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小康》2016,(24)
正前不久,同事告诉我新西兰驻华使馆举行了一场电影纪录片的媒体放映会,电影叫做《走进红色中国》,是一个新西兰摄制组在1957年时来到中国,拍摄了当时的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样貌。初听这样一个选题,很令我兴奋,因为我们现今对于改革开放以前的影像资料看到的十分稀少,我们对于自己曾经的历史缺乏直观的了解。我就很自然地联想到了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在1972年拍摄的《中国》,这部《走进红色中国》会不会和《中国》相类似呢?进而  相似文献   

2.
张艺谋是电影“奇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张艺谋使中国的电影走向世界,但对张艺谋电影的非议十多年来不绝于耳。一些人指责他的电影丢了中国人的脸,给海外华人带来了尴尬和难堪。最近,听说他正忙着拍摄申办奥运的片子,他会把这部宣传片拍摄成什么样子呢?我很想知道。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屠杀》──再现与悼念谭敏这是南京早春的一天,然而阴沉的天气以及铺在中华门外广场上干枯的梧桐树叶给人一种深秋的感觉。广场上的大炮,枪支和日本兵使人感到恐怖和危险……当我走近电影《南京大屠杀》的拍摄现场时,我真是紧张到了极点……日本兵用大炮和枪对...  相似文献   

4.
<正> 在日本电影界,北野武是个大人物。在日本的民间传说中,“座头市”也是一个大人物。用大人物的眼睛来看大人物,不知道会看出什么东西来。北野武执导并亲自担任主演的影片《座头市》很有看头。硬汉+侦探谈《座头市》,我想撇开种种相干或者不相干的关于“座头市”的背景知识。实际上我也不得不撇开,在北野武的这部《座头市》上映前,就曾有26部有关“座头市”的电影,此外还有其它形式的  相似文献   

5.
黄洋  黄爱国 《传承》2010,(10):36-37
电影《地雷战》和《地道战》是上世纪60年代初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两部红色经典影片,四十岁以上的人对它们是耳熟能详的。但是,说起它们的军事顾问、负责指导拍摄者,恐怕就没多少人知道了。他就是原安源煤矿工人、时任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的王耀南将军。  相似文献   

6.
<正> 一部反映温州人创业精神、展现当代温州人风貌的电影《温州美人》很快就要公映了,而投资拍摄这部电影的人却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小女子,她叫张嘉榕(又名张飞云)。在中国,民营企业投资拍摄电影的事真是不多见。那一个小女子为什么要投入巨资拍摄电影呢?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17)
正为了重现当年红军长征的场景,电影《勇士》中的演员都经历了一次不停奔跑的"长征",但这代人所体验的"长征"仍与80年前的大不相同,和平年代,对于那种向死而生的精神,只能去感受和感悟,但每一个参与共和国建设的人,都可以称得上"勇士""当接到电影《勇士》的拍摄任务时,我内心是很激动的。"导演宁海强说,"对于影视题材来讲,在中国的革命史当中,我一直着迷于长征和抗日战争。因为这两段历史代表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8.
田正清 《今日民族》2009,(10):34-36
电影发明至今已有113年的历史。电影自发明就以拍摄纪录片开始。我国和云南省的电影拍摄也都是以拍摄纪录片开始的。1910年,法国人拍摄了滇越铁路通车的纪录电影,这是云南最早的电影。其后,有国外、国内的电影机构在云南拍摄纪录片和故事片,其中最大的机构是美国新闻处,拍摄了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缅甸、  相似文献   

9.
刘绍卫 《今日广西》2007,(21):37-39
在20世纪90年代,我正在古都西安读大学,对广西文学的印象,似乎是朦胧的,在大学课堂发现广西文学只有陆地的《美丽的南方》、韦其麟的《百鸟衣》等零星的作品,其他的只剩下红遍中国的《刘三姐》电影了,以至于在《电影美学》课欣赏电影时发现《黄土地》竟然是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时,心中自然有一份惊喜。毕业以后,  相似文献   

10.
洗涤心灵     
<正>怎么了?好几回,泪水打湿了眼睛。为了一部叫《村支书郑九万》的电影?不,是为了电影中的主人公——一个在浙江温州永嘉山沟里当村党支部书记的叫郑九万的人。我是影迷。社会上有点影响的电影,我几乎都看,比如因破坏自然环境而声名狼藉的《无极》;原本想让人笑但实在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在中国电影史上有许多值得记住的"第一": 第—部由中国人拍摄的影片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景丰拍摄的《定军山》。第—位走上银幕的中国演员 1905年在《定军山》中出演主角的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第一位走上银幕的中国女演员 1913年在影片《庄子试妻》中饰演侠女的严姗姗。  相似文献   

