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一、值得巨视的心理社会化调适问题的待遇。这些势必导致刑释人员再社会化的改造后期罪犯的心里比较复杂,产生了价值整台发生异化,表现出相对剥夺感增殖,同回归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思想波动,面临着社会认同感减弱,  相似文献   

2.
杨雯倩 《法制博览》2023,(36):127-129
假释类女性社区矫正对象是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一类特殊人群,兼具有假释犯和女性罪犯的特殊性;本文通过这类对象刑罚执行的时间线,分析这两种身份结合于一体后的特殊性所在,由此造成了该类对象在自我身份认同、回归家庭、群体偏见造成社会关系网络难以重建和获得再社会化资源等方面的障碍,并由此提出消解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犯罪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个体社会化特别是法律社会化的缺陷导致的。监狱对违法犯罪者的矫治与改造,以促进其重新社会化为核心。本文论述了社会化缺陷与违法犯罪的关系,罪犯重新社会化的过程与征状等。  相似文献   

4.
归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有犯罪经历而易遭到社会排斥,从而造成其再社会化的障碍,并为重新犯罪埋下伏笔,因此接纳与帮助归正青少年对于犯罪预防有着特殊意义。我国既存在有利于归正青少年再社会化的历史传统,又存在阻碍其再社会化的现实情势,未来应积极转变社会观念和革新政策模式,从强化家庭与社区的接纳引导、推行归正青少年就业援助、对归正青少年自立互助组织进行公共支持等着手,积极为归正青少年的再社会化提供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5.
归正青少年再社会化的环境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有犯罪经历而易遭到社会排斥,从而造成其再社会化的障碍,并为重新犯罪埋下伏笔,因此接纳与帮助归正青少年对于犯罪预防有着特殊意义。我国的历史传统与社会现实中,兼有有利于和不利于归正青少年再社会化的因素,未来应积极转变社会观念和革新政策模式,从强化家庭与社区的接纳引导、推行归正青少年就业援助、对归正青少年自立互助公益组织进行公共政策支持等着手,积极为归正青少年的再社会化提供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6.
与常人相比,缺陷的社会化,特殊的犯罪、监禁改造经历,常常使罪犯面临更多的轻重程度不同的心理异常。同时,心理科学的发展已经为人类个体的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具有相当说服力的解释,因此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其中,罪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能否合理利用、正确操作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2005年出版的《重思罪犯改造》一书,对美国监狱和社区矫正中改造罪犯的理论与实践给予了全面的否定,在美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作者挑战性的观点促使人们思考:美国改造罪犯真是无效吗?我国改造罪犯真是有效吗?作者在否定的基础上提出的改进建议,有哪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8.
重新犯罪率是衡量刑法体系改造功能强弱的重要标准,近年来青少年重新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行行刑制度存在欠缺。本文在全面分析了青少年重新犯罪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为了弥补传统监禁刑的不足,新的行刑方式——社区矫正应当成为了犯罪青少年再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应用高新技术改造罪犯是我国监狱在市场经济形势和犯人心理发生复杂变化情况下,克服警力,精力和财力不足,提高监管改造工作科学水平的根本出路。本文作者在长期的监狱工作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应用高新技术,终于探索到了一个既能避免封闭监管不利效果,又能确保刑罚执行和监管安全的社会帮教机制——电子帮教,对此,境内外一些媒体曾陆续予以报道。本文是作者对这一实践的一次回眸,颇能给人以启迪,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0.
徐径新 《法制博览》2014,(1):193+191
人权保护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之一。虽然罪犯触犯了我国的刑罚,但是他们作为我国的特殊公民,也具有人权。因此,依法保障监狱罪犯的人权,不仅是监狱管理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的实践贯彻。我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罪犯人群保障的道路上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本文主要通过对现有工作的肯定和分析,分析了我国监狱罪犯人权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我国监狱罪犯人权保障水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