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时事点击     
《江淮法治》2011,(19):7-7
中央要求抓好重大突发事俐公开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中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差《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寅的意见》,提出要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霜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公移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2.
吴杭民 《江淮法治》2011,(16):20-20
市值排前50的内地上市公司中.有34位内地政府退休高官担任企业独立董事.此事一经披露引起舆论哗然。退休高官再就业在香港同样争议不断。香港公务员事务局昨日提交立法会的《首长级公务员离职就业检讨》报告显示,港府将扩大退休高官再就业的透明度,退休高官在管制期内再就业.就业情况需登记成册并上载政府网站,向市民公开。  相似文献   

3.
一、联邦政府反腐倡廉的法律机构本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法典中早已有禁止贪污、贿赂的规定,政府的个别部门也曾设立过监察机构。但在联邦政府系统地建立规范公务员道德行为的制度则是从本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由于越战的失利和水门丑闻的曝光,美国民众动摇了对政府的信赖和信心,社会舆论强烈要求政府建立一套系统规范公务员行为的法律和制度。《1978年政府道德法令》和《1978年监察长法令》即在此背景下出台。依照政府道德法令,政府设立了政府道德署;依照监察长法令,在政府行政部门中设立了监察长办公室,政府道德署政府道德署设立于…  相似文献   

4.
《中国监察》2010,(24):F0002-F0002
电子监察网络平台建设。建立了市、县两级电子监察和网上审批网络平台,推行“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实现部门行政许可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集中行政许可审批职能的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部门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中心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授权到位。整合各类网络资源,将电子政务、行政审批、政务公开、经济社会服务、举报投诉、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多种服务纳入电子监察和网上审批系统,实现政务在网上公开、资金在网上运行、公共资源在网上交易、监督在网上实施。  相似文献   

5.
王向辉 《中国监察》2011,(23):54-54
清早一上班,齐鲁石化公司业务公开网上巡视员李晓红点击重点业务信息系统,随着网页展开,一行红字“操作公开、过程受控、全程在案、永久追溯”映入她的眼中,网页中公示着该公司昨天刚刚完成的16笔约280万元的对外经营活动记录。这是齐鲁石化利用业务公开网上巡视开展效能监察的一个缩影。“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上网巡视,通过在线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处理纠正。”李晓红说,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关口都有“电子眼”把控。  相似文献   

6.
公务员网上招聘具有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等优势,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网上招聘,本文在分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的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了公开试题答案、建立网上视频链接,公开面试情况以及建立网上举报箱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审判》2014,(10):44-46
案例1 为掌握某搅拌站产生的烟尘对周边自种龙眼树生长的影响,余穗珠请求三亚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公开搅拌站相关环境资料,包括:《关于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文件执法监察查验情况的函》(50号文)、“某搅拌站项目环评影响报告表的批复”(422号文)、“某搅拌站项目环评影响报告表”等。后该局作出《政府信息部分公开告知书》,同意公开422号文,但认为10号文系该局内部事务形成的信息,不宜公开;“项目环评影响报告表”是企业文件资料,不属政府信息,也不予公开。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8.
《中国监察》2008,(3):F0003-F0003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电子监察和网上审批。建立了集电子政务公开、网上审批、并联审批、电子监察、信息服务、绩效评估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电子监察和网上审批系统,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预约服务”的审批模式和“一个窗El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的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9.
《江淮法治》2010,(12):46-46
俄最新版《反腐败法》规定,“国家公务员应公开申报他们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的收入、房产、资产和收入情况”,并要求公务员汇报所有与涉腐行为和与潜在腐败行为有关的情况。据悉,作为“政府高官申报家庭财产”的配套措施,俄司法部还将建立“电子资产数据库”。俄政府打算整理政府各部门已有的数据库,建立一个综合电子资产数据库,以方便相关部门掌握个人资产情况。这一资产数据库将暴露中报收入与实际资产之间的出入,从而使一些腐败官员原形毕露。  相似文献   

