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了深刻论述: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荔浦县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应该努力做到“九抓九确保”,使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确实有着新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句话二十字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模式。浙江的花园村、滕头村,江苏的华西村,江西的进顺村等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4.
2月27日,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动员大会召开,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此启动。南宁市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被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时间为2年。我区各地也将在城市包括县城和重点镇周边选择一个或几个村开展试点工作。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担负着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广西实际、具有广西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的重任。突出抓好“四基”建设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了我区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抓好“四基”建设:一是基础产业建设;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基本素质建设;四是基本保障建设。具体地讲,就是要把实现粮食增…  相似文献   

5.
《山西政报》2006,(18):11-19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制定本意见。  相似文献   

6.
宣传思想工作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责任重大,必须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服务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理论研究,努力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一是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加强研究和宣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要把这些重大意义讲清楚,吸引农民群众更多地参与。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必须形成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来推进建设的良好氛围。从我国的实际来看,要从以下6个方面来激发和集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形成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制。1.强化党的领导作用。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总任务、总抓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功的根本保证。从我国的实际来看,越是重要的任务越需要党政一把手的高度认识和亲自行动。人们常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抓了就不…  相似文献   

8.
韦桂元 《当代广西》2006,(21):43-43
所谓农业产业化建设,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用工业的理念办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程度、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而农业产业化建设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和根本。实践证明,凡是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经济较发达的村屯,其生产生活水平及文明程度就较高。因此,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其目的就是使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光荣使命。广大民兵身处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参加新农村建设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民兵组织和广大民兵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1.
赵洪宝 《前沿》2007,(6):188-19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系统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区政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而我区农村牧区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要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组织各部门力量、动员村民自主自愿参与,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生活富裕的基础上,逐步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世纪行》2006,(4):14-14
农村基础设施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我省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处在新农村建设的前沿阵地。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垦利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督促解决“三农”问题摆上重要议程,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江西政报》2006,(14):20-23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发[2006]1号)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现就推进我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5.
孙续功  张玉丽 《前进》2008,(3):40-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从统筹城乡的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而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充分肯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的基础上,又一次重申了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突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方略,强调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健康的城市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含义,就要在落实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同时,“加快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缩小城乡差距的正确方向是以城市较快发展带动农村较快发展。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在整体上是相辅相成的,积极稳妥地推进健康的城市化是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不会危及中国的农业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韩俊 《政策》2006,(2):18-19,3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与时俱进、总揽全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湖北的长久之策。本期《特剐策划》栏目,特采划、组编这组文章,旨在突出这一主题宣传,促进这一工作的全面而稳妥地开展。全省上下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田存全 《新东方》2006,(6):34-3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抓手,选准切入点,找准着力点,狠抓关键点,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增强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相似文献   

19.
盈励 《当代广西》2006,(15):63-6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丛书》是根据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和要求,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朋友的需求,概括性地介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的方方面面,是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读物中最全最新的版本,并且针对性强,适应性广,对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优化与农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抓手,不断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闯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知识产权保护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