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近世纪之交,党和人民在注视着处于改革开放“龙头”和“标志”地位的浦东新区:用什么样的姿态跨入21世纪?新区的各级党组织也在思考谋划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在为实现跨世纪开发目标所做的诸项准备之中,何事为先?事业兴衰,关键在人,特别是带头人。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跌宕起伏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党的几代领导人乃至全党已达成的共识,也是浦东开发实践的现实答案。正是给予这样的认识,新区把造就跨世纪领导人才放在开发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战略地位。浦东开发的宏伟事业迫切需要造成一大批跨世纪领导人才浦东开发对跨世纪领导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四月中旬召开的“全球中学校长研讨会”上,东道主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起用本校十多名教师当翻译——一名专业翻译也没请! 这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一是尊重了人才,起用“没见世面”的教师,本身就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二是知人善任,用教师作教育方面的翻译,其专业术语不会比一般翻译  相似文献   

3.
善驭群臣的康熙皇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康熙皇帝在50多年的执政期间取得了大量的用人经验,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思想。他重视人才,长于识别和选拔人才,更善于使用人才。他对延揽的真才,委任以成其志,鼓舞以尽其才,其知人善任为时人和后人所称道。本文就康熙善驭群臣这一主旨做如下论述。 第一,康熙牢牢掌握,坚定不移地推行一条选才也是用才的根本原则,即以德为重,兼顾才学的原则。他说:“凡为臣子必须才德兼全”,但从来才德难以“兼全”,那就要“先心术,次才学”,否则“心术不好,便有才何用”?“心术”即心地、居心,属于思想道德范畴,这是用人的首要标准。他认为,有才无德者不如有德无才者,  相似文献   

4.
“知人善任”与“知人善免”(桂林)阿宏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在用人问题上也一样,应该既能“知人善任”,也能“知人善免”。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说,“人才”应当是“效益”。一家企业,领导班子得力,生产经营就会摇扶直上,经济效益滚滚而来。毛泽东同志指出,政...  相似文献   

5.
人才是指具备出类拔萃的知识、素养、才干和技能,能够在特定领域以其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为社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人。人才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意味着事业的兴旺、国家的富强与社会的进步。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任何一项宏伟的事业,都需要一大批杰出的人才。然而,怎样才能吸引、用好人才?当前,除在人才的配置上做到“人尽其才”、“用为所学”、“用为所长”外,更关键的还是应该在人才的激励上下功夫。激励是指持续激发人的心理动机的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人才的行为的激励…  相似文献   

6.
要知人善任用其所长──从牛顿当上了“铸币大巨”说开去柳铁工会周作楷关于如何用人,是一个从古说到今的话题。这一话题之所以经久不哀,是因为用人不仅关系到被用的人作用的发挥和作出应有贡献的问题,而且关系到事业成败兴衰。这方面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我们不妨从牛...  相似文献   

7.
一些工作业绩遥遥领先的人,被人们习惯地比喻为“千里马”。为了让这些“千里马”奔跑起来,用人单位不惜为其提供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这确实让人看到了全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可是仔细想想,现实生活中的“千里马”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与“千里马”仅有几步之遥的“百里马”。如何让这些“百里马”也像“千里马”一样跑起来,这无疑体现着一个单位用人的高明程度。清朝军事家杨时斋,在用人方面就有高招儿。他认为,军营无人不可用,即使是残疾人,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完成任务。他说:聋者,可以安排在左右使唤;哑者,可以让他传递密信;跛者,可以让…  相似文献   

8.
新书简介     
《瞭望》1990,(45)
《王安石人才思想论稿》 是一位年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王凤岭所著。 在我国历史上,那些对社会进步起过积极作用的政治家,一般都深刻懂得,“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的道理。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几乎是没有一个不重视人才的。被列宁称为十一世纪中国  相似文献   

