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普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近期,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阿瓦提县文明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弘扬优良传统、传承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学习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幸运和骄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功能贯通古今、影响中外,是整个人类的至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我们庄严崇高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春节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集中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中华传统节日及其文化意蕴,在春节团拜会等场合集中阐释包括春节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并赋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组成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节日体系。这些节日依托自然规律的变化,凝结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念,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但是近年来,随着"洋节"的甚嚣尘上,我国传统节日开始式微。重续传统节日的文脉精华,对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递和继承,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千百年来代代相承演变而形成的民族文化标志。传统节日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传递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文化记忆,凝聚着广大民众的深厚情感和精神寄托,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要对全民族共享的节日文化记忆进行不断挖掘与重构,激发其本身的活力,让传统节日赋予现实生活以新的能量,夯实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与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6.
依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三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节日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历代的文人雅士也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们了解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的传统节日体系,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已经成为民族生活、民族灵魂、民族根基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精华,是中国人的自然观、哲学观、伦理观、审美观、爱情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为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9.
海峡两岸拥有共同的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包括年节(除夕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共同拥有这些文化传统,共同受到这些节日的哺育、熏染和精神陶冶。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08,(7):64-64
4月17日,中央文明办下发《关于在端午节期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的通知》,这是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更好地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开展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结合迎接和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爱国卫生和科普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1.
张永龙 《群众》2023,(4):20-2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江苏是一部厚重的大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汲取包括泰州学派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崭新征程给予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2.
战旭英  蔡瑛 《人民论坛》2023,(1):104-106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魂”;弘扬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根”。这三种文化相互影响、有机融合,构成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特色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精神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区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研究区域文化入手,探讨如何以文化为纽带,密切海内外同胞关系,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导刊》2011,(3):12-13
为什么叫找回“我们的节日”?它不是圣诞节,不是情人节,不是其他西方节日,是“我们的”。“我们的”是什么意义呢?就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形成的传统的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是跟我们血肉相连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李欣 《人民论坛》2014,(10):181-182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窗口,是传统文化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在当前形势下,重视和加强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建设,提升传统节日内涵,注重节日仪式构建,意义重大。政府主导,全民共识,形成合力,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14问更加重视传统文化传承说明了什么?精彩语录: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如何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在最基本的两个问题上作出回应:其一,我们要传承什么?这实际上就  相似文献   

17.
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做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近日,通过重温《道德经》“上善若水”篇,对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马燕萍 《人大论坛》2014,(10):54-5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并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中国梦。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比利时欧洲学院谈中华文明时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9.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乡村思想文化建设、淳朴乡风民风建设以及净化乡村精神文化,实现对乡村道德伦理、价值文化、民俗文化的重构。因此,应当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伦理文化、价值文化、民风民俗等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同时,还要增进传统文化认同,建设文化传承队伍,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20.
陈爱爱 《人民论坛》2021,(4):107-109
培育一流人才必须要有一流文化,“以文育人”已经成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议题。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理想与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乏力,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力有待提高。对此,必须要从学校教育与社会传播两方面着手,营造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