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治国方略,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又是对国内外、尤其是中国古代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和重大发展。深入领会这一重要治国方略的丰富内涵,除了必须正确认识德治和法治的关系,还必须进一步弄清社会主义德治与传统德治的区别。首先,两种德治的本质不同。德治传统是中国悠久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治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中,对后世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的儒家主张:“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相似文献   

2.
黄楠森撰文认为,今天的德治是儒家德治的批判继承。儒家关于德治的论述很多,比较为人熟知的有: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德治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仁政”、“王道”。儒家的德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它是一种统治术,是剥削者统治人民的方略,当然,儒家也主张以身作则。(二)在德治条件下,人民遵守国家的规定,完成自己的任务,不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就明确提出了"为政以德"的德治主张.这种理论经过孟子、荀子以及历代儒家传人的不断努力,形成了一个非常系统的德治思想体系.但传统德治是在小农自然经济方式、宗法族制的社会构造及政治意识形态化的儒家学说基础上形成的,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和要求,其本质是一种统治策略,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和明显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古代成功的德治实践,为我们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了历史依据.新的时期,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增强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儒家的德治思想和现实联系起来,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治"体系,使我们的治国方略更加符合当今中国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德治"是先秦儒家伦理政治思想学说的基本主张,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孔子提出三点德治主张强调德化教育;强调为政者要有好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仁者爱人"精神的施政内容.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用"仁政"概念代替"德治"概念.荀子在继承孔孟德治思想并吸收管子学派某些法治和礼法并用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从政者要有"道德之威"及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平政爱民"德法并用,以德为主的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新世纪年初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1〕“法德结合”正是我国在治国方略和理念上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在对我国历史、国情和现实深刻认识和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的治国结论。一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史的大国,五千年文明传承中产生了许多适应时代需要的治国理念。在历史长河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礼治”、“德治”和“仁政”,体现的是都是儒家“为政以德”的政…  相似文献   

6.
吴晓  张桂珍 《唯实》2001,(12):63-65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继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治国方略。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在领导我国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中对中国传统“德治”内容的批判和继承 ,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道德失范的教训及其整治措施的借鉴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正确把握“以德治国”的时代性和人民性 ,对于认识和实践这一治国方略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以德治国”的时代性现在有一些人对“以德治国”的认识有些偏差 ,认为 ,中国历史上早就提“德治”了 ,结果怎样 ?德治不过是儒家用以骗人…  相似文献   

7.
不可忽视儒家德治思想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将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之一的今天,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待儒家德治思想,充分认识其负面影响.儒家德治思想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儒家德治思想里的圣人崇拜被专制统治者利用,转变为王权崇拜的辩护工具;儒家德治思想还加快了道德作伪的产生和奴性人格的形成.社会主义的"德治"应该是建立在民主法律化和制度化基础之上的,法治是前提和保障,而不能将希望寄托于道德控制上.  相似文献   

8.
儒家"德治"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伦理道德为传统政治实践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和依据,但也存在着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以德治国"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治国模式上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结晶。二者既有着历史的传承和内在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存在着时代差异。  相似文献   

9.
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忠、仁、义、礼、智是儒家的核心道德价值与德目体系的一部分。传统儒家德育观作为中国德性主义文化的根基,无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治观的源头活水,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治观也融合了儒家传统道德观与当代社会的新问题发展成了新的治国理政理念。本文就以儒家孝、忠、仁、义、礼、智六个德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治情怀与实践进行分条缕析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德治”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伦理化的产物,它重视统治者的道德修养和对人民的道德教化,还主张以德选官、任人惟贤。今天我们要全面贯彻“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就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德治”思想,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德治"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伦理化的产物,它重视统治者的道德修养和对人民的道德教化,还主张以德选官、任人惟贤.今天我们要全面贯彻"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就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德治"思想,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纲领,又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更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体现。   1.“以德治国”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德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占主导的儒家文化的基本治国思想。早在西周时期,相传周公就提出了“敬德”的思想,主张“王其疾敬德”,“不可不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而且提出了“明德慎罚”的口号。这种敬德保民的思想,到了孔子那里,则表述为“德治”;到了孟子那里,则表述为“王道”、“仁政”。…  相似文献   

13.
张勇 《求实》2010,(Z1)
<正>德治不仅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治国思想和方略,而且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治军思想和方略。在中国古代兵家的著述中,保存了大量有关德治的论述。认真研究这些论述,对于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古代兵家的治军思想和方略,借鉴和弘扬古代德治思想和传统,具有重要意义。一、论述了德治对治国和治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儒家是主张伦理治国的,在他们看来不仅任何社会问题和伦理道德有关,而且任何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都有赖于人伦道德关系的协调。因此,只要理顺人伦道德关系,其他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甚至国家间的外交、军事关系等等社会关系似乎都可以自然和谐了。我们把儒家这种管理的主张称为“德治”思想。其实,儒家的德治思想在《大学》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把人生修养依次推断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整个德治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以人为中心,以…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制建设是在深厚的儒家法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必须结合这一传统来进行。儒家治国主张以礼治、德治、人治为主体 ,它与现代法治有根本的不同。尽管如此 ,科学吸收其有益的成分为我国法制建设所用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中国古代治国传统,特别是“德治”思想的批判和继承。江泽民同志在为《中国传统道德》一书的题词中号召人们,要“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为此,我们在实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对我国古代治国传统──“德治”思想,应采取“批判继承,弃糟…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提出了“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这一治国方略是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新发展,明确了正确处理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要切实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治国方略,应统一思想,增强对法治和德治的认识,牢固树立法治与德治统一、并重的观念。1.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和谐建设主张,包括“仁民爱物”的自然和谐观、“人和”的社会和谐观以及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和谐思想,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上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是对治国方略的一个创造性贡献。按照以德治国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确保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顺利贯彻实施和取得成效的组织人事保证。以德治国,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提出了新课题。德治相对于法治而言,不同于法治的根本区别就是,它不是以权威性和强制性,而是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来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德治的这种特征,在实践中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更加注重加强人格修养,重视非权力性权威的塑造。领导…  相似文献   

20.
德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也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治化经验,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并应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方法对今天的社会现实加以分析,认为在新时期的治国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