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非营利组织功能、性质、内涵、外延、分类、财产归属、运行、监管、政府支持等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非营利组织制度供给严重滞后于社会建设需要。建议我国未来采取非营利组织统一立法模式,明确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将非营利性和非政府性界定为非营利组织的根本性质及非营利组织外延的判定标准,将非营利组织分为法人型与非法人型、人合型与财合型、公益型与互益型,厘清法人型与非法人型非营利组织、公益型与互益型社会团体的财产归属差异,区分社会团体与捐助团体的治理结构,构建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与行业自律机制,强化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政府支持制度。  相似文献   

2.
王素芬 《当代法学》2012,(3):95-101
福利社会化与福利多元化理论强调福利的提供应当由社会保障不同主体分担,由此使得介于国家与市场之间的非营利组织日渐彰显其重要地位。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可以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不同角度分析,而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实现路径则具体包括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参与社会保障管理和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我国当下,为了实现非营利组织充分参与社会保障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立法明确赋予其参与的合法性基础、税收优惠与政策倾斜保证其参与的积极动因、厘清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规范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特殊性,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相对于营利组织信息公开制度更具有现实意义,它是政府、捐赠人、社会公众等实现对非营利组织监督管理的基础。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尚未能够针对公益性组织和互益性组织、不同规模的组织做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双重管理体制下的双重信息公开有悖于效率的基本原则;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专门制度缺失且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因而,应以功能优化为目标,在基本内容、基本途径和基本要求三方面来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在基本内容上重点强化公益性和互益性组织、不同规模组织的分类管理;在基本途径方面完善税务部门对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的管理;在基本要求方面应逐步建立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专门制度并健全信息公开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4.
非营利组织所得税优惠制度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继虎 《河北法学》2008,26(4):95-98
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保障社会公益方面有弥补政府缺陷的"替代效益",许多国家或地区为了鼓励和促进公益事业,均从所得税法方面对捐赠人和非营利组织自身作了税收优惠的制度安排。我国应进一步提高对捐赠人的税前扣除额,区分非营利组织收入的不同性质给予不同的税收优惠待遇,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监管。  相似文献   

5.
陈丽君 《法制与社会》2012,(20):297-298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治理主体.残疾人社会保障领域需要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以应对供需缺口大、需求多样化、“全能政府”无力感等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借鉴国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模式以及相关理论,浅谈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模式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应用,旨在推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实践,进一步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维持自主与独立的前提下,与政府在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民主政治的目标上享有共同的利益。其中大部分的非营利组织是由政府资助的或一定程度上由政府资助的,有的是通过一些“营利”性活动来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转,按照非营利组织追求目标的公益性而言,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似乎不应该有“营利”的成分,但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来看,非营利组织的“营利”性发展现状上看这将成为当代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7.
非营利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在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成为政府和社会之间的纽带,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治理理论和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理论为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政府与社会都应为它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非营利组织也应拓展自身的发展,以利于在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文旨在研究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合作背后的政府因素。借助于传统研究提出的三部门分析框架,我们试图运用制度理论、资源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来解释以下两个问题:政府是否会影响非营利组织与企业间的跨部门协同?上述影响是如何形成的?利用课题组于2013年在贵州省X市收集的117个非营利组织样本数据,我们检验了基于特定层次作用机制而提出的假设。结果显示,政府可以通过制度构建和资源供给的方式影响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合作。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上述研究发现的启示是:相关非营利组织应进一步获取或巩固在当地治理系统内的合法性,并合理地拓展或强化自身与特定领域内政府部门间的关系网络,从而帮助自身争取到更多的来自企业的支持和合作。  相似文献   

