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下甸子村变了贾廷举王殿才白山市八道江区六道江镇下甸子村是个小村子:1800亩耕地,8个社,420户人家,1760口人。你别看这个村子小,名气可一直很大。过去,这个村是因为穷和乱而出名。现在,这个村却是因为富裕和文明而出了名。下甸子村地处白山市最西端,...  相似文献   

2.
高峰岩村是华蓥市高兴镇最偏远的一个省级贫用村。村子不大,贫困户却不少,全村597户,贫困户就有194户.开展“万村党建富民、建设美好家同”行动半年时间来,高峰岩村开始向有产业支撑的“希望村”迈进.  相似文献   

3.
忆阮英平     
一九三一、三二年间,当时我刚参加革命不久,是福安党领导的秘密游击队员兼地下交通员,这时期我就知道福安下南区一带有个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叫阮玉斋(阮英平小名).当时英平在自己老家——福安下白石乡顶头村组织了一个秘密农会,其骨干是十几个敢说敢干活动能力很强的贫苦青年农民,当地群众称他们“顶头十八邦”。顶头是个有二百多户人家的村子,英平领着这批  相似文献   

4.
双江市江西街吉兴村是一个仅有403户、1400口人的市郊村。十年前,这个村是个集体空、农户穷的乱摊子。而现在这个村子成为双辽市有名的小康村。那么,吉兴村由穷变富的秘诀在那里?通过采访,我们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底:村党支部书记赵品清带头养黄牛致富,从而带动全村养牛业的大发展,使吉兴村成为双辽市黄牛第一村。赵品清是一个懂经营、会管理的“大能人”。除了种田外,他还养过牛、猪、鸭、鸡,他还搞过运输,贩过牛。最后,他认准一条:最适合吉兴村特点、最有发展潜力、最便于就地取材的发家致富项目就是育肥牛。因为吉兴村有近500公…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们是永吉县黄榆乡石人沟村的农民,今借贵刊一角,说一说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永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赵春贵在我们村扶贫的事儿。我们村位于黄榆乡的东部,是全乡最穷最偏僻的村子,共有5个社、112户。1997年时全村有特困户28户,病贫户14户,还有一般贫困户32户,不贷款就种不上地的有60户,年人均收入只有700多块钱。自从包干到户以来,我们村一直是致富没招儿、来钱没道儿,年年受太穷。有人笑话我们,说我们村是"兔子不屙屎"的地方,"马尾串豆腐──提溜不起来"。穷到这份儿上,我们也觉得挺寒碜,出门在外都抬不起头来。199…  相似文献   

6.
火辣辣的阳光照耀着雪山下的纳木村,这个仅有84户农牧民的村子位于甘孜州乡城县然乌乡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上。在村活动室旁的“试验地”里,种植了核桃、雪梨、桃子、樱桃、玉米和洋芋,“必须通过示范才能带领大家调整种植结构,我是干部,就该带头。”村支书着木格绒说。  相似文献   

7.
幸福村是我的家乡,这里山青水秀、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距吉林省会长春市只有30多公里,的确是个好地方。照理说呢,早该富起来,可前些年由于思想观念不解放,再加上村干部不干正事,有的贪污,有的“潇洒”,结果,导致村子穷百姓贫,干群关系紧张,成为全区有名的烂摊子。光是外债就有15万元,每年来要债的都踏破了门坎。最后实在没招了,就连四壁透风的村部也被卖了还债。村部只好挤在村小学的两间教室里。有人编了一首顺口溜:“村名叫幸福,百姓受疾苦;干部走歪道,人指脊梁骨;生活没着落,成天聚众赌;欠债六位数,支部没窝住…  相似文献   

8.
祁底乡管治村“村子大、人口多、规划差、底子薄”,俗称晋州的“大西北”,在创建文明生态村以前,“脏、乱、差、穷”名声在外,6300多口人的大村子没有一条好走的道。  相似文献   

9.
拉岜村地处山区,耕地资源较少,人均不足7分田,而且多数是“望天田”,生产条件极差。“有路不走拉岜山,有女不嫁拉岜汉;一年四季穷到头,炒菜从来不放油;一年四季苦到底,家中没有二两米”是16年前我当选拉岜村党支部书记时,拉岜村的真实写照。为改变村子的落后面貌,我决定因地制宜号召村民种植蜜柚。  相似文献   

10.
心系群众治穷治乱 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有510多户1900多口人,坐落在滦河岸边,有山有水有矿产资源.但过去却是个远近闻名"一穷二乱"的落后村,村集体不仅一无所有,还欠了8万多元外债,人均收入不足400元,打架斗殴、乱砍滥伐、赌博偷盗的事屡有发生,村子乱,人心散,就连村支书也没人愿当.  相似文献   

