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婷 《当代贵州》2020,(2):23-23
镇宁自治县六马镇蜂糖李声名在外,2019年销售又火了一把。"果子还没有完全成熟就已经被各地水果批发商订购一空。"当地村民说,土地改种蜂糖李后,一亩地的收入至少在3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林民 《当代贵州》2020,(16):38-39
李花怒放一树白,遥望疑是春飞雪。素有"中国蜂糖李之乡"美誉的镇宁自治县六马镇,正值李花盛花期。清风徐来,花香沁人心,置身园中,愈发令人沉醉。漫山遍野的李花对于六马人而言,意味着一场令人期待的丰收将在不久后来临。六马镇目前已发展李子产业11万余亩,其中蜂糖李6.5余万亩。  相似文献   

3.
正"这几年,村里不仅环境变好了,还有了产业增加收入,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这都离不开张书记的帮助。"边界村村民谢小村说。5月18日,记者来到望谟县石屯镇边界村,只见谢小村口中的张书记——边界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奇能正顶着烈日,忙着给蜂糖李剪枝。"从2018年起,我们村里陆续种了10万多株、2000亩蜂糖李,长势还不错,今年有些也开始挂果了。"心系村民的收入,张奇能时常会跑到村民家的李子林,帮助他们打理果树。说到驻村故事,张奇能与边界村结缘是在2016年。当时的边界村偏  相似文献   

4.
正水城县发耳镇结合山地区域特点,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樱桃、杨梅、蜂糖李、刺梨"四棵树"按下全镇脱贫致富快进键。阳春3月的水城县发耳镇,记者本以为是和其他地方一样繁花似锦、果树飞花,真正抵达时,看见的  相似文献   

5.
<正>水城县发耳镇火红的玛瑙红樱桃,让这里成为六盘水人夏季周末的良好去处,踏青,摘果,尝鲜,平均20元一斤的价格,让小小的樱桃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新门路"。"一分种九分管",发耳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但因地制宜精准聚焦樱桃、杨梅、刺梨和蜂糖李四大产业。"冬剪骨架,春剪花,夏控旺长,秋后拉。"结合经果林的不同需求,发耳镇采取时节体系和果树体系双头齐进的管护模式,解锁了大自然的"秘密",实现了"种下去"与"长出来"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以来,镇宁立足资源禀赋、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牢记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创"九字诀"推动农业产业提规模、调结构、上档次,以产业大发展助力群众大增收,夯实乡村振兴基础。3月,春回大地,万物始新。走进"瀑乡"镇宁自治县广大乡村,满目绿芽,樱桃、蜂糖李、火龙果、百香果、蔬菜、特色养殖等产业又进入"春耕"时节,一幅幅"产业兴、经济活、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随着春风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7.
正阳春三月,镇宁自治县15万亩李花竞相怒放。在六马镇果园村,村民王洪一家正在给李树除草施肥。"我从2009年开始栽种李树,现在种植面积已达20多亩。2017年有10多亩李树挂果,当年收益就有10多万元。"王洪笑得很开心。六马镇属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气候与土质很适宜种植李树,尤其是当地产的蜂糖李,甜如蜂蜜,深受消费者喜爱。2008年开始,为促进产业发展,镇宁因地制宜发展李子产业,以六马镇为  相似文献   

8.
正6月18日,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走进镇宁自治县六马镇,街道两旁满是青脆诱人的蜂糖李,买卖声不绝于耳。"现在刚卖了10天时间,平均每天卖出千余斤,远销北京、厦门、江西和东北等地,不愁销路。单价依据果子的品质20元至60元不等,目前的销售额有10多万元。"六马镇果农李光学笑着告诉记者,接下来的一个月是这一年的丰收季。  相似文献   

9.
<正>2关注点水果家族新贵,全国各地“圈粉”。我叫蜂糖李,一听我的名字,就知道我有多甜美。不错!我素有“中华第一李”之美誉,是贵州特有精品水果代表。据考证,我发源于现镇宁自治县六马镇看牛新村磨液组,20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将我带到弄袍村种植,于是我在打帮河畔扎根。  相似文献   