9.
辛纳  魏建 《法学论坛》2015,(3):127-133
财务困境是所有演艺组织面临的共同难题,中国的文艺院团更有着体制的约束.在表演艺术领域广泛采取非营利组织的方式构造市场主体是国际的共同经验,这不仅是因为非营利组织具有组织性、自治性、非营利性、利润不可分配约束等基本特征,更重要的是,非营利组织的制度设计形成了较强的激励,吸引资本和人力资本对艺术发展进行投资.因此,建议中国完善表演艺术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准入、捐赠等法律,明确营利和非营利院团的权利责任,促进院团分化为营利和非营利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0.
非营利组织在当今的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政府和市场一道为公众提供公益服务,因此,国内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一般从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的角度以及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与实践。前者具有较强的实用色彩,后者偏向理论研究。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发面、非营利组织与公民社会的构建以及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合作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由于非营利组织在公益服务领域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各国政府普遍采用了优惠的税收政策来支持其发展.各国对非营利组织税法规制具有优惠性、特殊性和限制性等一些共同特征,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宗教自由、弥补政府和市场缺陷等方面的需要.该项政策对非营利组织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双重效应.我国应积极借鉴他国政府这一方面税法规制政策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改善对我国非营利部门的税收管理工作,以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韦祎 《法治研究》2009,(2):13-16
财产所有权制度和民事主体制度的原理不仅是营利性主体的基本法则,它们同样适用于非营利性主体。在我国针对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法《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将公益慈善团体等非营利组织(NPO)的财产所有权混同为社会公众所有,该规定与民事主体理论不符,与物权原理相悖。在未来我国针对NPO进行立法完善时应该明确非营利组织的财产所有权问题.以保障中国NPO的财产权基础,为中国民间公益慈善组织的健康发展创造透明、科学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3.
安捷 《法制与社会》2011,(5):169-169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养老服务需求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趋势,政府逐渐从直接提供服务向服务资源协调者的角色转变。建立政府对养老服务购买的制度,增强NPO(NPO即非营利组织,指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组织)承担养老服务以及公共服务的能力,对于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和NPO健康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互动"是行为主体之间由于相互作用而发生相互依赖性行为的过程,二者通过交换必要的资源,以实现各自的互动目的。本文对中国非营利组织与企业互动的动机、内容、建立的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探讨中国非营利组织与企业良性互动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以来,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极大地完善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制度。这些突破性的进展包括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免交企业所得税,对向非营利组织捐赠的企业和个人实行税收优惠,明确了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条件和程序。但税收优惠仅涉及所得税,其他税种尚未完善,实行税收优惠制度的主体未考虑大量的草根非营利组织,法律法规执行效率较低,以及对营利性收入征税的困惑。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性,其次应通过信息公开加强监管,最后还要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增量不足,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外包不仅能够改善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推进政府改革,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但目前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外包存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制度化保障机制缺失,自身力量薄弱,社会大环境有待成熟等制约因素。为此,必须通过转变政府观念与职能,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自身能力,提升公民意识等途径,促进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政府改革的推进,原来由政府包揽社会事务的做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诟病,政府不可治理问题的增多和政府失灵导致政府治理出现危机.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非营利组织在构建完善、合理的法治体系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非营利组织对政府的支持倡导和监督制约的两大功能出发,根据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探讨非营利组织在依法治国下所能发挥的作用,这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政府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比较与借鉴:国外政府建构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我国正蓬勃发展。本文对国外政府建构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模式中形成的较为通用和成熟的做法进行比较,从而发掘对我国政府建构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模式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服务提供方式从“制造”向“购买”的转移,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迅速成长。对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的有效治理事关社会服务提供的最终效果,受到中国社会服务组织成长的国家依附型路径和财权上移、事权下移的政府间的服务提供体制的影响,社会服务提供中的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正处在一个体制内的自我调整阶段。合同外包尤其竞争性招投标的创新实践,反映上级政府试图通过政策干预,抑制由体制内生的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管家关系;通过竞争性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拉开二者距离,引入委托代理关系,推进社会服务目标的稳固与实现。对A市公益服务招投标实践的分析表明,这种政府间的干预受制于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的制度环境,效果取决于其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政府间的相关制度与资源配置格局。  相似文献   

20.
"小政府,大社会"视角下,法治水平提高,政府职能转变,社会主体性力量增长,社会对政府的诉求减少、监督增多,将会对社区非营利组织的角色定位、功能发挥、自律管理和规范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考验着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策略。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社区非营利组织在"小政府,大社会"视角下面临的挑战,为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