10.
韩国第一位文人总统金泳三执政后,要求官员、议员公布自己的家庭财产情况,结果先后已有240多名公务员因拥有巨额非法收入而不得不辞职,其中有司法部长、汉城市长和一些将军等80余位军政要员。此举被誉为“不流血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公务员制度并不断进行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国家。在公务员监督方面,已经形成一套有法可依的监督体系。一、注重制度建设,规范从政行为英国历来重视对公务员行为的规范。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就着手制定了公务员队伍的六条原则,即诚实、负责、客观、政治中立、保密和公平录用。诚实即不做假;负责指公务员向其上级负责;客观指对部长提供诚实、公正的建议;政治中立指不介入政党之争,不发表政治见解,不得“为难”政府;保密指在未经授权情况下不得泄露政府内部的机密信息;公平录用指招聘公务员时公开竞争,择优录取。这些原…  相似文献   

12.
彭北异 《政府法制》2008,(13):51-51
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不到一周时间,全国首例市民状告“政府信息不公开”的行政诉讼案便出现在湖南。由于向县政府申请公开有关政府部门的调查材料遭到拒绝,湖南省汝城县黄由俭、邓柏松等5位市民5月6日将汝城县人民政府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3.
《公民与法治》2014,(20):25-25
网民“鼓台山”近日在网上发了一条《公务员收入之真相》的帖子,讲述他和女儿两代公务员的收入情况。在湖南工作的他每月实领2643.68元,女儿就职中央某机关外事部门,月工资2790元,外加住房补贴每月800元。除此之外没有福利,也无宿舍。这个帖子再次引发网上公务员该不该涨薪之争,同情者有之,质疑者以及说“嫌钱少你别干”的同样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14.
许彬杉  徐刚 《政府法制》2009,(23):50-51
国务院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施行以来,已一年有余,但政务公开的大门似乎还是遮遮掩掩。广东省情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2008广东省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调研报告》指出,政务公开还面临着“公开目录编制不细”、“发展水平不平衡”和“公众参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究竟广东政务公开效果如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笔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叶强 《研究生法学》2010,25(1):112-116
西北政法大学“申博”案凸显了议事协调机构在信息公布上的选择性和不充分性,导致了相对人重大权益的丧失。《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确立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制度,突破了传统行政受案范围,但是其自身的受案范围并未明晰,最高法的《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在某些条文上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1月,“深圳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正式投入运行。据悉,这套系统可对行政许可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超时办理、拖延不办、违规操作等行为,可直接向责任人亮出“黄牌”甚至“红牌”警告。日前,记者来到深圳市市民中心监察系统监控室进行采访。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系统由内网系统和行政许可外网网站两大部分组成。内网系统构建在市政府政务内网上,与外网物理隔离,包括监察数据采集子系统、行政许可监督子系统、行政许可效能评估子系统、综合查询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投诉处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等7个软件子系统和视频…  相似文献   

17.
监督     
《中国监察》2011,(7):26-27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重大工程项目信息网上公开今年年初,该区在城厢预防腐败网站开设“重大项目廉政风险防控系统”栏目,规定全区政府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其工程施工、监理发包、设计变更、工程验收和资金管理等9个方面的信息必须全部上网公开,  相似文献   

18.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对国家公务员的纪律处分作了明确规定,取消了原监察条例中规定的降职,以及开除留用两种处分。监察部监发[1993]4号文件通知“今后各级监察机关在惩戒工作中,如需要给予违纪人员行政处分,应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处分种类执行。”可是笔者发现有的地方现在仍然沿用降职、开除留用察看的处分,这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精神和监察部的要求相抵触,希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对取消了的政纪处分不要再使用。已取消的政纪处分规定不要再使用@李志明$贵州省平塘县纪委监察局  相似文献   

19.
刘敏 《江淮法治》2009,(17):1-1
日前,《行政强制法(草案)》第三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仍未能通过。草案及修改情况现公布于中国人大网上,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提出要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于一个公共社会而言,重大突发事件是否会演绎成声势浩大的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