进的装备悉数登场,金戈铁马,气势如虹。中国大阅兵,迅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70年前,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中美苏等9国共同接受日本投降。被称为"最惨烈的死亡与毁灭汇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正义力量的彻底胜利而宣告结束。2015年  相似文献   

8.
违法建设号称“城建一号难题”,合肥市用“大拆违”的方式成功破解这一难题,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本文分析了“大拆违”这一政府行为的价值:“大拆违”的理由是正义的、方式是依法的、观念是科学的,“大拆违”也推动了法治政府的建设。同时,对大拆违本身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正义战争观奠基于唯物史论,形成于对传统正义战争论的批判性继承,并从人性到阶级性、从道德伦理原则到经济基础事实、从理性正义的抽象论证到历史实践的具体批判、从剥削阶级的狭隘眼界到人类解放等四个方面对传统正义战争进行论证超越。  相似文献   

10.
人类共同价值是世界各国人民和各个民族的价值追求和共同心声,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升华,承继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深厚根基。其中,以和为贵映射安全稳定的历史基因;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人类发展的物质根基;天道均平构筑世界秩序的力量基石;义以为质创设正义力量的伦理保障;民为邦本彰显民主至上的价值张力;自由无束助力人类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了一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世界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南京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为这场正义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在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的时代图景中,认识时代主题,把握时代脉搏,应对时代之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安排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大历史观。这一历史观无处不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光辉:在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形成时间“大”跨度、空间“大”视野、整体“大”思维、深层“大”逻辑的科学内涵,这是区别于西方大历史观的理论自觉;在实践中,大历史观贯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奋斗史、发展史、改革史,这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实践自觉。通过纵观中国共产党大历史观的演进脉络,能更好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历史自信,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13.
马秀明 《前沿》2001,1(11):35-37
“精神胜利法”这一名词源于鲁迅的小说《阿 Q正传》,从“精神胜利法”这一名词的提出到现在还不到 1 0 0年的历史 ,但这一心理现象的产生可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可以说它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本文试从“精神胜利法”的萌芽、产生、发展说明“精神胜利法”这种心理现象的实质。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无疑也是一种意识 ,任何一种意识和心理的产生都源于人们的物质和社会存在。列宁精辟地指出 ,人的心理是“头脑的机能 ,是外部世界的反映”(1 ) 所以 ,研究精神胜利法首先要探讨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说 :“自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创立了以生产劳动实践观为基础的科学实践论 ,揭示了人的实践本质和实践的人学本质 ,给社会历史以客观的承认和尊重。由此 ,他反映了人类生活的“本来面目”,解决了人类实践和人类意识的关系问题 ,把握住了社会实践的客观进程 ,说明了“人”的实践本质。在这样的意义上 ,他的新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把唯物史观说成是物质本体论的推广 ,或者借口不赞同这种“推广”说而抹煞马克思历史观的唯物主义性质 ,都是对马克思哲学文本的错释  相似文献   

15.
1995年8月4日上午,在贵州省民族研究所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so周年”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省民委、贵州日报、贵州民族出版社、省社联、贵州民族文化宫的代表及省民族研究所的全体同志共60余人。半个世纪以前结束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正义战争。这次战争是中华民族在蒙受百年屈辱后对外来侵略者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这段历史,牢记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告诫,对于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道德立场对战争进行分析一般存在三种观点,即现实主义观点、和平主义观点及正义战争理论。战争若不可避免,则应遵守正义战争的原则,尽量减少毁灭性的伤亡和破坏,这才是国际社会的应行举措。当下,正义战争理论已经成为有关战争合法性及合理性的评判标准及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7.
徐元宫 《同舟共进》2014,(10):64-68
众所周知,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悍.然发动侵苏战争。经过艰苦卓绝的四年浴血奋战,苏联人民终于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苏联军民的英勇抗敌,也是世界一切正义力量向困境中的苏联人民提供援助的结果。然而,还有另外一些因素,迄今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比如战争期间苏联政府对在押囚犯的利用等。  相似文献   

18.
郭冬梅 《青年论坛》2010,(6):130-133
《巨人传》是法国著名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拉伯雷在小说中用大篇幅描写战争,并借此表达对侵略战争的厌恶,对正义战争的支持,突出了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战争的描写,拉伯雷表达了赞美人的力量、发挥人的智慧、尊重人的生命、强调人的品德的人文主义战争思想。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春末夏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我市,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民建呼市委员会的广大会员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他们在中共呼市委、民建呼市委领导下,发扬万众一心、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与疫情展开了殊死拼斗,为夺取“抗非典”的彻底胜利贡献了积极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那场战争的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其中中国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苏联死亡人数超过2700万。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