10.
国内语文学界对魏学洢所著<核舟记>在教学中因长期来实物的失传而理解原文上出现众多纷争的疑点,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文物及对文献的研究,对王叔远作了新的考证,对魏氏<核舟记>中的疑点试加澄清;并将李日华的<核舟记>与魏氏<核舟记>作一番比较;同时从明清众多的"核舟记"中分析了核雕工艺的沿革.  相似文献   

11.
以"一核两翼"科技创新协同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要着力解决"一核两翼"科技创新协同面临的问题、挖掘潜力;积极构建"一核两翼"科技创新协同路径、激发活力;建立完善"一核两翼"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制度、增强引力,不断推动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据《沿河县志》记载,沙子空心李于1858年引进栽培,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空心李因其成熟时,果核与果肉自然分裂而得名,皮薄肉脆、清香浓甜,素有"人间仙果、李中茅台"之称。沿河沙子空心李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荣获"中国优质李金奖"。目前,沿河已建成空心李基地3.1万亩,年产值1.43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3.
正据《沿河县志》记载,沙子空心李于1858年引进栽培,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空心李因其成熟时,果核与果肉自然分裂而得名,皮薄肉脆、清香浓甜,素有"人间仙果、李中茅台"之称沿河沙子空心李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荣获"中国优质李金奖"。目前,沿河已建成空心李基地3.1万亩,年产值1.43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4.
正据《沿河县志》记载,沙子空心李于1858年引进栽培,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空心李因其成熟时,果核与果肉自然分裂而得名,皮薄肉脆、清香浓甜,素有"人间仙果、李中茅台"之称沿河沙子空心李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荣获"中国优质李金奖"。目前,沿河已建成空心李基地3.1万亩,年产值1.43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5.
<正>阳春三月,走进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南庄村,李花盛开,游人如织。村民崔雪燕忙得满头是汗,她在自家门口卖红苕粉,不到中午就卖了几百元。"过去的南庄,只见大山不见树,苞谷洋芋难果腹。"崔雪燕回忆,10年前的南庄,不是这里缺粮,就是那里断炊。越垦越荒,越荒越穷。绝境之地的南庄村冒了一次险,选择了一条生态致富路:石缝中种植"空心李"。"空心李"因果核与果肉分离而得名,2006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  相似文献   

16.
正穿梭于铜仁市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空心李果林,贵州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沿河技术团长张绍阳三句话不离本行:"4年来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解决空心李的贮藏和保鲜问题。"沙子空心李是沿河自治县三大特色产业之一,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全国果菜百强地标品牌。"空心李虽好吃,但不易储存,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张绍阳告诉记者,每年7月中下旬,由于天气炎热,成熟的李子在常温下  相似文献   

17.
李正军 《实践》2009,(2):46-47
建设"一核双圈"是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为加快现代化首府建设,打造和谐首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如意工业园区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一核双圈"建设中大有可为,承担着核心圈和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使命。因此,如意工业园区要认真践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核双圈"战略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发展步伐,为首府"一核双圈"建设承担起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前线》2017,(12)
<正>"一核两翼"整体布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提出的大思路、大棋局,为首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一核"是主体、是灵魂、是统帅,发挥着中枢引领作用,凸显着首都核心功能;"两翼"是支撑、是桥梁、是辅助,集中承载非首都功能,更好服务"四个中心"。"一核两翼"必须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步推进,形成"一核"引领、"两翼"齐飞的生动局面。"一核两翼"整体布局是强化首都核心  相似文献   

19.
正六盘水市钟山区积极探索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促群众增收,能人聚在党旗下、促堡垒建强,党员融在群众中、促干群和谐的"三在三促"新模式,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交出一份脱贫攻坚高质量答卷。"李教授,请问一下我们发展什么蔬菜产业比较合适?""李老师,我们镇的蔬菜产业怎样才能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20.
正对驻村干部"李哥"的采访,是在7月2日,他开完研判会后的深夜。"李哥"名叫李巡溢,是沿河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生态茶发展和技术指导中心农艺师、农技服务专家,今年41岁,在贵州省2020年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去年3月,他开始到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志强村驻村扶贫。到志强村的第一天,开展走访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