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诞生于“婴儿室’的《北风吹》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文艺工作者在深入农村,深入群众的过程中,听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凶狠的地主用逼债的方式逼死了佃户,并在霸占污辱了佃户的女儿后,欲杀害她。在地主家好心的佣人帮助下,佃户女儿逃进了深山,从此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久而久之,浑身长满了白毛,成了白毛女。抗战爆发后,在八路军的救助下,白毛女回到了人间,又过上了人的生活。这个故事改编成文艺作品后在延安广为流传。 为了给党的七大献礼,延安鲁迅艺术剧院的师生根据这个故事,精心创作出了一个以“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题的大型革命新歌剧剧本,取名《白毛女》。 对于歌剧来说,最能体现其艺  相似文献   

2.
秦湘豫 《党课》2013,(4):105-108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注:另有一说为邓殷洲),笔名马南邮、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邓拓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家、政论家,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人民日报》社长、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兼《前线》杂志主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其为《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前线》杂志的“三家村札记”等专栏撰写的杂文,由于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读者欢迎,已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相似文献   

3.
<正>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石家庄创办一份像样的城市党报的条件开始成熟。当时担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的邓拓,对石家庄办报给予了人力上的支持,而且提了很多指导意见。《新石门日报》的诞生在石家庄解放当天,硝烟未尽,枪声零星不断。一路《晋察冀日报》的20余位编辑、记者紧随部队进入石家庄市区,另一路《冀晋日报》的编辑、记者及电务、经营管理人员与前线记者会合,也进入市区。两路办报人员在石家庄市胜利会师,在中共石家庄市委统一领导下,  相似文献   

4.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14,(11):43-47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有三个文化组织——《子弟兵》报、《晋察冀画报》和“抗敌剧社”,被誉为三支文化“轻骑兵”。其中《晋察冀画报》是晋察冀根据地第一个以刊载新闻照片为主的大型摄影画报,在抗日宣传和群众动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晋察冀画报社,是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军事新闻摄影的主要媒体,也是军事新闻摄影人才荟萃之地,成为中国革命摄影的摇篮。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2014,(6):F0003-F0003
1948年6月8日,华北局常委举行第四次会议,讨论办“大党报”的问题,再次确认《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后诞生的“大党报”定名为《人民日报》。会议讨论了《人民日报》创刊号社论的主要内容,明确为:1、为什么要将晋冀鲁豫、晋察冀两大区合并为统一的华北解放区;2、华北解放区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3、两大解放区合并的好处;4、华北解放区任务和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6.
由涂元季、刘莹撰写的《钱学森故事》(以下简称《故事》),生动记述了钱学森这位科学巨擘的精彩人生,它把钱学森化作质感英雄,让更多追求高尚的人从中获得精神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讲,《故事》不仅在为英雄立传,更是在为民族铸魂。  相似文献   

7.
歌剧《白毛女》是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有周扬、张庚等同志参加,由贺敬之、丁毅同志执笔,经过集体努力而诞生的。它在中国民族歌剧史上树立起一座巍峨的丰碑,为新中国文艺百花园中增添了光彩。 由于《白毛女》内容的故事情节可歌可泣,传奇感人,特别是主题思想形成鲜明对比,“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在艺术上也是成功的。因此,《白毛女》的演出,得到广大工农兵的欢迎与认可。 它首演于1945年,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是由鲁艺戏音系全  相似文献   

8.
此文内容,主要是根据老领导赵凡同志口述和市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以及《北平的和平接管》、《北京革命大事纪》、《北京的黎明》、《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忆征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等书籍摘编的。此文有马句和李岩同志的重要修改和补充,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9.
杨青 《党史纵横》2000,(1):32-34
1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聂荣臻作为这块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自1937年11月到1943年秋,从五台山地区开始,率领近三千人的八路军队伍,艰苦奋斗,英勇作战,经过分兵挺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创建并发展了拥有晋察冀(后改称北岳)、冀中、冀热察3个战略区,人口约1500万,主力部队约11万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晋察冀根据地创立、巩固与发展中,聂荣臻身兼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晋察冀分局书记等。在这期间,他创造…  相似文献   

10.
《白毛女》原型罗昌秀,这位经历了新旧中国两种制度风风雨雨的老人,如今在她的家乡四川宜宾凤仪乡一座简朴的农家小院里过着平静、悠闲的幸福生活。罗昌秀因其特殊的经历备受瞩目,这正是: 旧中国把人变成“鬼”,新中国把“鬼”变成人。  相似文献   

