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程建起来,干部倒下去”,工程建设领域是近年来腐败案件多发的重点领域。为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约束行政行为和市场行为,河南省纪委建立实施了工程建设项目廉政风险告知书制度,  相似文献   

2.
“隐性腐败”是相对于显性腐败而言的。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力度的逐年加大,一些贪官已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逐渐转向隐蔽性较强的信息贿赂、期权贿赂等隐性腐败行为。随着官员腐败行为渐渐从“地上”转为“地下”、由直接转为间接、由“现货”转为“期权”,“隐性腐败”便成为时下腐败行为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防腐体系创立的基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腐败、反腐败和防止腐败   我们所说的腐败是一个政治术语或者概念,只是用于政治方面的行为。广义的腐败行为意味着政治行为一般意义上的败坏,这里并不一定有人直接得到好处或利益,但整个社会的利益受到损害。狭义的腐败,是指个人运用公共权力来实现私人目标,这里涉及到权力、公职、职责、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以往我国廉政建设的重心主要是置于“反腐败”上面,即对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给予追究和严肃处理。笔者认为,反腐败固然是必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缓的,但俗话说“亡羊补牢”,如果“亡羊”后只去找羊,而…  相似文献   

4.
一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直接影响和危害政府形象、政府威信的首推腐败。腐败有多种表现形式,就我国腐败官员的情况来看,在生活中有贪图享乐、挥霍浪费、赌博嫖娼等表现;在工作中有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徇私枉法等表现。这些年在我国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腐败的集中表现就是“权力寻租”、以权易钱,他们或是以“收费”、“摊派”、“提成”、“回扣”、“索要”、“卡拿”、“罚没”等方式直接收取租金,或是以“公款吃喝玩购”、以“私费公报”等公款消费行为间接获取租金。腐败愈演愈烈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公职人员主…  相似文献   

5.
读了李雪勤同志的《反腐败斗争几个问题的思考》(载于《内部文稿》1998年第13期,以下简称《思考》)一文,颇有不同看法,愿以此文请教于李雪勤同志。一、关于腐败概念的界定《思考》认为,腐败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腐败,一类是指“权力无为”,另一类是指“权力滥用”,而人们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腐败的,主要是指滥用权力谋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政府在治理腐败上卓有成效,因而被外电评为世界上腐败最少的几个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在治理腐败上,有几点措施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①界定腐败行为的低标准。新加坡法律在界定公务员行为是否腐败的标准是极低的,以“有”、“无”为唯一标准,即是以“性”为标准,不考虑“量”的因素。也就是说公务员收受一根香烟与接受一幢别墅两者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在法律上都被认定为腐败。这种低标准犹如高压线时刻约束着公务员的行为,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起到了很好的防渐杜微作用。②高薪养廉。新加坡公务员的薪金很高,政府每年都要对社…  相似文献   

7.
《党风建设》2001,(9):4-5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大多发生在八小时以外。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干部在八小时以内有单位和领导的监督,一般不会发生什么问题,而八小时以外,监督出现空白,个别素质低、自律意识差的党员领导干部经不住诱惑,导致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腐败行为的发生。因此,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  相似文献   

8.
《廉政瞭望》2009,(8):24-25
上海倒楼事件揭开了房地产行业中官商勾结、官商同体的腐败现象。然而这并不是一个令人多么惊诧的现象,倒楼不过是实实在在地为此作了一个注脚,并真实地展现了官商腐败的多个面。“楼脆脆”之前,宫商腐败就广受诟病,但官商很坚强。  相似文献   

9.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3,(18):24-25
近年来,在中国的反腐败斗争中.退休老干部作为一支特殊力量,越来越引人瞩目。他们有的出于个人信念,单枪匹马。杨维骏就是这一类的典型代表;还有陈荣杰,他的“代表作”是成功举报湖南第一女贪蒋艳萍。有些老千部,抱团作战,关注本地、本部门发展,反对危害本地、本部门的腐败行为。近期有参与举报刘铁男的发改委部分退休高宫;山西除了举报霍州市委书记王月喜的老干部团体,还有晋城市沁水县39位老干部实名举报当地煤矿腐败;以及沈阳以周伟为首的“老干部反腐队”。  相似文献   

