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各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对周围城市的辐射效应。从整体视角出发,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现状、高校数量以及高校之间的合作变化,以深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创新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同时,探讨和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1,(8)
正广州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核心引擎功能,释放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努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两大国家战略,关乎广东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的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为区域社会科学治理提供了保障。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粤港澳三地社会治理数据,同时考虑到粤港澳三地的统计口径差异,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1个城市的社会治理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并对进一步促进区域社会治理和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有效引导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青年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积极促进群团组织、官方研究机构、民间智库、高校学术机构及专家学者之间在青年成长发展问题理论研究方面的深度合作发展,积极开展湾区内城市青年工作的经验交流,探讨提升青年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的有效路径,现定于2020年9月以"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路径与机制研究"为主题举办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论坛。现特向全国发布征文启事,诚邀广大专家学者撰写论文,踊跃投稿,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后,由我国提出建设的新型国际化经济湾区。规划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当前我国区域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通过比较研究粤港澳大湾区11市的服务功能,并分析各市服务业的竞争态势,研究发现:香港处于大湾区服务功能核心地位,带动着整个湾区的经济发展。广州、深圳经济增长速度快,综合实力强。其中深圳对湾区城市的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已赶超广州。澳门由于城市规模限制,对周边城市影响较小。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江门、惠州、肇庆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受港深穗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面对着一个中国、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的多元化大湾区,青年身份认同对国家和大湾区的发展极为重要。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大湾区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战略规划为粤港澳青年群体归属提供了真实而有力的依据和基础,但是青年典型代表特性不够鲜明丰富,三地青年群体交流融合深度不足,媒体信息传播力度不够以及由于殖民政策导致的港澳青年的文化认同问题,对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群体身份认同建构带来一定挑战。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群体身份认同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青年多方积极合作。  相似文献   

7.
钟文光 《前进论坛》2020,(3):47-47,42
对标国际三大湾区,生态环境仍是粤港澳大湾区一大短板。由于湾区自然环境容量有限,湾区经济迅速融合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大,为此必须寻求一条资源循环利用的路子。在2018年,"无废城市"建设已被提上日程,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在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再利用方面将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因此,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无废示范区",系统推进区域内固体废物处置,提高湾区循环发展水平,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正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天然地理区位优势,扼守珠江出海口,乃典型富水区,然而又是经济高速发展所胁迫的水资源高风险区。中共十九大提出将港澳发展融入国家发展规划,建设粤港澳世界级大湾区,这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新格局下河口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已成为制约大湾区高速发展战略的瓶颈,亟需创新驱动,提升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从战略高度前瞻性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强咸潮河口蓄淡水库的规划及保护。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1月10日,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召开,提出了奋进城市三水新征程。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大背景下,佛山三水将紧扣新时代的脉搏,奋进城市三水新征程,聚焦质量、动力、效率三大变革,立足高质量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近悦远来的区域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深化贸易合作是深化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之策,一方面广深港澳四大中心城市带动珠三角快速发展,内部协同度高,且产业化水平高,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合理,兼具金融中心、科创中心、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得益于大湾区优异的自然交通环境,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节点。但是在大湾区贸易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国际环境恶劣,内部优势弱化,创新能力不足,内部规则协同度低等问题。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应积极探索新型贸易合作模式,创造新业态,用数字赋能外贸;构造新结构,优化外贸产品结构;构建新合作,让湾区内部合作成为内循环引擎;利用新平台,发挥重要载体的节点作用,从而让新模式创造新动能,进一步推动粤港澳的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经济的迅速崛起正日益改变着我国传统的城市经济区格局,已经成形的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被视为未来中国最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地区,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新一轮的投资浪潮将改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原有的产业和城市空间,也会促进其经济外向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外向拓展为近域拓展、远域拓展与泛域拓展,相应地需要构建产业链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城镇网络、创新网络等空间支持系统,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港澳台快报     
《小康》2018,(20)
正"粤港澳大湾区竞争力研究报告"在港发布6月28日在港发布的一份"粤港澳大湾区竞争力研究报告"称,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多项优势,极具发展潜力,将逐渐成为世界湾区竞争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该报告的发布方、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院院长桂强芳表示,研究团队历经近一年时间,根据基础资料和大量调查研究,对湾区和城市单项、专项竞争力和分类优势进行评价分析,产生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加强粤港澳三地法治建设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来,大湾区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粤港澳三地法律制度差异明显、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通的制度保障不到位、相关协作机制有待建立健全、广东立法执法水平还有待提升等问题仍然存在。今后应着重从加强大湾区建设的制度供给、健全大湾区行政执法合作机制、加强大湾区司法协助、推动大湾区法律服务协同发展、完善大湾区建设法治服务保障的实施机制等方面,不断推进大湾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呼唤青年国家认同的合法出场,但现实中粤港澳大湾区部分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正遭受着一定的危机与挑战。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立足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当代内涵理解与时代价值重构理性探究应然态,瞄准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现实困境客观正视实然态,在实然与应然的理性“对视”中引入动态系统理论逻辑寻找破解之道,可尝试探赜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四解式”系统重建路径。  相似文献   

15.
《桂海论丛》2021,37(2)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重要内容,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综合竞争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至关重要。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如认知层面的责任界限不明、主体层面的多元结构不完善、运行层面的合作途径单一以及制度层面的保障供给不足等。这主要是因为粤港澳三地社会制度、环境发展诉求、环境治理模式、环境法律体系、环境执法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以及受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等因素的影响。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进程,需要开展全民生态环境协同观教育,明确主体责任;建立权威的生态环境组织机构,打破条块分割;拓宽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渠道,增强协同合力;构建系统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平衡制度供求。  相似文献   

16.
金融产业空间格局是反映资本流动和集聚效应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基于功能性城市区域为空间管治单元的研究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空间格局进行研究,进而分析金融产业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功能城市区域已形成以广州天河和深圳福田为主核心,广州越秀和深圳罗湖为次核心的金融产业空间格局。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东莞松山湖等地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将形成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重要支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区域竞合模式差异和区域管治模式差异形成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在我国逐步放开外资负面清单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将逐步与国际相衔接,形成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7.
正战略部署东融,要主动融入对接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而与长三角、京津冀等沿海发达地区加强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借力加快发展。实践探索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中觅良机8月中旬,梧州市西江干流,一艘艘货船向东驶去。梧州是中国西部大开发12个省(区、市)中最靠近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怎样  相似文献   

18.
正江门,是广东省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有"中国侨都"之称。江门市市长刘毅表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江门改革开放的"二次创业",举全市之力推动大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一、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探索研究1.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研究。2.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问题研究。3.粤港澳大湾区促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发展高效联动研究。4.扩大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研究。5.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保障市场公平竞争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1,(2)
正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2021年,佛山市将深入推进"双区"建设,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近年来,佛山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高站位谋划推进十大湾区平台和427个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探索推动"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发展,积极参与"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着力构建"香港+佛山""澳门+佛山"合作机制。"十四五"时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佛山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