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宁  王冰 《青年探索》2016,(6):27-32
近年来各类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数量多、影响大,其中不少公益组织是由青年人创建并担任负责人。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对G市三个青年公益组织及其负责人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发现在这些公益组织的青年领袖人物的成长过程中,公益孵化机构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公益报道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青年公益活动的模式有行动倡导和行为艺术的特点,而报纸的公益报道则提高了青年公益活动的社会认可程度。研究同时发现来自政府部门的对青年公益组织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尚不明显,由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不但应该给社会组织提供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还应该积极介入青年社会组织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使青年社会组织能发挥更加积极正面的社会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2.
扶持青年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路径,但长期以来,各国政府和公益组织扶持青年创业的成功率均较低。而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扶持青年成功创业的公益模式。该模式的实践经验表明,公益组织作为社会问题的解决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面对层出不穷和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从理念、方法、治理、资源、制度和工具上进行社会创新。只有这样,公益组织才能更有效解决社会问题,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B俱乐部的个案研究,描述了都市白领青年组织网络社团参与社会公益的活动特点,指出成长于社会转型期的都市年轻人并不是不热心公益,而是与其父辈相比,他们对于公益责任的认同更加趋于务实化、人性化、生活化,而且这一群体特殊的公益实践方式和责任理念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进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结构和青年行动逻辑的转变,青年社会组织不仅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其他社会资本要素有重要促进作用.促进社会资本的生成与维持应当成为青年社会组织培育的逻辑起点.处理好自治与动员的关系,注重公共精神的培育和结构本位下培育横向交织稠密的青年参与网络,有助于使青年社会组织在社会资本形成和维持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年公益人:一个新型社会群体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年公益人是伴随改革开放时代而诞生的群体,在加快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进程中发展壮大,他们具体包括青年社会工作者、青年志愿组织管理者、青年爱心机构负责人、青年公益传播者、青年公益研究者、青年公益创业者等等。青年公益人群体发挥的社会价值体现在:扩大社会参与、构筑社会良心、健全社会保护、丰富社会职业等方面。作为中国现代化社会转型期的新型社会群体,青年公益人将发挥越来越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吴浩 《青年论坛》2014,(6):43-47
"冰桶挑战"以个人的小微力量唤起全社会对罕见病的关注,低廉的经济成本,只是在网络上点击观看视频,却传递出青年群体对弱者的关爱之心,无疑是符合青年群体的价值追求。相较于传统公益文化模式,以"冰桶挑战"为代表的创新公益文化模式,赢得了青年群体的积极响应与参与。创新公益文化模式顺应了青年群体的文化崛起趋势,融合了网络恶搞文化元素,满足了青年群体心理需求,适应了青年群体价值观鲜明展现的需求,值得国内慈善公益组织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公益创业借鉴商业企业经营模式,创造社会价值并实现经济回报。公益创业作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型组织,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来公益创业在国内的发展比较迅速,成为推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尤其是中国青年对公益创业的热情高涨,中国青年通过公益创业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同时解决社会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青年公益创业者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2016年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指出,我国青年公益创业面临着筹资困境,资金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公益创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文针对青年公益创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目前公益创业者筹资现状,主要有:创业启动资金规模较小、资金来源渠道较少、过度依赖政府等;找出影响公益创业组织筹资困难的原因,主要为:公益创业组织法律地位模糊、组织缺乏绩效评估体系、自身经营能力不足等;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规范公益创业组织法律形式、鼓励发展公益创投等中介支持机构、注重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等,促进我国青年公益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灾害治理是政府的基本社会管理职能。政府在灾害治理中发挥了其他公益组织所不可取代的主导作用,但政府的这种主导作用并非包揽一切。公益组织基于公益使命,在灾害治理中也可以发挥政府不好起、起不好的作用。本文以昙花一现的"遵道模式"为案例,分析灾害治理中政府与公益组织协同协作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既包括工商创业,也包括公益创业。青年公益组织在长期以来的服务与发展中,探索并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众创空间",其作用包括促进青年公益组织焕发生机、推动公益服务项目持续发展、培育青年公益经营管理人才、连接公益组织社会网络、发挥公益组织社会创新功能,等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典型案例,如广州"青宫基地"、惠州"青年汇"、桂城"创益中心"、小榄"创意菊城"、"5470青创空间"等公益创客空间,对于全国其它地方而言,颇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ERG需求层次理论和组织认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影响青年志愿者对组织认同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并通过对广州公益组织中的青年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来证实与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生存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对青年志愿者的组织认同不存在显著影响。内部影响因素中,受教育水平、个人关系需求满足程度影响着青年志愿者对组织的认同。外部影响因素中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对组织认同不存在明显差异,而组织内部关系以及组织评价对组织认同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 ,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传统模式面临新挑战。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应遵循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应有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