10.
腐败的微观机制:成本——收益决策树模型。“腐败是政府官员为了谋求个人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产生腐败的动机很多,有经济利益的因素,也有政治因素和道德因素等。从腐败动机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将腐败分为两类:行政腐败和政治腐败。行政腐败主要指的是公务员为了个人或其亲属谋取经济利益而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行为;而政治腐败指的是高层政府官员从政治斗争的角度考虑,为谋取个人及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而进行的个人或集体腐败行为。对公务员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入手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主要解决的是以追求个人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行政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曹林 《廉政瞭望》2013,(21):51-51
腐败在我们的语境里其实是一个很“宽容”的词,似乎只有“把不该拿的钱往自己腰包里捞”,才叫腐败。其实严格来说,不仅权钱交易是一种腐败,任何背离了民本的权力承诺、“权不为民所用”的行为,都是权力的腐败。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8,(11):78-78
廉政测试最初作为一种侦查手段和成慑力量,被不少国家的司法机关用以有效监测各类公职人员能否抵制腐败行为,分为“目标测试”和“随机测试”两种。前者主要用于核实腐败指控的真实性或对腐败行为作出推测;后者则主要针对容易发生腐败行为的领域,创设公职人员可能选择从事腐败行为的现卖隋景,随机抽取某些公职人员,  相似文献   

13.
论点精选     
有条件搞腐败的人数太多  (摘自《人民日报》) 经济学家樊纲在《经济月刊》上撰文说,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有条件搞腐败的人数太多。所谓腐败,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这种“以公权谋私利”的行为,当然首先与“用人体制”相关。如果现实一点,即使不说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为私的,也总得承认生活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有私心”的,一有机会就要以权谋私。那么,我们首先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那些私心较少、愿意为了公利而勤奋工作的人选出来去“当官”,掌握“公权”,而不是提拔那些蝇营狗苟之…  相似文献   

14.
贪官们有不受贿的时候?有。—些贪官在特定场合不仅不收钱,而且拒贿时“声色俱厉”,显得“正气凛然”,这使他们赢得了“清廉”的美名,也为他们披上了遮蔽贪婪真面目的外衣。“什么人的钱碰都不能碰,什么人的钱可以照单全收;收钱必办事,否则会坏了‘规矩’;办不成时要退钱,否则会坏了‘名声’。”在这些贪官的内心往往盘踞着一种可怕的“另类诚信”准则,他们“信守”这些准则,腐败行为便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安徽省定远县原县委书记陈兆丰是一个索贿受贿及拥有不明财产来源近千万元的贪官。在定远这样一个农民人均收入仅2000多元的全国重点贫困县,陈兆丰之所以贪而不倒,直至成为腐败的“大鳄”,据说与他很讲  相似文献   

15.
腐败有三个要素,即“腐败主体、腐败对象、腐败机会”。这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缺少任何一个,腐败行为都不可能完成。开展反腐败斗争,就要针对这三要素,制定科学、管用、有效的预防和惩戒对策,而加大“腐败成本”就是良方之一。一、“腐败成本”的含义及分析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谋取一定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或者叫成本。“腐败成本”,是指在一个特定社会中,腐败行为受到来自国家和社会现实的制裁和谴责,包括法律成本和道德成本。具体包括被查处的概率、法律处置程度、经济惩罚程度、精神或名誉损失、道德法庭…  相似文献   

16.
清明 《先锋队》2011,(6):56-56
关于腐败,西方普遍认同的定义出自美国反腐败专家海登海默,即腐败就是运用公共卡义力来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海登海默有一个经典的“三色腐败”理论,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03,(7):35-35
一棵大树有了根。可以经受风吹雨淋、洪涝灾害而不倒。同样,做脚下有根的人,也可以抵御腐败的侵蚀。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0,(6):28-40
低调运作了50多年的备地方政府驻京办,近来突然成为舆论的焦点,“跑部钱进”“潜规则”“腐败”一类的字眼。让这个神秘的部门一下子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而有关部门也表示要加强对各地上千家“驻京办”的监管,并成立了驻京办专题调研小组。  相似文献   

19.
茆永茂 《党风建设》2002,(12):18-19
腐败“托儿”是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权力寻租行为的“中间人”,他们穿梭于腐败交易的双方之间,为其牵线搭桥,帮其完成肮脏交易。虽然腐败的根子在贪官污吏自身,少数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是其自身贪婪所致,但是,腐败“托儿”在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中确实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点精选     
“集体腐败”的危害 当前,私自截留和挪用预算资金,已经成为腐败的一个新现象。那些本应上缴中央财政的钱有的用来建豪华的楼堂馆所,有的被作为职工福利而私分,有的用来炒股,有的干脆以会议、培训的名义被吃掉、喝掉、玩掉了。截留、挤占、挪用国家资金这种“集体腐败”行为与少数领导干部的“个人腐败”相比,更具有隐蔽性,甚至戴着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表面上看,那些钱并没有被个别硕鼠吞进腹中,而是变成了职工住房,变成了人人有份的“小金库”,变成了让部分近水楼台先得月者拍手称快的“福利”。实际上,国家却因此蒙受了更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