12.
迎百年新片     
<正> 为迎接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不少优秀新片正在积极筹备和拍摄中,以下为几部主要影片的介绍。1、《雪花那个飘》是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影片,影片以20世纪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农村电影放映员巡回放电影的故事。由倪萍、刘威领衔主演,该片预计3月份停机。杨亚洲的这部新片拍摄地点选在了他曾拍摄过《美丽的大脚》的景泰石林。在剧中倪萍仍然饰演一个农村妇女,不  相似文献   

13.
小玫 《时事报告》2009,(3):59-60
在一本叫做《老外侃中国》的书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太喜欢夸耀了,你们常常说你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欧洲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呢!你们知道吗?”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原来外国人竟是这样看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林静静 《台声》2013,(9):100-101
近几年,儿部讲述祖孙亲情的电影,如韩国的《外婆的家》、日本的《佐贺的超级阿嬷》和中国大陆的《我们天上见》,都是催汨之作,很多人边看边哭边同忆。而来自台湾地区的《亲爱的奶奶》,虽然同样讲述了温馨感人的祖孙情,却在拍摄手法上与前几部大为不同,剧本混合倒叙、插叙,使影片不仅充满温情,更有恳念与精妙在其中。  相似文献   

15.
许多人都知道,到了日本别的都不重要,惟独找到工作是最重要的,我也不例外。到日本的第一天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我们的学校还不错,虽然飞机晚点了,学校还有老师来接我,让我觉得初到陌生之地,人情还是很温暖的。到了学校的宿舍,还有早到的同学给我接风,我真的是太开心了。就在那天晚上,我认识了所有的中国留学生,还真的不少呢 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对我的教导是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向有的人学,上学没有几天就只打工不上学,最终只有“黑”在日本。“黑”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没有任何身份违法在日本居住。还知道了“黑”在日本的惟一…  相似文献   

16.
引言在一九六四年一月号的《中国建设》英文版上,曾刊登过一篇轰动一时的文章——爱新觉罗·溥仪撰写的《从皇帝到公民》。同年,他所写的《我的前半生》一书出版,并立即被译成英、日、印度尼西亚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港澳报刊也兢相连载,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稍早一些时侯,一九六一年,日本朋友曾来北京摄制了纪录溥仪后期生活的影片《皇帝与庶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电影工作者,也曾为这位「末代皇帝」拍摄过纪录片。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五年底,中国新闻社拍摄了大型彩色纪录片《中国末代皇帝——溥仪》。这些影片都曾在国外放映,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17.
连日赶夜地看完《家族荣誉》的连续剧,颇有感想。刘晓庆扮演的海天董事长为了捍卫国产品牌不惜牺牲自己的情感,让人真是感动不已。大家都知道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洋品牌为了减少制造成本都纷纷在中国建立工厂或直接让中国贴牌生产。我这里就来说说贴牌的利弊。  相似文献   

18.
山西电影步入“暖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电影制片厂原本只是一个省办小厂,从1983年开始拍摄第一部故事片起,到1998年底,长达15年的时间里总共只拍了9部故事片,数量少、质量差。而从1999年起,这个原先默默无闻的小制片厂,仿佛脱胎换骨一般,在激烈的电影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小制作激活大市场从《明天我爱你》到《25个孩子一个爹》,从《声震长空》到《暖春》、《暖情》,6年来,山西电影制片厂的成绩有目共睹:1999年至今,共拍摄故事片31部,电视电影6部,电影纪录片5部,电影科教片3部,电视连续剧20部400集,电视专题片25部100多集。特别是2004年,一年就拍摄了故事片15部,拍片数量名列…  相似文献   

19.
12月31日的夜晚,寒山寺总是显得那样神秘。一年一度的108下钟声给游人带来的虔诚与希望,岁岁不变。从国外来寒山寺听钟声最踊跃、人数最多的当推日本游客,年年如此,最高时曾达1500人左右,年纪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仅3个月。寒山寺钟声缘何对日本人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想必与张继的诗《枫桥夜泊》关系极大,正所谓"寺以诗名,诗以寺传"。早年我听说凡是有文化的日本人,都知道这首诗,因为日本的小学课本上有这篇诗文,因此怀着感受诗的意境而来的当不乏其人。开始我以为日本人从儿童时代就熟悉这首诗,但同时也感到有点怀疑。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对此有了新的了解:1986年春天,我认识了一位日本朋友,他就是当时沪宁高速公路专家组组长武部健一先生,半个"中国通",能写韵律不甚合辙的汉文七言律诗,对苏州的文物景点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关注,比如他向我提出当时宝带桥上的电线杆是不应该有的等等,但他听不懂中国话。当时我向他提出两件事:一是高速公路工程方面的建议;二是问询日本人是否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读到《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否提供一份这一页课  相似文献   

20.
何来‘断层’!舒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著名作家和学者)有人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反传统反得大彻底,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层。有不少人应和此说。我却不能理解,不知道何来“断层”!大概也是多年来讲起“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讲得太热闹了:似乎舞台大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