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艳山 《学理论》2012,(18):102-10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构建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美育可以培养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与社会,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能起到重要的精神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立和谐组织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组织管理效率的必要条件。构建和谐组织包括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协调"人—机"系统,也包括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即协调"人—人"系统,管理者应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潘晴雯 《理论导刊》2005,3(4):25-27
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并时时受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构建和优化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系统,其实现路径主要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的全面发展环境系统的构建;以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优化人的全面发展环境系统的构建;以学习型社会为平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环境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构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互为前提。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交互作用,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张娇 《学理论》2013,(20):36-37
构建和谐社会是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构建中的一个基本标志。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这些基本思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加深,人们逐渐认识到判断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依据不是纯粹的政治经济问题,人的心理、思想、行为、态度的现代化,同样也是判断国家是否进入现代化的重要依据。人的发展水平是评判现代化水平高低的根本指标。只有人具有了现代性的品质,才能长久有效地维持、促进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及其成果。当前学界,普遍对人的现代性内涵进行研究。对人的现代性的重要性阐述,人的现代性的特征概括及其构建途径的研究较少。通过对人的现代性的溯源研究,阐述现代化社会中构建人的现代性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分析人的现代性构建现状及其发展瓶颈,对如何更好地构建人的现代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是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相呼应,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集中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是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美兰 《理论探索》2005,1(6):19-20
和谐社会的直接表征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促进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在微观层面,心理和谐既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务件,同时还是人自身能动性、创造性发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道德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道德素质状况、水平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尤其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撑,“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素质不仅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根本,也是良好的社会风尚、和谐的社会关系形成的关键,构建和谐的社会市场经济同样离不开人的道德素质的协调与制约。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语境下主体的特性对政治文化构建的理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生更 《理论导刊》2006,2(2):16-18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当代价值理性的回归。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内含着社会成员对和谐社会政治发展前景的向往,政治文化的认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人作为和谐社会政治文化构建的主体,其存在的现实条件和主体自身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是决定了和谐社会政治文化的特殊性。人的主体性对和谐社会政治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城市,它不仅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还应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由此,城建部门不仅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一个诸要素有机统一体.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立足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从人及其人的现实活动和实践出发,对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从哲学上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动态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因此,要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视野中把握和谐社会建设,要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引导下搞好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要按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逐步保障人的各项权利,不断实现人的各种利益,最终实现社会的高度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象性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的实现,是自然、人与社会的三位一体,它不仅要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友好型社会”),而且要求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这样,通过对象性劳动的中介,两个“和谐”在价值旨趣上就和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殊途同归了:都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即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本文就如何构建和谐课堂谈几点认识:构建和谐课堂,首先要做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构建和谐课堂,必须遵循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构建和谐课堂,必须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意识,张扬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自然之和谐,这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和为了人的发展,社会和谐是人们追求自由幸福和全面发展的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地分析和批判了阶级对立的旧社会对人的束缚和压抑,科学地阐明了未来社会中人的发展规律和前景,为人类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方法论基础。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性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构建,涉及面很广,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积极营造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环境固然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蓝图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人治思维是指崇尚一个人或少数人依靠个人素质治理国家与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它存在着膜拜权力、蔑视权利、拒斥制度和暗箱操作四大误区。当前,依法治国、构建法治社会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要构建法治社会,必须走出人治思维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