试论行政组织激励机制向企业组织激励机制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类社会两种典型的组织形式,行政组织和企业组织虽然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但在有效激励员工、提高组织效率这一点上,二者有着同样的目标。本文从行政组织和企业组织的激励概念入手,归纳总结了行政组织和企业组织激励机制的内容,分析了各自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行政组织和企业组织激励机制的共性和差异性,最后提出了行政组织激励机制向企业组织激励机制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和谐警察建设,是指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为思想基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现实背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根本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警察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以和谐善治为公安工作模式,实现警察建设和公安工作与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之间关系及其自身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共进,努力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它是对传统的封闭型、官僚型、管制型警察建设与管理理念及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和谐警察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实现警察管理行为和谐、警察公共关系和谐、警察人际关系和谐、警察执法服务方式和谐和警察生活方式和谐的目标要求,遵循"抓班子、带队伍、保平安、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建设和谐警察文化、完善警察管理、增强警察执法能力,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洪长安 《桂海论丛》2009,25(5):106-109
经典的组织社会学理论假定凭借理性主义的管理方法、制定并执行严格的规则就可以科学地对组织进行管理.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组织中的行动者利用行动的"不确定性领域",不断地建立和扩展其"自由余地",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从"结构与行动者"关系的视角对组织中行动者的"自由余地"进行分析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保安服务业作为社会服务行业的一支生力军,从无到有,历经十几年风风雨雨,方兴未艾,成为社会公共安全保卫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保安服务业能否不断地进一步发展壮大,高质量地开展保安勤务是其关键所在。文章述及了保安勤务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的相关问题,其宗旨乃为保安勤务的开展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我国存在着起步慢、规模小等现实问题,而在国外却有了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学习、借鉴国外国家发展的经验,对指导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安机关是武装性质的”论断在现阶段是缺乏法律依据和理论根据的。公安机关虽然历史上曾经是我国的武装力量之一 ,但自 1 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颁布后 ,就已不再是国家武装力量。同时 ,“武装性质”并不是公安机关所有警察及警种的普遍属性 ,也不是区别其他组织的根本属性 ,因此不能成为公安机关的性质。在论述公安机关性质时 ,应剔除“武装性质”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迅速增长的时代,考察组织相对于环境变动的动态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在组织能力的问题上,常规组织往往着重于组织的静态能力建设,而对其动态能力则很少给予关注。与常规组织不同,任务型组织要求发展出一种动态能力。这种动态能力虽然表现为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能力,而实际上则是一种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Participation is a community mobilization process which develops in relation to i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Two of the most salient internal conditions due to their import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CP) are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leadership adopted by participants throughout the participatory project. That is, the community constructs along its self-management process, the particularities that those conditions should have, so that they correspond with the meaning of participation orienting it an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als the community attempts to achieve. It is argued that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develop in the participatory community not only as related conditions, as they jointly influence CP, but as two conditions which mutually influence one another, so that the definition the community makes of one of them converges with the definition of the other one. That relationship is examined taking as illustration a case study of CP which has a successful history of seventeen years of continued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20.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已在解决历史遗留边界问题,打击恐怖分子和“三股势力”,维护中亚的安全和稳定,以及推动区域性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自身也存在许多的矛盾和困难,在对外关系上也面临许多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