11.
李柏彦  袁丽 《求贤》2023,(2):16-17
<正>对于“外来户”孙璐来讲,2023年2月8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一天,他正式签约宁河区板桥镇盆罐庄村,成为了一名农村职业经理人。这份工作不是孙璐的第一份工作,却是最让他激动的。“近几年,各地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我看到了农村的发展潜力。作为一名年轻人,我能亲身参与其中,这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孙璐说,在他身边人看来,他应聘到农村工作多少有些“儿戏”,但其实他心中早就有规划。“虽然我只是盆罐庄村的农村职业经理人,但是我认为,想要帮助盆罐庄村发展,就不能将眼光只盯着这一个村子,而是要联合其他村子一起‘动’起来。三个村子甚至周边更多的村子联动,肯定能盘活乡村振兴这盘棋。”孙璐说。  相似文献   

12.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尽快缩小城乡差别,党的政策是保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关键。崖头村党总支书记、优秀农民企业家于东顺多年来带领全村干群治“穷”、治“愚”、治“乱”,奔向小康富裕村的实践证实了这一点。 荣成市崖头村是胶东第一大村,拥有2700多户,8000多人,多年来是个有名的“老大难”村,1983年底全村集体积累只有45万元,总收入不足400万元,人均收入不足200元;不仅如此,村民思想混乱,打  相似文献   

13.
克惹晓夫 《党建》2009,(11):20-21
“马道子,光坡坡;烂毡衣,穷窝窝。饿着肚皮晒太阳,缺水缺粮敲破锅。”这民谣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马道子村过去贫困的真实写照。如今,村民过上了衣食无忧、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310户村民,绝大多数都住上了小洋楼,人均收入达到3260元,比15年前增加了6倍多。村子实现了“五通”,即通水、通电、通公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要归功于一个人,他就是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汶水镇党委副书记、马道子村党支部书记朱明清。  相似文献   

14.
走进西和村     
金鸿 《支部生活》2010,(3):35-35
有什么样的村干部,就会带出什么样的村风村貌,就会影响着一个村的经济社会发展,难怪群众形象地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支部看书记”。在对武定县狮山镇西和村多次调研后,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村级党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的含义,引发了我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更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老许这人     
老许,大号许传江,莒县岳家村的“党政一把手”,省十届人大代表、劳动模范,年近半进,一个近20年的“村头儿”。时下,不少人说“村官”难当。村子穷了,说你没本事;村子富了,又怀疑你多吃多占。可老许不这么看,他说,乡亲们最容易满足了,“一个甜枣吃不了,一颗黄豆撑满肚”,只要落住一个“实”字、一个“公”字,大伙儿就跟你一心,就信任你、拥护你、支持你。得到了乡亲们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你还有什么不好当的?  相似文献   

16.
彭彪 《学习导报》2008,(12):14-15
我的家乡坐落在两个小山脉之司,一块狭长平地,是一个边远的小山村。一条弯弯曲曲溪流从村子中间穿过,静静地流向远方。改革开放初期,村子里还很穷。听老人说,在那个年代,村子里人们上山做农活基本是穿草鞋。草鞋的原材料是稻草,不需要任何本钱,只要抽十来分钟时间编织,而且,草鞋家家户户都会编织,所以草鞋就成为上山做农活的专用鞋。  相似文献   

17.
彭彪 《新湘评论》2008,(12):14-15
我的家乡坐落在两个小山脉之司,一块狭长平地,是一个边远的小山村。一条弯弯曲曲溪流从村子中间穿过,静静地流向远方。改革开放初期,村子里还很穷。听老人说,在那个年代,村子里人们上山做农活基本是穿草鞋。草鞋的原材料是稻草,不需要任何本钱,只要抽十来分钟时间编织,而且,草鞋家家户户都会编织,所以草鞋就成为上山做农活的专用鞋。  相似文献   

18.
胡银芳 《党建》2021,(1):56-58
在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村旁,有一条日夜奔腾不息的赤溪河。谁也说不清这条河沿赤溪村流淌了多少年,但河水永远清澈碧绿,无论天气阴晴,都能见到它的粼粼波光,如同明亮的眼眸注视着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1赤溪村是一个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偏远畲族村落。村子有14个自然村,全都散落在太姥山西麓的大山里。  相似文献   

19.
排列整齐的防风林带,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宽阔笔直的乡村公路……无不显示着当今农村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这就是共和县龙羊峡镇德胜村,一个多次获省、州、县嘉奖的先进村。德胜村属龙羊峡库区搬迁移民村,全村共有173户781人。1986年从龙羊峡库区搬迁到现址的时候,德胜村还是一个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穷村子。  相似文献   

20.
坐落于董志塬畔的宁县焦村乡西沟村,曾是一个到县乡开会没面子、集体经济空壳子、债务累累的穷村子,如今却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富裕村。见证了西沟村变迁的村民们说: “这得感谢张肖和他领导的村党支部,是他们这帮年轻人领着我们走上了富裕路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