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从“四个现代化”到“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礼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和社会发展理念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逐步深化、与时俱进、日臻完善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马岩 《发展论坛》2002,(5):19-2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要求全党,要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这一重要论述,为新世纪党的理论创新并在新的理论指导下推动党的建设和党所领导的事业提出了具体的更高的要求。一、深化对“三个规律”认识的重大意义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而这种总结“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无论是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提出来的;是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成果。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三个代表”高度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从党的建设来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条件之一。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执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解决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4.
张忠 《党建文汇》2002,(1):26-2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这一重要理论要求,是在认真总结马克恩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的社会主义运动经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80年的斗争经验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执政经验而提出的。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理论要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这三个“重要”,从不同角度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表达得更加科学、完整、准确。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精神文明建设规律性的把握更加深化。因此,我们一定要从三个“重要”的高度来认识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在把  相似文献   

6.
曲折前进中探索出的宝贵经验谈论这个时期的成就,有一点不能忽略,这就是6O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以很大的精力认真总结大跃进时期近三年失误的教训,使其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还在1957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刚刚开始时毛泽东就提出过:“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我们主观认识之间的矛盾,这需要在实践中去解决。”’)到了6O年代初期,在经受了错误造成的挫折之后,他又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  相似文献   

7.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建与人才》2002,(3):6-6
郑科扬同志在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特别是执政条件下自身建设规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和时代课题,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要围绕这个课题,侧重从三个角度深入进行研究。一是我们党如何适应新世纪的新形势、新环境,迎接新挑战、新考验,更好地肩负起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向全党提出了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认识的要求。他指出:“只要我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我们就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这一论断对于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深化对“三个规律”的整体认识及其意义谈些粗浅看法。 “三个规律”是处于不同社会实践层面的规律,其理论内容和运行机理各有其特点。但它们彼此之间并非孤立存在,作为一个有紧密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可称之为“规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强调了“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的全面进步,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的发展,二是政治的进步,三是文化的繁荣。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论述,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作用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需要有经济的繁荣发展,也需要有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理论结晶,既反映了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揭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下简称“三个文明”)共同进步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一、“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于人类文明进步规律而提出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十六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从制度层面和价值观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探索,从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杨会春 《新湘评论》2007,(11):30-3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作了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炳贵 《发展论坛》2001,(11):16-17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面向21世纪进行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同时,对于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指导作用。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进行理论创新,就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三个代表”是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面对我们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相似文献   

14.
崔玉祥  尹凯峰  高军 《奋斗》2005,(9):20-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黑龙江省作为边疆省份,构建县域和谐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处理好本地区人与人的各种利益关系,人与自然和谐顺应关系,创造县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环境,是反映县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如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写入了宪法,表明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和我们国家的重要任务,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既是对社会主义文明内涵的极大丰富,又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这次修改宪法,明确把“三个文明…  相似文献   

16.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个重要科学论断。这一论断的提出,并非是邓小平同志顿生的念头,而是在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基础上反复认识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它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 一、“三个有利于”体现了认识发展的过程性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三个有利于”标准正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反复认识而形成的。 从建国初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党对工作重点的认识基本上是模糊的即强  相似文献   

17.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进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必须解放思想,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两型社会”。为此,必须着力从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和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根本成就”,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旗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这使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自信,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新境界,因此,必须倍加珍惜、始终保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杨元宁 《实践》2008,(3):15-16
纵观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道路作出科学界定,其中经历了一个实践中不断摸索、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基本上是沿着“一二三四”这样一条轨迹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论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石 《求是》2002,(11)
我们党的纲领包括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个方面。要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目标与途径、不断发展与阶段发展、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的辨证统一关系。我们党提出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是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基础之上的。同时,坚持落实好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又使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三个规律”的认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统一于贯彻“三个代表”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