11.
1944年7月9日。在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领导下,由邓拓负责编纂,晋察冀日报社编印的《毛泽东选集》。在河北省阜平县城西南马兰村属的仅有十来户人家的坡山村出版了。这个坡山村很小,知名度很低。小村小到连《河北省分县地图册》和《阜平县地名资料汇编》都查不到村名。但是,它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把毛泽东著作系统出版的版本,这是一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流传最早、最广的《毛泽东选集》,曾多次翻印,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评价:1961年出版的《不怕鬼的故事》,虽然只是105页的小薄本,却是“影响—代人的大书”。一本不怕鬼的故事书,为何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原来,它是毛泽东提出的选题,在当年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本期封面照片,是一张您熟悉的面孔。四十多年前,电影《白毛女》以“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主题,震撼了一代人,也把22岁的田华推上明星宝座,倾倒了几代人。当您看到这位至今仍风彩照人的银发老太太时,一定想知道《初入景坛的田华》是什么模样,想了解她由一名普通舞台演员成长为著名电影艺术家的奇特经历。  相似文献   

14.
“将晋察冀军事问题解决好”是中共中央交给中央工委的三大任务之一。朱德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又是中央工委负责人之一,到达晋察冀后便着力于解决晋察冀的军事问题。他先后帮助晋察冀部队确立打大歼灭战的指导思想;组建晋察冀野战军及军区后勤部;在城市攻坚战中提出“勇敢加技术”的作战指导;充分动员地方党政军民一起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朱德到达晋察冀后亲自深入作战一线与广大官兵一起制定战略部署,研究作战计划,制定作战方案,先后取得了正太、青沧、保北、清风店和石家庄等战役的胜利。石家庄战役不仅彻底扭转了晋察冀的战局,而且开创了我军攻坚战的新纪录。从晋察冀战局转变的整个过程看,朱德无论是在思想上和组织上,还是战术上和兵力动员上。以及他崇高品质的人格魅力上都起了重要的指导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勤瑶 《党的文献》2016,(4):114-1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争取民族独立的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融合,不仅在物质上保障人民的生存要求,更给予了群众精神的满足和生活的希望。在承接新启蒙运动"民族性、民主性、大众化"的理念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根据地的具体实践,通过多种文化传播方式,实现了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内核的抗战文化启蒙、以劳动人民主体地位为内核的群众文化启蒙。而作为晋察冀边区文化启蒙的重要传播媒介,《晋察冀日报》社论在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军事思想、战略方针以及文化建设方面扛起了敌后抗战的一面大旗,成为中国共产党文化启蒙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6.
张玉艳 《党史博览》2010,(12):49-51
在抗日战争时期,凡是到过抗日根据地的国际友人和大后方来的朋友,无不对八路军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坚持敌后抗战感叹不已,认为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当他们看到在艰难困苦的敌后.在荒僻狭窄的山沟里。诞生出的抗日根据地第一本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时,更加感到振奋,惊叹这是“奇迹中的奇迹”。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有三个文化组织——《抗敌三日刊》(后改名为《子弟兵》报)、《晋察冀画报》和抗敌剧社,被誉为三支文化"轻骑兵"。《子弟兵》报以生动活泼的文字,新颖通俗的形式,及时地宣传抗战形势和著名的战役战斗,反映敌后军民丰富多彩的战斗生活,发挥了舆论战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20年3月,是白求恩诞辰130周年。80多年前,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一文。在新时代,回顾此文发表始末,公开那些鲜为人知的史料,还原当时在延安和晋察冀发生的感人故事,对于我党我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会议由中央工委书记刘少奇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晋察冀、晋冀鲁豫、冀晋、察哈尔、太行、晋绥、山东、陕甘宁、东北等解放区代表100多位。会议历时两个月,讨论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并于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在陕北向全国公布实施。  相似文献   

20.
华北联合大学,即华北联大,1939年7月7日,华北联合大学在延安成立,随着形势的发展,党中央决定将联大迁往晋察冀边区。1939年11月7日,华北联大在边区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本文从抗战期间,晋察冀边区机关报——《晋察冀日报》对华北联大进行的一系列的报道的角度进行研究,揭示出《晋察冀日报》对华北联大的报道,不但扩大了联大在晋察冀边区的影响,配合了党的干部教育工作,而且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