9.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惟有人才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各方面的英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0.
曹操之所以能在豪杰峰起、群雄逐鹿中,由小到大,以弱胜强,芟刈群雄,几乎统一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坚持“唯才是举”的用人路线,主张用天下人之智力造就王业。曹操在人才问题上的一系列看法与作法,很值得每一个政治家和领导者学习借鉴。 一、唯才是举,知人善任 历史文籍对曹操在人才方面的作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纲鉴易知录》载:“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这些评价虽然不乏溢美之辞,但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曹操具有慧眼识人和善于用人的能力与史实。他十分重视人才,多次下达“求贤令”,言词恳切地教诲各级官吏唯才是举;他知人善任,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亲疏远近,都委以重任,使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才智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关键因素在于人的能动性 ,在于人力资源的有效使用。因此 ,一个组织或一个管理者是否会合理有效地甄选和使用人才 ,是其事业成败的关键。1 .坚持任人唯贤 ,避免任人唯亲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无不推崇、重用贤能 ,所谓“治世之本 ,唯在得人”,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楚汉之争 ,弱者刘邦战胜强者项羽 ,就是刘邦重用人才的原因。他说 :“夫运筹于惟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 ,抚百姓 ,给饷馈 ,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 ,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 ;三人者 ,皆人…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和选拨大批能够担当跨世纪重任的人才,是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抓紧抓好。人是社会资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社会生产力的能动部分,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能否拥有充分的人才资源和完备的选人用人机制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目前我国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人力资源开发建设本身即是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按照党的干部政策选好人、用好人,长于知人善任,大胆选用德才兼备、思想解放、开拓创新、能打开工作局面的干部,并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  相似文献   

13.
“为政之本在于任贤”的古训,“综合国力的竞争在于人才竞争”的论断,“企业和事业的真正资源是人”的口号,充分说明人才对国家发展、事业发展的重要性。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优秀人才选出来并且人尽其用,如何使人才更好地生长,更好地工作,如何使人才群体高效率地工作并创造出高绩效。目前的干部(人才)政策主要从全局的角度,从定性方面提出要求。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先行一步,很多配套改革亟需同步推进,特别是选人用人制度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中层人才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处级以上干部,企业集团公司高中层管理人员和各行业有…  相似文献   

14.
知人善任是领导用人的核心。这里,“知人”不仅要知人之长,而且要知人之短。只有全面容观地了解一个人,才能根据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准确地使用一个人。清代思想家魏源说过:“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 扬长避短,用人所长,这一点很好理解,也容易做到。而要做到短中见长,善用人短,却不那么容易。事实上,人的长处和短处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没有绝时的长处,也没有绝对的短处,长处和短处是可  相似文献   

15.
一、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邓小平一贯重视人才问题,认为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他认为: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第92页)因此,经济体制改革,他认为最重要并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他最关心的,还是人才。“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相似文献   

16.
华丁 《瞭望》1992,(49)
在大邱庄钢管厂车间里,高高挂着3幅大标语:“金钱有价人无价”,“要金钱更要人才”,“争天下者先争人才”,红底白字,赫赫醒目。 钢管厂是大邱庄10几年前经济开始起飞时的一个支柱企业,今天依然是大邱庄的骨干厂之一,他们这种强烈的“人才意识”,实际上  相似文献   

17.
陈昶 《党政论坛》2013,(19):57-57
智,古人视为君子之道,所谓“智者不惑”是也。什么是领导干部之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为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是为智,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是为智,抵御风险、化解矛盾是为智。智,凸显出领导干部的胆识谋略,反映出其能力本领,体现出其气度涵养。无疑,每一个人皆希望成为智者,那么对领导干部而言,何以“长智”?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发掘和培养“T”型人才。所谓“T”型人才,横杠“-”指博,竖杠“|”指深,即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博的管理知识的人才。美国对一千三百多名科学家做了五年调查,发现卓有成效者,多系“T”型人才。苏联、日本也都在积极培养“T”型人才。在人们的意念中,“T”型人才一般是指企业的科技、管理干部而言。其实,新时期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政工干部也应当成为既精通思想政治工作本行专业,又熟悉企业生产和管理的“T”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人才市场上的“人才”,一般指受过中高等教育的脑力劳动者.这部分人员的来源、流动原因、择业标准、职业流向,一向引人关注.不久前,北京市统计局等部门在北京人才市场上对应聘人员作了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再度反映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在人才流动中怎样减少负效应?北京人才流动走势与市场需求——“三资”企业倍受应聘者青睐.据调查,应聘者重新择业取向主要集中在“三资”和全民这两类所有制单位,其中三资企业倍受应聘者青睐,愿去者占51.1%;选择去全民所有制单位的人则占36.0%.目前,  相似文献   

20.
在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今天,提出“重视体力劳动,尊重体力劳动者”,恐怕有些人会认为,这是极“左”思潮的回光返照,是“对着干”。但是,当我们认真地看一看目前有些大学生在对待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方面存在的一些片面认识,认真地想一想这些片面认识在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形成中所起的消极作用,认真地分析分析大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与我们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关系,或许会看到达一问题的提出,有其一定的意义和必要了。一、目前部分大学生对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偏见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