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在把握散居地区少数民族教育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南通市对西部学生少数民族教育的调查,剖析当前教学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根据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提出了完善教育联动、政策激励、优胜劣汰、研讨互动和公平导向等五项机制,以改进散居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为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
杂散居地区的民族工作历来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是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之一,在新的世纪,民族问题与民族工作的影响和作用愈益显重。因此,正确地认识和分析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掌握其发展的规律,对各民族交往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所了解,并根据出现的情况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促使越来越多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城乡少数民族,伴随着人口流动的步伐进入少数民族散居城市社区,使得一些城市社区的民族成分和文化种类迅速增加,客观上出现了由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社区.这种多民族社区与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社区“,在内涵、外延以及类型上都有较大差别,给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城市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就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多民族社区的形成及其特点进行探讨,提出构建和谐文化是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多民族社区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群众多数分布在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教育质量不高。寄宿制是符合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实际情况的重要形式,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推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有利于社会公平与和谐的推进,能较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散居少数民族指的是居住在民族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及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内,但不是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我国散居的少数民族人口约有2700多万,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5%。其中,分布在大、中城市的约700多万;分布在东北三省、东南沿海及内地农村地区约700多万;其余分布在滇、黔等省区民族乡镇。城市少数民族包括了55个少数民族成分。人口占散居少数民族总人口的约1/3。城市少数民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世居的少数民族,一部分是因工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更大范围的民主,推进了民族法制建设,贯穿着民主法治精神。民族区域自治坚持和保障各民族享有平等权,是坚持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必须帮助少数民族优先发展,保障杂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各民族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西部民族地区实施民汉双语教育一直是我国建国以来的重要举措。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国家稳定、民族融合,有利于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提高少数民族个体文化素质,增强少数民族生存技能,促进社会流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缩短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差别,使民族地区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输于汉族地区。但是,要实现其战略意义,应在实施民汉双语教育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国家还要支持培养大批的双语教师和研究编写更多双语教材。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少数民族散居化进程加快,我国中西部大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涌入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经商、务工.由于地域文化差别与区域经济差异,使城市民族关系出现新的发展态势.文章对江苏全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生存现状、基本需求、流动模式、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等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政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四川少数民族同胞最强烈的利益诉求是增加家庭收入,而不是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不仅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少数民族同胞存在同一利益诉求和不同利益诉求强烈程度差异,而且不同年龄、不同地区、接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少数民族同胞也存在同一利益诉求和不同利益诉求强烈程度差异。政府应大力改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发展民族经济;大力提高少数民族同胞教育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民族经济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水平、改善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同胞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上海是少数民族散居地。上海民族工作的特点是大城市的民族工作,少数民族绝对人数不多,少数民族的民族特征和差异性也不十分明显,但上海处于一个全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又由于上海在全国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必然海纳百  相似文献   

11.
鉴于事关少数民族的相关问题往往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分子借以攻击我国民族政策,图谋挑起民族事端,进行民族分裂的切入点。为了探明事实,明确认识,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认知环境,有必要就民族研究中几个认识模糊的问题展开探讨,其一,"民族利益"与"民族地区利益"二者能否视同?其二,可否能将我国少数民族直接指称为社会弱势群体?其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教育、就业、贫困等发展滞后问题的根源和实质在何?  相似文献   

12.
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不仅是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促进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根本需要,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梳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剖析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短板和外在制约,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健康长远发展的可行性途径进行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为散居在城市社区的少数民族提供专业化、人性化服务,是社会工作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由此,从分析城市散居少数民族在社区中的困境入手,剖析民族社工的工作性质及应强化的工作重点,并进一步给出了拓展民族社工工作的建议。民族社工工作事关社会和谐,亟需加大民族社工的工作力度,推动民族社工工作向纵深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民族问题与民族工作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位置。贵州作为多民族省份,如何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立足实际,把握住历史契机,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是贵州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迫切任务。贵州的民族问题,主要是发展问题。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以至民族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贵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能不能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加快发展,实现新的跨越,缩小与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5.
如何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妇女人才,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妇女解放,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民族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我们培养出来的少数民族妇女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整体素质上来看,都还远远不能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在现有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下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少数民族就业问题是我国农民工问题、大学生就业、下岗工人就业问题之后面临的又一社会问题,它涉及到国家民族政策调整和政府的就业方针.而在中国近3年的社会问题中,民族地区稳定的问题也越发凸显,其中就涉及到少数民族的教育与就业问题.笔者以青海省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为例,对其从升学到就业的问题进行了考察,以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公平进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和就业矛盾的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身处"二元结构"与"二元区隔"的夹缝之中。城市是一个影响民族关系的敏感地区,随着近几年舟山城市化和少数民族散居化进程的加速,舟山群岛新区也日益面临多民族共处的问题。本课题以舟山群岛新区的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选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特征、经济特征、流动特点及模式、社会关系、宗教适应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描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状况,指出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困境成因,并提出提高和拓展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加快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回顾了南宁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分析了南宁市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县乡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南宁市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以满族和蒙古族为主,这两个少数民族的村落由于改变了其民族的根本特征——游牧,造成了其村落式微现状更加严重。对传统村落保护认识不足所造成的人为破坏、开发破坏等,也给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了制约和负面影响。在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之时,应更多地考虑本省村落发展的现状,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模式,选择符合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地区在我国地理构成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教育关系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局。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教育,在搞好科学技术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人文教育,是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